分享

曹辉论高古玉

 与美玉同行 2016-01-29
这种红山的东西,一般都是线锯的。也就是用有强度的线作为工具,可以是动物的筋,也可以是强度好的竹、木、藤拧成的绳子。看看下图的嘴,像是用线蘸砂以后琢磨出来的吗?痕迹一看就不对,这是固定刀具在高速情况下刻划成的。

当代人粗糙的而且是在高效工具下形成的“丑”,与古代由于工具上不足造成的拙是不一样的。前者粗率、随意;显示出缺乏审美能力和不够用心的特点来。而拙是在细节上的周到与整体上受制于工具落后的取巧相结合的; 但你还是能看出工艺的老到和经验的成熟。


娱乐生活,甚至是娱乐自己,那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大体上说有爱好的人总还是有事做,总还是开心的。但那与在收藏上能入门是两吗事。


这件东西的活还是太利索了。其实没法去讲真假,能玩到真高古玉的人实在是太少了。真高古玉由于工具的关系,由于能力的关系,在刻划上都是极经济的,也就是说无论是阴线也好,还是双阴挤一阳也好,仔细看都是刻划得极浅的。西周时的大斜坡刻法也是为了使用工具的方便,但痕迹还是极浅的。这种细功夫现在是很难做到的!现在人使用电动工具,不知不觉中就刻下去了,能力差的小师傅根本收不住,他没有那种“悬”着的内功,所以只要是刻痕很深的基本为后仿。
中古的玉器有刻痕很深的,唐宋元都是刻痕深的,但那种痕迹的砣具特点也很清晰,每条阴刻线都是柳叶纹特征的,即当中深两头浅,而且这种特点很干净。


我从我收藏的高古玉上看到的是一个个的“不容易”,也就说古代艺术家肯定为此是呕心沥血的。是不是要一辈子不清楚。清代已经仿不不出那个古拙味来了。因为这与工具的进化有关系,最早是用线刻,用管钻,用“他山之石”;后来用青铜,但是需要多人配合,因为是席地而坐的; 再后来有铁器,再后来有高脚水凳,再后来钢的质量在提高,石英砂的选择在讲究。但工具的改良并没有伴生艺术质量的提高,因为对玉器的重视程度是不同的,汉以前是王玉,所以质量高。所以艺术成就最高的玉器是红山、良渚、石家河;以及战汉时期。


诸位同道,不客气!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但又很怕让朋友们泄了气。所以经常是看的多,不敢说。今天也不知怎么就说了出来,能对同道中人有帮助,那实在是开心的很。如果大家有幸真碰到高古玉,是一定会为自己是这个民族中的一员而自豪的。我们的前人是兢兢业业,有讲究的人;在那样的艺术品上你看不到浮躁,看到的只有敬业、诚信和对艺术美的追求。


这件玉器颈部的那条阴刻线给人一种印象似乎是老工,但仔细分析就有问题了:这样的阴刻线应该是砣机造成的,但痕迹显然与当时的工艺有出入。红山时期不会有先进的砣机,甚至很多人认为那时还没有出现砣机呢。这种阴线就是“勾子”,用似是而非的方法让人上当。还是就是抛光,高古时期的抛光与现在高速抛光是不同的,所以形成的是漫反射,不刺眼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