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雪涛、丰子恺、黄永玉,三个男人共同的爱好

 1983传媒 2022-04-10
  •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位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作者
就是杨万里

王雪涛作品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人。南宋杰出的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授赣州司户,后调任永州零陵县丞,后改知奉新县。乾道六年(1170)任国子博士,开始作京官,不久迁太常丞,转将作少监。淳熙元年(1174)出知漳州,旋改知常州。六年,提举广东常平茶盐,曾镇压沈师起义军,升为广东提点刑狱。绍熙元年(1190),朝廷欲在江南诸郡行铁钱,万里以为不便民,拒不奉诏,忤宰相意,改知赣州。万里见自己的抱负无法施展,遂不赴任,从此不再出仕。开僖二年(1206),因痛恨韩侂胄弄权误国,忧愤而死,官终宝谟阁文士,谥“文节”。       

 杨万里一生极爱茶,也是一个品茶高手,或者说是点茶高手。       

▼ 

 #上篇说到古代的品茶#

为了便于大家记忆,有必要再将古代品茶的工序做一简介。
古时品茶,不同时期有不同讲究,唐以前为“煮茶”
煮茶若熬菜,即将茶饼掰开,放入瓶中,再加入姜盐等佐料,大火熬煮。
到陆羽时,发明了煎茶法
煎之前,要将茶饼碾碎成末,以细罗筛过。
煎之时,要掌握火候,待水初沸,水泡泛起,即将茶末投入瓶(水壶)中,旋即分饮,令茶不失味。
到了晚唐及五代,从煎茶发展为点茶,出现了“汤戏”。      


黄永玉作品
何谓“点茶”?
点茶不同于煎茶的是不再将茶末在水沸时投入瓶中,而是事先分置于茶盏之内,调成膏状,故又称为“分茶”。
然后用汤瓶烧水,待水刚沸呈“蟹眼”(初沸为“蟹眼”,中沸为“鱼眼”,满沸为“波涛汹涌”或“涌泉连珠”)时,提起瓶往茶盏内点注。
同时,用“茶筅”(以竹片劈成的帚)搅动盏中茶末,边点边搅,令水与茶末彼此交融,泡沫泛起。
古代称沸水为“汤”,以瓶滴注叫“点”,以茶筅扰动的动作叫“击拂”。
点茶艺术,也是“击拂”的艺术。
“击拂”时,汤面泛起的泡沫曰“汤花”。
击拂的高手可以令汤面上的汤花幻化成各种形象,若花鸟虫鱼,若山川草木,纤巧有若绘画,豪放有若狂草。
因之,这种点茶艺术又称之为“汤戏”、“茶百戏”,或“水丹青”,即茶水之画。


李津作品

 出于爱茶,杨万里对当时名扬天下的茶具-建窑兔毫盏也极为珍爱,在他的诗词中一再提到兔毫盏。对兔毫盏的认识远比一般人深入,描述的也很细致,让我们对当时他使用的兔毫盏可以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印象。


下面这首咏茶诗中,直接提到了建盏。


和罗巨济山居十咏只拥书千卷,何须屋万间?
新堂傍溪水,大字署蓬山。
恰有乘风客,来分半日闲。
自煎虾蟹眼,同沦鹧鸪斑。      

这第三首诗,“自煎虾蟹眼,同沦鹧鸪斑。”这一句印证了上篇的判断,杨万里可能确实拥有鹧鸪斑兔毫盏,是一个还是多个现在就无法考证了。此外,他所指的鹧鸪斑究竟是我们现在理解的鹧鸪斑,还是其他的黑釉纹变盏,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这样的金油滴盏,看上去完全类似于鹧鸪斑,而底心部,又是金兔毫纹。非常接近诗中的描述。更重要的是,这样的金油滴盏倒入茶水后,呈现比较统一的深色调,可以较好的衬托乳花形成的文字和图案,达到良好的欣赏效果。
丰子恺作品
杨万里43岁就开始做京官,经济条件不会太差,而他又是那么喜爱品茶和当时的茶具珍品兔毫盏。因此,他把玩和使用的兔毫盏档次应该不会低。在这里,我们看到他所喜爱和把玩的兔毫盏,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一些很独特的品种。即使以当时的眼光来看,也都是一些难得的珍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