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偷走了国人的快乐

 随雪飘扬 2016-02-08

1.缺乏信仰  

大多数人不知道自己对自己这一生的期许,简单说就是,这一辈子你要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孔子吃糙饭,喝白开水,睡觉的时候,连枕头都没有,就曲着手臂当枕头,但孔子说“乐在其中”;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别人看了都觉得这种生活没法过,但颜回却能做到“不改其乐”。为什么?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这一辈子追求的是什么。

2.热衷攀比  

西方谚语说:一个人幸不幸福、快不快乐,不取决于自己取得了多大的成就,而是来自于邻居看自己的眼神。当人们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别人更幸福时,快乐就要远离我们了。

3.对美好事物不感动,身处快乐而不自知  

“东风无一事,妆出万重花”。我们可能没有创造美的能力,但对于大自然创造的美,对于他人创造的美,我们是否去欣赏了呢?对自然美、艺术美、心灵美、生活美、创造美,我们常常视而不见,浑然不觉;而有时我们又有幸成为别人羡慕的对象,但我们自己却茫然不知,只有当有一天我们失去了才会惊觉。

4.不懂得施舍  

“乐莫乐于好善”,一个懂得付出而不是单单索要的人才会快乐。施舍不是富人的专利。向灾区捐赠几个亿是施舍,给陌生人一个微笑也是施舍。

5.焦虑、压力无处不在  

比如安全焦虑、财富焦虑、健康焦虑,以及孩子的教育就业焦虑,特别是归属焦虑;压力呢?有政治上的压力、工作上的压力、家庭上的压力、情感上的压力、经济上的压力、人际上的压力、精神上的压力以及身体上的压力。只有无忧无虑的人才会快乐。

6.标准不切实际  

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他人。“我可以,你为什么不可以?”。用别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他能做到,为什么我做不到?”

7.不敢坚持做自己  

一个人成为了父母的好儿子,成为了妻子的好丈夫,成为了儿子的好爸爸,成为了朋友的好伙伴,成为了同事的好搭档,但一个人如果不能成为想要的自己,自己总和自己打架,这个人就是不协调的,自然也很难真正的快乐。

8.过分追求无益的快乐  

孔子说有害的快乐有三种。以骄傲为乐,以到处游玩、游手好闲为乐,以大小宴为乐,都是有害的快乐。这种快乐追求的越多,一是不能长久,二是给自身会造成更大的不快乐。所以哲学家说:人不应追求世间享乐,应追求高尚的快乐。

9.过分向外追求快乐,而不是反求内心

真正的快乐是内在的,它只有在人的心灵里才能发现。我们每个人的快乐、烦恼和痛苦都不是因为事情本身,而是我们看待事情的观念和态度。恰如弥尔顿所说:“意识可以把地狱造就成天堂,也能把天堂折腾成地狱”。现代人的中国人在纷繁的世界中应该乐天知命。

10.不能以正确的心态看待成败得失  

“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一个人患得患失,心里总是戚戚然,自然不会快乐。要知道功名富贵、成败得失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时聚时散。

11.心灵的封闭  

早在1979年,美国有个学者就写过一本书,The Closing of the American Mind(《美国人心灵的封闭》),书中说美国人的心灵都关闭起来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当年美国青年人没有了远大的理想,只是热衷于眼前繁华的物质世界,疲于奔命于琐碎的日常生活。这是不是今天中国人的生活写照呢?要知道,即使在最穷困、最危险的境地,只要你能打开心灵,也总是可以发现使自己快乐的东西。

12.社会发展不公  

当今的中国社会在高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趋势。而在一些发达国家,整个社会是“橄榄型”的,这种社会形态以中产阶级为主力,精英和穷人都是少数,社会维持大多数人的稳定发展,社会呈一种良性循环。而目前中国社会有从“哑铃型”向“杠铃型”发展的趋势,即中产阶级很少,而富人和穷人占了两个大头。一方面我们看着富人过着奢华的生活,一方面又觉得社会不安全(因为穷人很多,社会不安全因素很多),试想有着这许多担心的人怎么会快乐呢?

13.动机和目的混淆  

对外国人而言,寻找快乐是做很多事情的动机。对中国人而言,做事情达到目的才是最重要的,快乐常常是一种奢侈品。在中国广西默默支教十几年的德国人卢安克曾说:有些人一辈子都在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然后用从工作中赚到的钱去消费,从而让自己获得须臾的快乐;但我不是,我直接从我的工作中得到快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