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着九九过寒冬

 wps0321 2016-02-13
数着九九过寒冬

周塬风

每年12月22日左右为“冬至”,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这一天,北半球白昼最短,夜晚最长,因此又称它为“日短至”。所谓数九,就是从冬至(或次日)这天开始,连数九个九日,名为“连冬起九”,九九八十一日之后,时令已是惊蛰春分之间,寒消暖至,冬尽春来,俗称“九九艳阳天”,因此数九又名消寒,古人就以这种方式来挨过漫长的冬天。

早晨起来,我感到好冷,鼻尖通红,手脚冰凉,冷风似乎正往骨髓里渗透。环顾四野,渭河两岸霜色如银,初观像雪,细细薄薄,浅浅淡淡,黏附在土坷垃上、叶片上、小石子上、杂草上、门前的台阶上、屋顶上,田野里的麦叶上布满一层厚厚的银白色,晶莹剔透,原野变得若隐若现,妩媚动人。

我觉得大地像在沉睡,没有声音,没有色彩,没有花。树木早已是光枝秃干,直愣愣地刺向灰扑扑的天空,赤裸的躯体在寒风里摇摆哆嗦。野草干枯地伏在地皮,看起来像是已经死去了。空气寒冷干燥,鸟儿很少。田畴的麦苗虽然还绿,却冷冷瘦瘦,没有精神。

冬至一过,不仅意味着白昼开始变长,黑夜逐渐变短,而且会经历一个最寒冷的时期。民间以九天为一个计算单位,叫数九。在这些天里,结合相应的自然景色,编成极具地方特色、朗朗上口的歌谣,它概括了初冬、隆冬、冬末、初春的各种景色特点,让人们能直观而生动地知道天气的寒暖趋势,了解气候的变化。

家乡的“九九”歌谣曰:“冬至到头九,两手藏袖口。二九一十八,嘴里似吃辣。三九四九,关门闭守。五九半,冰雪散。六九七九,沿河看柳。八九七十二,赶路把衣宽。九九八十一,老汉顺墙立。”

冬至到头九,两手藏袖口,裸露在外的手,伸进棉衣袖筒,相互偎依取暖,不让双手受冻。二九一十八,嘴里似吃辣,吸进的冷空气,让人像吃辣般难受。三九四九,关门闭守,进入冬天最寒冷的时候了,滴水成冰,哈气结霜,关门闭窗,尽量不外出。五九半,地下暖气上升,春潮涌动,冰雪开始慢慢消散。六九七九,沿河看柳,春回大地,气温缓慢回升,柳树萌生叶芽。八九七十二,赶路把衣宽,走路感觉热起来,要解纽扣或减脱衣服。九九八十一,老汉顺墙立,春耕生产开始,莺歌燕舞,满目苍翠,老年人也走出家门,扎堆晒暖暖。

人们数着“九九”,走过严寒,倾听春天的脚步,慢慢向自己靠近。作为历史上的文明古国,我国在气象研究中一直处于世界前列,冬至和数九寒天的气候变化就是古代劳动人民在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它是世界上唯一用顺口溜的形式历数气候之变化,这一闪耀中华民族智慧光芒的传统文化,至今在生活中依然适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