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粘虫是哪里来的。

 初进者2015 2016-02-06
          蜻蜓冤
多雨的季节,下过几场雨之后,街头巷尾田野临边,有一群群蜻蜓在自由的飞来飞去,看到他们,我想起了过去的一段事情,那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个晚上,我们在池塘边乘凉聊天,有一位老大哥说:“今年蜻蜓又很多,又要下紫蟥了。”我反对“蜻蜓是益虫,它怎么会下紫蝗呢,紫蝗肯定不是蜻蜓下的。”“那紫蝗是从哪里来的。”等我说明紫皇的身世“由于气候原因,紫蝗在山东根本留不下后代,它是哪里来的呢,它的第一代三到四月份在广东等南方地区危害,发育的成虫,蛾子马不停蹄奔向黑龙江等东北地区,五到六月份危害东北,到七八月份迁往山东,他是一个流窜犯,科学家用染翅法证明了这一点,”没等我说完,被众人一顿雷烟火炮轰的我抬不起头,“达老一辈子就说蜻蜓下子蝗,你要给蜻蜓平凡,你怎么那么能啊,你又是广东又是东北,你见来,”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通。
  紫蝗 ,在当时是对粘虫的俗称,又叫行军虫,粘虫在那时候时常发生,条件就是多雨,地里有草,主要危害禾本科作物,虫蛾把卵产在草上,用杂草把幼虫养大,以后迁移到玉米或谷子上,大发生的年份,让人头皮发扎,脊梁沟发凉,不管地心底边,散布均匀,一株玉米有百头之多,半天的功夫,玉米下部的叶子就被吃光,大路边的草上全是虫子,它们吃完一处作物之后,马上迁移,朝一个方向爬行,速度之快让人触目惊心,难怪叫它"行军虫."
  当时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实行,说打药,都打药,有些农户是现买喷雾器现买药,一上午全部扫了过来。
  我用的是氯氰菊酯,当时叫兴棉宝,在那时候还没有双带背负式喷雾器,用的是老式圆桶喷雾器,那是的氯氰菊酯还是新药,一桶水加两毫升药就有很好的效果。一遍成功,有的用敌敌畏,三遍才打下去。
  我平时不敢见虫子,一见就脊梁沟发凉,眼见自己辛苦种的玉米要被虫子吃掉,也豁上了,背起喷雾器,干,反正它咬不着人,一圈下来,脖领里四五个,衣兜里十几个已经挤粘,鞋里最多已踩成粘粥,身上不知是汗水还是药水还是虫子见药后吐得水,把衣服湿透,打过药,看看地上,密密的一丛。
  时过境迁,三十多年过去了,这事也没人提起,蜻蜓也忘记了背黑锅的事,依然自由自在的飞着,不知这帮跨省“流窜犯”粘虫绝种没有,要不要帮蜻蜓和粘虫做一个亲子鉴定,还蜻蜓一个彻底清白,谁来关心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