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搜神记】学诗九戒丨刘咸炘

 馨若兰溪 2016-02-05


诗之变化尤蕃,以其易于成名,故自唐以来,作者不下万数。即了无学业,苟喜吟咏,皆有一章一句之可取。别集之外,《全唐诗》、《全五代诗》、《全金诗》、吕晚村留良《宋诗钞》、顾侠君嗣立《元诗选》、朱竹垞彝尊《明诗综》,见之已难,何况于读?作者既众,情状万千,好恶所偏,斗争以起。俗称诗坛,盖互相胜负,比于战阵,嚣呶瘏蔽,果何为耶?


夫孔子删《诗》,仅存三百,盖言志人人皆有,原不必皆可传。今苟欲成名,不务潜心经史,实体身心,辄欲以数十首诗争艺苑一席,亦愚而徒劳矣。且雕镂风云,流连景物,春花秋月,恨别愁思,无病而呻,不厌其苦,同声而吠,遂欲争长,无六义之一端,徒千篇而一律,是直文具而灾殃,书林之廱痔而已。沿及近世,打油钉铰,到处闻声,白苇黄茅,一望无极,无人不诗,无诗不律,习之既久,读书作文亦以为艰。掉弄聪明,搬抬字眼,花风柳月,料煞才休,可厌可憎,莫此为甚。盖作文未易成章,吟诗易于凑句,惰偷之习,岂特有害于文章乎?


今本顾亭林之旨,先立九戒:


一戒无为而作。

一戒无寄托而咏物。

一戒作闺怨摹儿女。

一戒好作和诗步韵诗。

一戒滥誉人。

一戒空言离别。

一戒谬作穷愁。

一戒强押险韵。

一戒好作绝诗。绝诗最难,而今人视为最易。


终以潘四农之语曰:多读诗,少作诗。常读既长识力,亦养性情。常作既妨正业,亦蹈浮滑。


诗家科臼既多,言古奥者晦涩,言率真者浮滑,言格律者迂拘,言神韵者虚幻,言气势者粗鄙,言句法者楂枒,言肌理者拙塞,言筋骨者瘦削,摹拟则成傀儡,自然又成纵恣。莫不各有短长,而主张太过,则又相反,而古今风会转移,好恶变迁,苍狗白云,入主出奴,莫甚于诗,苟不觉而入之者,则溺而难于复出,危哉。


诗之滥如此,论诗之弊又危如此,则将如何?曰:


不求名,不必工,不轻作,不轻与。取前人之长,如医之审药焉则可矣。若其是非得失,则千万言不能尽,抑古今论诗者已多,不宜再与之追逐也。


(录自《学略》)







刘咸炘(1896~1932),字鉴泉,别号宥斋。清光绪丙申年(1896)11月29日出生于成都纯化街“儒林第”祖宅。祖父刘沅,字止唐,父亲刘梖文,字子维,均为蜀中知名学者。


刘咸炘先生为人谦和,一生研学,不喜仕途,育才无数,著作等身。主要从事教育、学术。从1916年20岁担任尚友书塾教师到1932年不幸因病去世,这16年期间,作为教师,他循循善诱,深受学生爱戴,育才无数;作为学者,他著书立说,深受同行敬重,是一位英年早逝,博学多才的巴蜀学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