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问答】如何看待985副教授想放弃科研?

 智能人做超人 2016-02-13

作者:@中科大胡不归

知乎上有人问(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623430):

如何看待小木虫上的这个帖子?

原帖如下:小木虫论坛 - 学术科研第一站http:///bbs/viewthread.php?tid=9886020&fpage=1&target=blank

[交流]35岁,副教授,不想做科研了,怎么转型?已有246人参与

本人35岁,北方某3线省会城市人,现在北方某985高校副教授,top2学校本硕,海外博士,未婚。

现在的状态,每天呆在办公室,备课、上课、带学生、改论文、看论文、做东西、写项目,还有学院的各种杂事,平时说话小心翼翼,630起床,900回到宿舍,没有周六、周日,但是依然感觉时间不够用。

我现在在一个团队里,学术带头人更是工作狂,爱人在国外,孩子送回老家,全年无休,只要不出差就来办公室,周六开组会,平时等车、空闲的时间都在看论文。由于我还没有结婚,老大建议我找一个合作单位的配偶,这样在搞对象、结婚的同时不耽误科研,还可以互补、一起发论文,劝我35-40岁之间就是把身体搞垮了也要在学校站住脚。也就是说40岁之前拿到从学校、省里、国家的各种基金,发表5篇顶级期刊论文,40岁评上教授、博导,筹建出自己的实验室,这样就可以在学校保命了。以后聘期任务就是细水长流了,如果想拿重大、重点项目,评杰青、长江、院士,还要拼命。现在985高校,如果只是单纯完成聘期任务,学院都会边缘化你,甚至把你挤走给年青人腾地方。像清华北大,如果56年不能做出些本领域breakthrough的东西,都要被边缘化。

看看身边的一些老师,为了晋职,为了申请项目养实验室,也都是没有周六、周日的干,满头白发,蓬头垢面,邋里邋遢,和国外的教授精神矍铄,气宇轩昂的感觉大相径庭。

现在每天身心俱疲,看论文也没有思路,也没有了探索未知领域和新知识的激情了,也没有读博士时实验室头脑风暴后,熬夜写算法的动力了。加上现在团队的研究方向和博士期间不同,还要琢磨如何转方向,一头浆糊。虽然学校对讲师是非升即走,但是对副教授也要求聘期任务。学院的院长说自己就是会计,到时候算账,发了多少SCI论文,影响因子多少,是几区的,拉了多少钱,什么级别的,拿了哪些奖励等等。估计学校以后也要搞"非升即降"的政策,副教授、教授也不是稳定的了,现在心理压力特别大。

看看自己在老家的同学,无论在企业还是在机关,赚的的钱不少,也都成家有了孩子,平时出来聚会喝点小酒,周末陪陪老婆孩子,假期可以出去旅游。有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么累,人生很多事情错过了就不能再回头了。但是现在年龄35岁了,到企业也干不动了,考公务员年龄也超了,自己就想回老家找个稳定的工作,家里也有房子,自己也有存款,工资少点也行,能成个家,周末有时间陪家人,晚上能睡个安稳觉。

不知道还有没有这种可能了?人到中年如何转型呢?

=============================================

谢谢大家回复,我不是来征婚的。

180cm,清北本硕,海外博士、博后,长相也说得过去,也谈过女朋友,生理一切正常,自然条件应该还可以,给我介绍对象的也很多,奈何根本没有时间啊。团队的老大也盯着我,主动给我介绍了一个合作单位的女博士,经常发IF>10的论文,说是可以减轻发文章的压力,也能提高我们搞工程的论文水平,但是那位女博士比女汉子还女汉子,搞得我哭笑不得。

大家的回帖多是鼓励,能不能提一点实质性的建议啊,我都想去初高中当老师了,体育、计算机、数理化英感觉都能教啊,或者找个小机关做些简单重复性的工作,平平淡淡的过一辈子,现在真得对这种死循环的生活厌倦了,对未来也看不到希望。

我的回答(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623430/answer/82516149):

谢邀。

一,这种状况对这位老师个人也许比较糟糕,但对国家来说是正面的。随着国家对科技的投入越来越大,国内培养出来的人才和留学归来的人才越来越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只有这样才能让国家的科技快速进步。在这一点上我们完全是“跟国际接轨”,美国就是如此。如果像二三十年那样慢慢悠悠,轻轻松松,个人是舒服了,国家能行吗?当然在国家说话之前,首先数以万计的打破头想找正式职位的博士、博士后就不答应……

二,做事还是要适合本身的兴趣和能力。如果在当前的岗位上看不到未来,那显而易见的选择就是到别的次一级的院校去。如果所有人都不惜一切代价在985学校待着,211学校的质量怎么提高呢?正常的学术流动,对各方都是有利的:个人获得更合适的环境,流入学校获得人才,流出学校获得空位给其他人才。这样的好事应该鼓励。如果真想去中学当教师,或者干别的,也都可以大胆尝试,道理同样。

三,宁可搞垮身体也要站住脚,找对象就找合作单位的女博士,这样的想法比较极端。不否认确实有人是这样做的,成功了,但更多的人恐怕是消受不起的。无论如何,感谢老大的一片好意,但是否接受还是取决于自己。违背本心的事就不要做,否则即使取得世俗意义的成功也不痛快。罗大佑出身于医生世家,他早就想做音乐,他父亲硬逼着他上了中华医学院,又硬逼着他当了医生。已经进了这个保险箱,罗大佑最终还是跳了出来。所以罗大佑经常说,做的事不是真正想做的,一辈子都不会开心。现在是自由开放的时代,完全应该勇敢作自己。

【作者按:欢迎在微博上通过在私信页面点击“订阅文章”或输入“DY”订阅我的群发。在电脑上点击我的置顶微博中的标签可以完全列出与分类阅读我的文章。欢迎在知乎上关注我的账号“袁岚峰”,https://www.zhihu.com/people/yuan-lan-feng-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