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望阁】
符望阁位于宁寿宫花园第四进院落,为该院的主体建筑。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建,嘉庆七年(1802)修,光绪十七年(1891)重修。符望阁在形制上模仿建福宫花园的延春阁。平面呈方形,外观两层,内实三层,四角攒尖顶。蓝色琉璃瓦件饰檐、脊,其余铺黄色琉璃瓦。符望阁的室内装修颇具特色,以各种不同类型的装修巧妙地分隔空间,穿门越槛之际,往往迷失方向,故俗有“迷楼”之称。室内装修制作精美,又以金、玉、珐琅等镶嵌装饰,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乾隆年间,每年腊月二十一日,皇帝在此地赏饭给王公大臣。嘉庆皇帝也曾登临此阁,并有《咏符望阁》之诗咏。符望阁是宁寿宫花园中最高大的建筑,登临其上可一览紫禁城内外的秀色。
画情八窗纳;
春意百花舒。
——佚名题符望阁
清风明月含无尽;
近景遐观揽莫遗。
——佚名题符望阁
云卧天窥无不可;
风清月白致多佳。
——佚名题符望阁
居中揽外襟怀畅;
系毂摩肩职植殷。
——佚名题符望阁
俯临常似披图画;
得契宛堪悦性灵。
——佚名题符望阁
绿树岩前疏复密;
白云窗外卷还舒。
——佚名题符望阁
【萃赏楼】
萃赏楼位于宁寿宫花园第三进院落。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嘉庆、光绪年间先后修葺。萃赏楼坐北朝南,卷棚歇山顶,覆黄琉璃瓦,绿琉璃瓦剪边。上下两层,各面阔5间,前后出廊。楼的正面下层为明廊,上层东四间为明廊,西梢间隔为暗廊,明间开门,余为窗。楼的后檐下层两次间各开一门,上层中间开门,余皆为窗。隔扇门均为步步锦隔心,夔龙团纹裙板,窗为步步锦支摘窗。上下檐柱间设雕花彩绘木栏杆。外檐饰博古纹苏式彩画,檐下安倒挂楣子。楼上后檐明间的门外凌空架一白石小桥,通往后山主峰上的碧螺亭。楼前假山峦峰叠起,洞谷相通。楼西侧有上下游廊与云光楼相接。
高居因见远;
贞复会旋元。
——佚名题萃赏楼
闲庭不改风还月;
欹案依然易与诗。
——佚名题萃赏楼
金界楼台思训画;
碧城鸾鹤义山诗。
——佚名题萃赏楼
思训:唐画家李思训;义山:唐诗人李商隐
四围应接真无睱;
一晌登临属有余。
——佚名题萃赏楼
便有香风吹左右;
似闻了义示缘因。
——佚名题萃赏楼
素壁题诗还自检;
明窗披帙雅相亲。
——佚名题萃赏楼
【倦勤斋】
倦勤斋位于宁寿宫花园最北端,符望阁后,北倚宫墙。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仿建福宫花园中的敬胜斋而建。倦勤斋座北朝南,面阔9间,卷棚硬山顶,覆绿琉璃瓦,黄琉璃瓦剪边。前出廊,檐下绘苏式彩画。东5间与符望阁相对,东西各接游廊,分别与符望阁东西廊相接,房廊相对,构成一个封闭的院落,自然形成东5间、西4间的格局。东5间,明间开门,余为步步锦支摘窗。明间檐下悬“倦勤斋”匾额。内顶棚糊以团花纹天花。从东次间东前檐柱至西次间西前檐柱建成凹字形仙楼,以纱橱隔为小室数间,设宝座床多处。仙楼为卍字锦底竹丝挂檐,玉璧镶嵌,百鹿图裙板,夹纱双面绣隔心。装修精湛,为乾隆时期内檐装修之精品。中有通道与西4间连通。西4间,顶棚饰以竹架藤萝的海漫天花,周围竹篱环绕,楼阁间白鹤起舞,喜鹊嬉戏,姚黄魏紫,争芳斗艳,使人仿佛置身于天然美景中,实为装饰室内的通景画。此画出自乾隆年间宫廷画师郎世宁、王幻学之笔,裱糊于室内墙壁,一扫丹柱椒壁之庄严单调。南立一楠木雕彩绘竹纹圆光罩,与北墙裱糊的彩绘竹篱圆光罩遥相对应。西侧一方形小亭,座西面东。亭为木质仿竹纹,亦称竹亭。四角攒尖式顶,上置涂金木宝顶。亭南与亭后有木质仿竹夹层篱笆。后檐两侧设门,供上下场用,此为倦勤斋小戏台,为太上皇在室内观戏而建。亭前亦设一仙楼,面西,正中上下均设宝座床,为观戏时所用。乾隆时,南府太监常在此演唱岔曲。斋前由东西两段游廊隔成一个方整幽雅的庭院,院中古柏耸立,有十字方砖甬路,可以行进。西4间前一弧形院墙,中开八方门,通往竹香馆。
信可超绘事;
于焉悦性灵。
——佚名题倦勤斋
春秋富佳日;
松竹葆长年。
——佚名题倦勤斋
动趣都涵澹;
静机常觉宁。
——佚名题倦勤斋
当春莲带水;
坐久蕙烟微。
——佚名题倦勤斋
经书趣有永;
翰墨乐无穷。
——佚名题倦勤斋
【抑斋】
抑斋位于外东路宁寿宫花园第一进院内的东南角,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建。座北向南,仅2间,硬山式卷棚顶,覆绿剪边黄琉璃瓦,前后出廊,檐下饰苏式彩画。前后开门,门户错置,步步锦隔扇门,余为槛窗,玻璃屉窗。室内为小佛堂,隔断之上嵌以佛龛。东间有门可暗通养性殿的西配殿佛堂。斋前东南隅叠山上有撷芳亭;斋西为矩亭;斋北可至露台。
心田净洗全如水;
鼻观清分讵必莲。
——佚名题抑斋
【竹香馆】
竹香馆位于宁寿宫花园符望阁的西北,西倚宫墙,面东而立。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仿建福宫花园碧琳馆而建。竹香馆上下两层,主楼三间,两侧耳楼各一间。耳楼两端又连斜廊,北通倦勤斋,南接玉粹轩。主楼为歇山卷棚顶,黄色琉璃瓦件饰檐、脊,其余铺绿色琉璃瓦。竹香馆外侧遍堆石山,下层窗口掩映在山石缝隙之中,珠联璧合,犹如天造地设。竹香馆前建有弓形墙垣,正中开八方形洞门,两侧安琉璃漏窗,将竹香馆围成独立小院。院内松柏苍翠,环境幽雅。
流水今日;
明月前身。
——乾隆题竹香馆
松云清栋牗;
书契洽嫏嬛。
——乾隆题竹香馆
偶披风送爽;
恰傍竹延虚。
——乾隆题竹香馆
【延趣楼】
延趣楼位于宁寿宫花园第三进院落西侧。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嘉庆七年(1802)修,光绪十七年(1891)重修。延趣楼上下两层,连廊面阔5间,进深3间。上覆歇山卷棚顶,以黄色琉璃瓦件饰檐、脊,其余铺绿色琉璃瓦,脊角安走兽5个。檐下梁枋饰以苏式彩画。延趣楼东、南、北三面出廊。廊檐部位上安倒挂楣子,下设栏杆。廊内侧安门窗以分隔室内外空间,门窗上部皆用棂条拼成步步锦形式,素朴雅致。室内装修以多种做工精美的瓷片镶嵌装饰,既朴实淡雅,又不失皇家气度。延趣楼初建时曾有天桥从楼上直通院内石山峰顶。嘉庆二十二年(1817),将天桥拆去,遂成现今的格局。
轩亭喜淳朴;
瓯砚总清嘉。
——佚名题延趣楼
【玉粹轩】
玉粹轩位于宁寿宫花园第四进院落,西倚宫墙,东与符望阁相望。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仿建福宫花园凝晖堂而建。轩广三间,前出廊。覆歇山卷棚顶,绿色琉璃瓦件饰檐、脊,其余铺黄色琉璃瓦。轩内隔为三室,南称得闲室,北为佛堂。室内有通道可北通竹香馆。轩前东南侧横亘一道以彩色石片贴面的短垣,北侧则以游廊东与符望阁相接,将玉粹轩前隔出自成一体的小院。轩南与石山相连,有蹬道可达山顶。
甄性神明境;
陶情翰墨筵。
——乾隆题玉粹轩
禽音仍唱迦陵偈;
花色全标幻海禅。
——乾隆题玉粹轩
洗不期其筝笛耳;
悦原契此净明心。
——佚名题玉粹轩
春物薰馨含慧业;
名禽宛转入闻思。
——佚名题玉粹轩
【云光楼】
云光楼位于宁寿宫花园第四进院落的西南隅,楼内匾额曰“养和精舍”。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建,形制仿自建福宫花园的“玉壶冰”。云光楼平面呈曲尺形,西倚宫墙,自北向南又折而向东。上下两层,上顶北侧为歇山顶,东侧则为硬山顶。前檐出廊,上层北侧以石桥与院内假山相通,东侧外接上下两层游廊与萃赏楼相接。楼前有假山蜿蜒横过,主峰建一亭名碧螺亭,平面为五瓣梅花形,形式独特。楼内东侧设佛堂,有匾额曰“西方极乐世界安养道场”。乾隆、嘉庆两位皇帝均有《养和精舍》诗咏。
一龛古佛钟鱼寂;
半榻天风衣袂寒。
——佚名题云光楼
四壁图书鉴今古;
一庭花木验农桑。
——佚名题云光楼
春鸟有言率和乐;
上林无树不森沉。
——佚名题云光楼
【九龙壁】
九龙壁,我国三大古典龙壁之一。建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为宁寿门前的照壁,用琉璃砖瓦建造。壁上饰有九条蟠龙戏珠于波涛云气之中,姿态生动,色彩协调,具有相当高的工艺水平。据传说于修建时,第三条白龙腹下有块琉璃砖被损坏,工匠买通监工后,用木块雕凿,嵌饰替代。竣工时,乾隆皇帝前来视察,他的“龙”眼也未看出破绽,否则工匠们将犯“欺君之罪”,而难逃杀身之祸。
川岳献珍符,烟煴阐瑞;
日星昭景贶,虬缦呈华。
——佚名题九龙壁东墙门
玉琯奏诚和,气调九寓;
璿枢征广运,衡正三阶。
——佚名题九龙壁西墙门
【养性殿】
养性殿位于宁寿宫后的养性门内。为宁寿宫后寝主体建筑之一。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仿内廷养心殿建造,体量略小,平面布局特殊。殿为黄琉璃瓦歇山顶,面阔3间,每间以方柱支撑,隔为9间,前接卷棚抱厦4间。明间、次间开门,原为三交六椀菱花槅扇,现为玻璃门窗,明间4扇,余各2扇。进深4间,室内隔为小室数间,曲折廻环。明间前后开门,中设宝座,顶置八角浑金蟠龙藻井,片金升降龙天花。左右置板墙与东西次间相隔,墙各辟门,对称而设,门楣之上置毗庐帽。东暖阁分为前后两组空间,前曰明窗,后曰随安室,室东悬“俨若思”匾,皆乾隆皇帝御笔。西暖阁隔为数间小室,北室为佛堂,建仙楼两层,内置佛塔、佛像,肃穆有制;南室称长春书屋。尽间仿养心殿三希堂制辟为墨云室,因毕沅进古墨而定名。西山墙外耳房仿养心殿梅坞而建,与殿相通,取名香雪堂。内以白石依墙堆砌山景,南面开窗,西、北、东三面彩绘壁画,西山墙辟小窗可观宁寿宫花园一角。养性殿作为太上皇帝寝宫,原为和玺彩画。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居乐寿堂时,曾在养性殿东暖阁进早、晚膳。此殿在光绪十七年重修后,除墨云室仍为和玺彩画外,其它均改为苏式彩画。
花鸟引机绪;
诗书蕴道荄。
——佚名题养性殿
太和道共养;
纯嘏性弥敦。
——乾隆题养性殿东暖阁
蜃窗日暖兰喷雾;
鸡树风轻玉霭春。
——佚名题养性殿
优游茀禄咸宜,宝箓日增侔岱华;
昌炽寿耆弥固,瑶躔春茂式玑衡。
——乾隆题养性殿
【仙楼】
仙楼,在养性殿西暖阁北。
图书采秘蕴;
钟鼎玩清嘉。
——佚名题仙楼
秦符占岁美;
颐志叶春和。
——佚名题仙楼
【畅音阁】
畅音阁位于宁寿宫后区东路南端,座南面北,为清宫内廷演戏楼。乾隆三十七年(1772)始建,四十一年建成。嘉庆七年(1802)曾维修,二十二年于阁后(南)接盖卷棚顶扮戏楼。光绪十七年(1891)维修。现存建筑为嘉庆年间改建后的规制。畅音阁三重檐,通高20.71米,卷棚歇山式顶,覆绿琉璃瓦黄琉璃瓦剪边,一、二层檐覆黄琉璃瓦。阁面阔3间,进深3间,与南边5开间扮戏楼相接,平面呈凸字形。上层檐下悬“畅音阁”匾,中层檐下悬“导和怡泰”匾,下层檐下悬“壶天宣豫”匾。内有上中下三层戏台,上层称福台,中层称禄台,下层称寿台。寿台面积210平方米,台内不设立柱,采用抹角梁。台面后部设有4座楼梯,接平台,上楼梯可抵达禄台。寿台北、东、西三面明间的两柱上方装饰鬼脸卷草纹木雕彩绘匾,惟正(北)面挂联:“动静叶清音,知水仁山随所会;春秋富佳日,凤歌鸾舞适其机。”台面中部设地井,盖板可开合。台下地面四角各有窨井一眼,南边中间有一眼水井,可为戏中表演喷水提供水源。禄台、福台均将前沿(北侧)做为台面,使观戏者抬头便可看到。三层台设天井上下贯通,禄台、福台井口安设辘轳,下边直对寿台地井,根据剧情需要,天井、地井可升降演员、道具等。使用三层台的剧目不多,绝大多数只在寿台上表演。畅音阁建筑宏丽,京西颐和园内德和园大戏楼即仿畅音阁规制建造。
琅璈逸韵应嵩乎,久矣八方从律;
阊阖晴光凝嶰吹,康哉九叙惟歌。
——乾隆题畅音阁大戏台
琅璈:古乐器;八方:四方与四隅;嶰吹:泛指箫笛等乐器;九叙:代指百官
【寻沿书屋】
寻沿书屋位于内廷外东路宁寿宫区后部东路,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建,属庆寿堂建筑组群。乾隆御制寻沿书屋诗首句“寻绎黄家语,沿迴学海澜”,开宗明义地道出了书屋命名之因。书屋面阔5间,进深1间,前后出廊,绿琉璃瓦黄剪边卷棚硬山顶。明间安步步锦槅扇门,余为槛墙支摘窗。前有垂花门1座,既是院门,亦为整个庆寿堂建筑群的主入口。东西配殿各3间,黄琉璃瓦卷棚硬山顶,明间开门,步步锦槅心。西配殿明间后檐开门,接过道直通乐寿堂前院。寻沿书屋院内正殿、配殿及垂花门之间以抄手游廊环抱相属,自成天地,营造出有别于庆寿堂其它院落的清雅的建筑氛围。慈禧太后住乐寿堂时,光绪皇帝每日清晨请安、侍膳,通常先至此处坐候。现建筑完好。
千年金鉴长留,插架宝书资政要;
寸晷铜仪恒惜,掞笺妙蕴发几余。
——佚名题寻沿书屋
【阅是楼】
阅是楼位于宁寿宫后区东路,在畅音阁大戏楼的北侧,为清宫观戏场所。楼座北面南,前有月台,东西有配楼。乾隆三十七年(1772)建,嘉庆十三年(1808)拆去月台,改安踏跺,二十三年拆东西配楼,改建厢廊。同治十三年(1874)为慈禧四十寿辰观戏曾修整此楼。阅是楼单檐二层,卷棚歇山顶,覆黄琉璃瓦,绿琉璃瓦剪边,绘金龙和玺彩画。楼面阔5间,进深3间,前出廊。下层明间开玻璃门3扇,次、稍间为槛墙、支摘窗,上支窗为双步步锦格心,下为玻璃窗。上层明间安槅扇6扇,次、稍间装修与下层相同。阅是楼下层东西次间靠南窗均设有宝座床。楼东西辟门与两侧转角庑房相通,再与东西厢廊相连,经南部转角庑房可直达畅音阁南扮戏楼。阅是楼为皇帝、后妃、皇子等人观戏处,厢廊是王公大臣陪观处。
插架牙签照今古;
开编芸气吐芬芳。
——佚名题阅是楼
樽饮康衢,风雨和甘均六幕;
弦调宝琴,星云景庆亘三阶。
——乾隆题阅是楼
康衢:康衢谣,尧出游康衢儿童所唱之歌;六幕:天、地、四方。
芝篆薰晨鼎;
莲檠检夜书。
——佚名题阅是楼楼下东室
闲情空外寄;
妙道个中参。
——佚名题阅是楼楼下西室
载祥和,虬缦交呈旭采;
智仁偕乐寿,纯常懋迓春祺。
——佚名题阅是楼楼下西室
日长莲漏三阶正;
春到梅花合殿香。
——佚名题阅是楼楼上中室
开窗鱼鸟含天趣;
欹案诗书味道腴。
——佚名题阅是楼楼下中室
景丽瑶墀,鸾鹤翔空腾庆霭;
春回琼岛,鱼龙献瑞展新图。
——佚名题阅是楼楼下中室
澄怀观物真超矣;
得意忘言亦快哉。
——佚名题阅是楼楼后东室
【长春书屋】
长春书屋,在养性殿西南。
花鸟引机绪;
诗书蕴道荄。
——佚名题长春书屋
闲寻绮思千花雨;
静想高岑六义清。
——佚名题长春书屋
转谛在语言而外;
悟机得真实之中。
——佚名题故宫妙莲华室
青莲法界本清净;
白毫相当常满圆。
——佚名题故宫妙莲华室
【乐寿堂】
乐寿堂为紫禁城东北隅宁寿宫后区中路建筑之一,其南是养性殿,其北有颐和轩。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建成,嘉庆七年(1802)修葺,光绪十七年(1891)重修。乐寿堂仿长春园淳化轩规制,其南北庭院东西廊壁嵌敬胜斋帖石刻。乾隆皇帝以此为退位后的寝宫,御题“座右图书娱画景”联句,故此堂亦称宁寿宫读书堂。光绪二十年(1894),慈禧太后曾在此居住,以西暖阁为寝室。乐寿堂面阔7间,进深3间,周围廊。通面阔36.15米,通进深23.20米,建筑面积839平方米。单檐歇山顶,覆黄色琉璃瓦,自地面至正脊高18.7米。柱网结构为减柱造,即明间与东、西次间减杀了前檐4根金柱。为装修和支撑二层楼板的需要,在室内6根金柱南1.82米处增柱6根,东、西稍间靠北距老檐柱南1.6米处增柱2根,增加的8柱外观与构造柱相同,但上方没有承重的梁枋构架,至天花梁底皮止。乐寿堂明间前后檐为五抹步步锦槅扇4扇,余各间均为槛窗,槛窗分三层,下为玻璃窗,上二层步步锦支窗。室内明、次间以东西向阁道分隔成南北两厅。东西稍间南部和靠北墙通道为单层,余为两层,第二层面积达341平方米。大厅仙楼和东西稍间南部、北廊以及夹层、阁道的装修式样风格统一,多用楠木包以紫檀、花梨等贵重木材,间饰玉石、珐琅等饰件。乐寿堂仙楼为乾隆时期建筑装修的代表作之一。天花为木雕,与整个室内装修相衬托,雍容华贵。乾隆五十二年(1760),大禹治水图玉山琢成后,一直陈设在北部大厅。“乐寿堂”匾悬于室内北部大厅北檐。
座右图书娱画景;
庭前松柏蕴春风。
——佚名题乐寿堂正室
乐同乐而寿同寿;
智见智而仁见仁。
——乾隆题乐寿堂座屏
土香阶草才苏纽;
风细盆梅欲放花。
——佚名题乐寿堂楹间
亭台总是长生殿;
鹤鹿皆成不老仙。
——佚名题乐寿堂东室
乐惟四时适;
寿与万方同。
——佚名题乐寿堂东暖阁
波含素影澄心镜;
鱼耀清渊识道机。
——佚名题乐寿堂东暖阁
景清神谧天常泰;
水趣山情静可沦。
——佚名题乐寿堂东暖阁北堂
智者乐兼仁者寿;
月真庆共雪真祥。
——佚名题乐寿堂西暖阁南室
趣为永哉畅非俗;
乐为仁者寄于山。
——佚名题乐寿堂西暖阁西室
闲披芸简窗前朗;
静听松风户外敲。
——佚名题乐寿堂西暖阁西室
夏鼎商彝共左右;
墨华笔露永新鲜。
——佚名题乐寿堂西暖阁西室
成阴乔木天然爽;
过雨闲花自在香。
——佚名题乐寿堂后厦
鸟吟花笑有余乐;
月白风清无尽藏。
——佚名题乐寿堂后厦
笼庭水树宜凉影;
匝砌烟花带露姿。
——佚名题乐寿堂后厦
智仁适会动还静;
枕葄无非史与书。
——佚名题乐寿堂后厦
智水仁山从体道;
奇花瑞草总含芬。
——佚名题乐寿堂后厦
商鼎周彝自典重;
槛花苑树相芬芳。
——佚名题乐寿堂后厦西北阁
心触清机亲翰墨;
目游润景足精神。
——佚名题乐寿堂后厦西北阁
动静得其宜,取义异他德寿;
性情随所适,循名同我清漪。
——佚名题乐寿堂
八、外西路
位于隆宗门外的大片区域之中,主要建筑有慈宁宫、慈宁花园,西花园,寿安宫、寿康宫、英华殿等。这些宫殿群是供前朝皇帝死后所留下来的太皇太后、皇太后、太妃、太嫔等遗孀们的居住养老之地,因此又有寡妇院之称。英华殿供有西藩佛像,雨花阁供有三世佛、欢喜佛和康熙大帝的功德佛位等,此是寡妇们的念经拜佛之处。西花园敬胜斋是存放历代大量珍宝古玩的地方。溥仪退位后,宫中太监等疯狂进行盗卖。当事情败露后,他们为灭罪责而阴谋纵火烧毁,损失十分惨重。
【慈宁宫】
慈宁宫位于内廷外西路隆宗门西侧。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是在仁寿宫的故址上,并撤除大善殿而建成。万历年间因灾重建。清沿明制,顺治十年(1653)、康熙二十八年(1689)、乾隆十六年(1751)均加以修葺,将其作为皇太后居住的正宫。乾隆三十四年(1769)兴工将慈宁宫正殿由单檐改为重檐,并将后寝殿后移,始定今之形制。慈宁宫门前有一东西向狭长的广场,两端分别是永康左门、永康右门,南侧为长信门。慈宁门位于广场北侧,内有高台甬道与正殿慈宁宫相通。院内东西两侧为廊庑,折向南与慈宁门相接,北向直抵后寝殿(即大佛堂)之东西耳房。前院东西庑正中各开一门,东曰徽音左门,西曰徽音右门。正殿慈宁宫居中,前后出廊,黄琉璃瓦重檐歇山顶。面阔7间,当中5间各开4扇双交四椀菱花槅扇门。两梢间为砖砌坎墙,各开4扇双交四椀菱花槅扇窗。殿前出月台,正面出三阶,左右各出一阶,台上陈鎏金铜香炉4座。东西两山设卡墙,各开垂花门,可通后院。明朝慈宁宫为前代皇贵妃所居。万历年间慈圣李太后,泰昌元年(1620)万历帝郑皇贵妃、昭妃等人曾在此居住。天启七年(1627)明熹宗卒,其皇贵妃等人移居此处。清朝顺治十年(1653),孝庄文皇后始居慈宁宫,自此成为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的住所,太妃、太嫔等人随居。慈宁宫主要是为太后举行重大典礼的殿堂,凡遇皇太后圣寿节、上徽号、进册宝、公主下嫁,均在此处举行庆贺仪式。特别是太后寿辰时,皇帝亲自率众行礼,并与近支皇戚一同彩衣起舞,礼节十分隆重。若皇太后薨,梓宫奉安于慈宁宫中,皇帝至此行祭奠礼。
人无功德三摩地;
龙象威神两足尊。
——乾隆题慈宁宫
百八牟尼,现庄严宝相;
三千牂牁,闻清净妙香。
——佚名题故宫慈宁宫
【吉云楼】
吉云楼位于慈宁宫花园内咸若馆西侧,坐西面东,面阔7间,东与宝相楼相对。明代原为咸若馆西配殿,清乾隆三十年(1765)改建为二层楼阁,三十六年(1771)悬满汉文“吉云楼”匾。楼上下室内正中均供有大尊佛像。佛像两侧各有一个长方形底座及多层台阶的金字塔式供台,供台顶部是一道长墙式的千佛龛。供台上层层摆放五彩描金擦擦佛母像。四壁、屋梁各处满做千佛龛,内供相同的五彩描金擦擦佛母像,共计一万余尊,是为宫内一处名副其实的万佛楼。这种专供擦擦佛的宽敞殿堂可能是内陆藏传佛殿中仅存者,西藏亦未见有实例,故为极其珍贵的佛教遗迹。
华海澄明,性源离色相;
法铃朗彻,觉地了声闻。
——乾隆题吉云楼,楼匾“如是室”
楼,东厢是宝相楼,西厢为吉云楼,围成半封闭的三合院。
【寿安宫】
寿安宫位于内廷外西路寿康宫以北,英华殿以南。始建于明代,初名咸熙宫,嘉靖四年(1525)改称咸安宫。清初沿明制,雍正年间在此兴办咸安宫官学,乾隆十六年(1751)咸安宫官学移出。同年,乾隆皇帝为庆贺皇太后六十寿诞,将此宫修葺一新后改称寿安宫。乾隆二十五年(1760),为皇太后七十圣寿庆典,在院中添建一座3层大戏台。嘉庆四年(1799)将戏台拆除,扮戏楼改建为春禧殿后卷殿。寿安宫南北长107米,东西宽78米,总占地面积8400平方米,前后分为三进院落,东西各有跨院。正门寿安门为随墙琉璃门3座,当中门内设四扇木屏门照壁1座,上覆黄琉璃瓦顶。第一进院正殿为春禧殿,旧建筑何时被毁不详,现有建筑为1989年重建。此殿南向,面阔5间,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明间开门,其余为槛窗。殿左右辟穿堂门,与第二进院相通。
中院正殿寿安宫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歇山顶,明间退进1间,设步步锦槅扇门4扇,次间、梢间设槛窗。后檐明间开门,次间、梢间设槛窗。殿两侧山墙各出转角延楼,环抱相属,向南与春禧殿后卷殿两山相连。寿安宫后为第三进院,院中叠石为山,东西各有3开间小殿,名为福宜斋、萱寿堂。寿安宫是皇太后及太妃、嫔等人的居所。明代仁圣太后、天启年间乳媪客氏曾在此居住。乾隆年间,孝圣宪皇太后六十及七十岁圣寿节,乾隆帝都亲率皇后、皇子、皇孙等人至此跪问起居,进茶侍膳,于堂前跳“喜起舞”贺寿,并于宫中设宴,王公、大臣及王妃、公主分坐于东西两侧延楼中,陪同赏戏。乾隆四十一年(1776),畅音阁戏台修建完毕,次年皇太后逝世,寿安宫戏台便逐渐荒废。嘉庆四年(1799)奏准,拆去寿安宫戏台,在扮戏楼位置建春禧殿后卷殿,用以收贮南府升平署之行头、切末。
百福屏开,庆叶九如宏寿域;
五云丽景,恩敷万象入春台。
——佚名题寿安宫
芝栋云霞丽;
兰陔日月长。
——乾隆题寿安宫
庆霄辉寿曜;
仙圃丽春光。
——乾隆题寿安宫
钧庭延淑景;
璇戺蔼祥风。
——佚名题寿安宫
洪范演畴征备福;
黄钟肇律叶长生。
——乾隆题寿安宫
凤翥辉呈阿阁瑞;
珠联景绘泰阶符。
——乾隆题寿安宫
红梅翠竹天然画;
妙理清机不尽吟。
——乾隆题寿安宫
图畴递演京垓积;
律吕环生上下和。
——乾隆题寿安宫
宜春苑满恒春树;
介寿筵开益寿花。
——乾隆题寿安宫
静里远怀千古事;
意中常满十分春。
——乾隆题寿安宫
寿国乐舒长,韶成九奏;
安舆承悦豫,舞效三呼。
——乾隆题寿安宫
香扆引祥风,序符清晏;
仙壶承爱日,景叶升恒。
——乾隆题寿安宫
宝篆长生箓;
瑶屏集瑞图。
——乾隆题寿安宫
西池增宝箓;
南极耀珠躔。
——乾隆题寿安宫
鸣豫叶云韶,颂集九如开寿域;
祝釐陈彩舞,欢联万象谱春台。
——乾隆题寿安宫
【寿康宫】
寿康宫,位于内廷外西路,慈宁宫西侧。清雍正十三年(1735)始建,至乾隆元年(1736)建成,嘉庆二十五年(1820)、光绪十六年(1890)重修。寿康宫南北三进院,院墙外东、西、北三面均有夹道,西夹道外有房数间。院落南端寿康门为琉璃门,门前为一个封闭的小广场,广场东侧是徽音右门,可通慈宁宫。寿康门内正殿即寿康宫。殿坐北朝南,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前出廊,明间、次间各安三交六椀菱花槅扇门4扇,梢间为三交六椀菱花槅扇槛窗各4扇,后檐明间与前檐明间相同,其余开窗。殿内悬乾隆皇帝御书“慈寿凝禧”匾额,东西梢间辟为暖阁,东暖阁是皇太后日常礼佛之佛堂。殿前出月台,台前出三阶,中设御路石,月台左右亦各出一阶。寿康宫东西配殿面阔各3间,黄琉璃瓦硬山顶,前出廊。东配殿明间安槅扇门,西配殿明间槅扇、风门为后来改装。次间均为槛窗,每间用间柱分为两组,窗棂均为一抹三件式。两配殿南设耳房,北为连檐通脊庑房,与后罩房相接。寿康宫以北是第二进院,后殿为寿康宫的寝殿,额曰:“长乐敷华”,有甬道与寿康宫相连。殿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前檐出廊,明间安步步锦槅扇、玻璃风门,次、稍间安窗,上为步步锦窗格,下为玻璃方窗。室内以槅扇分为5间。后檐明间开槅扇门,接叠落式穿堂,直达后罩房。寿康宫为清代太皇太后、皇太后居所,太妃、太嫔随居于此,皇帝每隔两三日即至此行问安礼。乾隆朝孝圣宪皇太后、嘉庆朝颖贵太妃、咸丰朝康慈皇太后都曾在此颐养天年。孝圣宪皇太后去世后,乾隆皇帝仍于每年圣诞令节及上元节前一日至寿康宫拈香礼拜,瞻仰宝座,以申哀慕之情。
玉琯应阳春,祥开南极;
璇宫呈丽景,庆洽西池。
——乾隆题寿康宫
玉琯:玉管、玉律,古以律管候应四时节气;璇宫:即璇机玉衡,古测天文之器。
庆叶瑶图,融和开寿域;
祥呈阆苑,熙皞乐康衢。
——乾隆题寿康宫
光华呈爱日;
仁寿遍和风。
——乾隆题寿康宫
欢心依日永;
乐志愿春和。
——乾隆题寿康宫
凤集桐花来绛阙;
鹤衔桃实自丹山。
——乾隆题寿康宫
四海为家钦养志;
万年介祉永承欢。
——乾隆题寿康宫
金盘露满瑶华丽;
丹粟祥凝鹤算绵。
——乾隆题寿康宫
福集璇图天永锡;
祥开绮甲日重光。
——乾隆题寿康宫
【雨华阁】
雨花阁位于内廷外西路春华门内,是宫中数十座佛堂中最大的一处。清乾隆十四年(1749),乾隆皇帝采纳蒙古三世章嘉国师胡土克图的建议,仿照西藏阿里古格的托林寺坛城殿,在原有明代建筑的基础上改建成雨花阁,于其中供奉西天梵像,雨花阁是一座藏传佛教的密宗佛堂。雨花阁为楼阁式建筑,外观三层,一、二层之间靠北部设有暗层,为“明三暗四”的格局。底层面阔、进深各3间,四周出廊,乾隆三十二年(1767)添建前檐抱厦3间;南面明间开门,次间开双交四椀菱花槅扇槛窗4扇;屋顶南北为卷棚顶,东西为歇山顶,屋面覆绿琉璃瓦,屋脊和屋面剪边为黄琉璃;檐下采用白玛曲孜、兽面梁头等装饰,屋内天花装饰为六字真言及法器图案。二层面阔、进深各3间,东、西、南三面出平座;南面明间开门,次间安槛窗,黄琉璃瓦蓝剪边卷棚歇山顶。顶层面阔、进深各1间,正面开4扇槅扇门,两侧为槅扇窗;四面出平座,环以琉璃挂檐板;四角攒尖顶,屋面满覆鎏金铜瓦,四条脊上各立一条铜鎏金行龙,宝顶处安鎏金铜塔。龙和塔共用铜近一千斤,乾隆四十四年(1799)曾重造。建筑形制独特,具有浓郁的藏式佛教建筑风格。雨花阁严格按照藏密的事、行、瑜伽、无上瑜伽四部设计。底层称智行层,悬乾隆御题“智珠心印”匾额,供奉无量寿佛等事部主尊,佛龛之后有乾隆十九年(1754)制掐丝珐琅立体坛城3座。暗层称德行层,楼梯间前设供案,供行部佛像9尊,以宏光显耀菩提佛为中心,佛母和金刚各4尊分列左右。三层称瑜珈层,供瑜珈部佛像5尊。顶层称无上层,供奉密集金刚、大威德金刚、上乐金刚各1尊。每年四月初八日,宫中派喇嘛5名在雨花阁无上层诵大布畏坛城经。二月及八月初八日,各派喇嘛10名在瑜珈层诵毗卢佛坛城经。三月及六月初八、九月及十二月十五日,各派喇嘛15名在智行层诵释伽佛坛城经。每月初六日,在德行层安放乌卜藏经。雨花阁是目前我国现存最完整的藏密四部神殿,对于研究藏传佛教具有重要的意义。
具神通力;
生欢喜心。
——乾隆题雨华阁
善果皆欢喜;
香云普吉祥。
——乾隆题雨华阁
三身具足根尘外;
万法齐归愿海中。
——乾隆题雨华阁
花布妙香霏四种;
金涂杰阁观诸天。
——雍正题雨华阁
青莲法界普清净;
白毫相光离色空。
——乾隆题雨华阁
灵鹫风香传妙偈;
澄潭月皎印如真。
——乾隆题雨华阁
妙会梵香三界上;
实参定印四天中。
——佚名题雨华阁
宝界现庄严,云凝华鬘;
香台开般若,雨散曼陀。
——乾隆题雨华阁
般若慈源,远通华海汇;
菩提觉路,妙转**圆。
——乾隆题雨华阁
七宝共庄严,金光高映;
四花纷拥卫,香雨浓霏。
——乾隆题雨华阁
妙果圆成,华海同归无尽藏;
灵因净证,珠宫常雨四时花。
——乾隆题雨华阁
证最胜因,金界庄严欢喜地;
赞无量寿,宝轮拥护吉祥云。
——佚名题雨华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