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病之源在阳明

 清茶清清 2016-02-02
 12、百病之源在阳明

按阳明提纲,与内经热论不同,热论重在经络,病在表,此以里症为主,里不和即是阳明病。阳明为閤(关闭、收敛、潴留)。凡里证不和者,以閤病为主,不大便故閤也;不小便亦閤也;不能食,食难用饱,初欲食,反不能食皆閤也;自汗出,盗汗出,表开里閤也;反无汗,内外皆閤也。百病之源在阳明,种种閤病,或是或不是,故提纲独以胃实为证。

1、阳明为传化之腑:食入胃实而肠虚(空),食下肠实而胃虚(空),若但实不虚,是为阳明之病根矣。阳明者为病,悉从胃实上得来,故以胃家实,为阳明一经之总纲也。

胃实不是完全指燥屎坚实。如胃中虚,而不上利者,便属阳明,即初实硬,而后溏者,总不失为胃家实也。胃司纳,故以阳明主实;脾司输,故以太阴主利。同一胃腑,而分治如此,是二经所由分也。

2、阳明主津液所生:津液干则胃家实矣,形成津液干的原因有二:汗多则伤上焦之液,尿多则伤下焦之液;一有所伤则大便实而难出,故禁汗与尿即用黄芩汤,以彻其热,便见泻心之意,上焦得通,津液自下,胃气因和耳。

致实之由:有实于未病之先者;有实于得病之后者;有风寒外束其热而不得外越而实者;有妄汗吐下重亡津液而实者;有从本经热盛而实者;有从他经转属而实者。此只举病根在实。

3、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病变发生振寒,呻吟呵欠,面部颜色发黑等。若病变致重的,则恶见火,与恶闻人声,如闻到木声,就会发警惕,想关门,独居室内。

若阳邪过盛,发生攀登高处而狂歌,或把衣服脱去乱跑。本经的阳气有余,会发狂,风邪盛的,会结成温疟,温邪所伤则自汗出,鼻衄等。

若病邪连及经脉,会口角歪斜,或口唇四周生皮疹,颈部肿大,喉咽哽,痹病,或腹部水肿。若经脉所过胸鹰部,乳部,膝檳部,胫骨外侧及足跗等处疼痛。

若经气盛,身体前部皆热;若胃气有余,会消谷善饥,小便发黄;若本经气虚不足,会畏寒,胃中虚寒,脘腹胀满;若本经的经气厥逆不利会腹胀,腹中有气奔冲,响动的鼾(小腿或肋骨)厥病。撰文:江天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