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所有纠结生二胎的人,纠结到最后,只有两种结局

 Shezza 2016-02-13

文 / 华川

来源:二胎妈妈圈(ID:ertaimama)


随着二胎政策逐步放开,有些家庭欢欣鼓舞,有些妈妈却倍感纠结。华川每天都面对这样的咨询:


——我已经38岁了,想生二胎,却又觉得年纪太大,好纠结。


——我大宝是个儿子,想二胎生个闺女,又怕不能如愿,好纠结。


——我也想给孩子一个伴儿呀,可是没人帮忙带,再生一个又怕吃不了苦,纠结。。。


真所谓:生完二胎的很少说后悔,没生二胎的天天在纠结。


华川总结了一下,纠结原因大致有三类:一是觉得年纪大;二是担心压力大;三是害怕不能儿女双全。


第一类纠结,其实最没必要。年龄大小不光靠一个数字说明。华川曾撰文对于“多大年龄就不适合二胎”的问题做过解释:一看身体状态、健康状况。如果你体弱多病,头发斑白,爬几步楼梯就气喘吁吁,走出门被人叫“奶奶”,那真的就是年纪太大,不适合生育;或者你虽然身体康健,可过几年就要抱孙子了,为避免混淆辈分,也最好别生二胎(倒不如让你的孩子去生),除此之外,就没什么好纠结的了。


第二类纠结最普遍。多养一个孩子当然得多付出一份辛劳,而且在各方面条件不完善的情况下,确实会影响生活质量。可是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没有付出哪有回报?老祖宗的道理简单又明瞭。不过养孩子虽然累,但跟养宠物到底不是一回事,并不需要你照顾和付出一辈子。时光流逝如此之快,轻松玩耍三年,苦养孩子三年,彷徨犹豫三年,都是一眨眼的事,总之,不管你怎么个活法,花开一次人老一岁。我觉得最不聪明的做法就是每天纠结着过日子,不仅当下的每一天不痛快,未来还会越来越不痛快,反倒不如死了心,坦然接受命运安排。如果你终究是不甘心,那就当机立断把孩子生了,最苦也就三年。就你用来纠结的这些功夫,如果用来养孩子的话孩子都会打酱油了。


第三类纠结在于想儿女双全。儿女双全看似完美,但也只是个100分里的两个“0”,孩子是否健康,是否成才,才是前面的那个“1”。而从孩子的角度而言,同性别的玩伴儿才更完美。总之无论是一儿一女,还是两儿两女,都比一个孩子孤孤单单的状态要强很多倍。


“纠结”就像一个长在心底的痒疮。看到别的妈妈左拥右抱两个宝贝就会痒一下,看见邻居家小推车上新出生的胖娃娃也会痒一下,甚至遇到路边两个孩子你追我赶也会痒一下。


但痒疮不是肿瘤,起初症状并不严重,要说专门去治疗,嫌麻烦又怕痛。所以多数情况下,人们还是是宁愿忍着。


但是,痒疮虽小,却很少有人能忍受一辈子。


痒了一年又一年,某一天,你痛下决心,打算去除心痒,干脆把二胎生了算了。


运气好的话,你下定决心想生就生,虽说晚了好几年,虽说体力越发不支,虽说推着孩子在路上可能被当成祖孙俩,但到底心痒去除,了无遗憾。


第二种结局,等你若干年后打算生时,却错过了生育黄金期,想生而不能了。这时候,痒疮就迅速扩散,症状加剧,自己难受至极,却悔不当初。


所以,我想劝这些纠结的妈妈,年复一年犹豫下去,总有一天,你会发现,钱不是问题,人也不是问题,能不能生得出来,才是最大的问题。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据调查,我国近年来不孕不育症存在着上升的趋势,适龄产妇的不孕不育患病率一直在大幅增长,就别说高龄了。数据显示,国内不孕不育的平均发病率为12.5%~15%,也就是每8对夫妻就有一对不孕不育;而中国不孕不育患者人数已超过5000万。虽说,环境污染,过度压力,都可能导致不孕不育,但是,生育年龄的延误,恐怕是最直接的原因。


据生殖医学专家介绍,女性最佳生育年龄为25-30岁,30岁起生育能力的曲线便呈下降趋势,35岁时生育能力下降到仅相当于25岁女性的50%38岁时降到25%,超过40岁则不到5%


华川当年打算二胎时已经三十好几,备孕半年未中奖,于是去京城某妇产医院看生育门诊,却发现人满为患,队伍老长,简直比下一层做产检的孕妈还多。而我身边有很多跟我年龄相近的夫妻,至今一个孩子都没生。或许正如网上所说,全国性的生育危机即将到来。


所以,对于网上流传的关于生二胎的条件,诸如好公婆,好老公,好多钱啦,那些都是浮云,夫妻双方的身体条件才是最重要的条件。能顺利把孩子怀上,能平安地把孩子生出来,二胎事业就成功了一大半!

本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么好的微信文章,原来都是来自《辣妈教室》,ID:MotherClassroom  手指按住下面的二维码三秒钟,点击“识别二维码”,就可以关注《辣妈教室》

本年度最受欢迎的育儿订阅号


▲长按二维码“识别.”免费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