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研究】诵明月兮歌窈窕——观“向经典致敬”王家新临摹书法经典作品展有感 ■周祥林

 广羽人三九 2016-02-15



诵明月兮歌窈窕

——观“向经典致敬”王家新临摹书法经典作品展有感


周祥林


  认识家新是在二十余年前,那时的他文质彬彬,意气风发,诗书画印兼擅,四溢的才华,令许多同龄人无端地生出慕羡,我便是这慕羡中的一个,这倒也好,它会让你自觉地生出努力的决心,如此超迈同侪的人在身边,不努力岂不差之更远。

  然而,人和才是一种奇异的组合。

  二十余年过去了,我一刻也不敢停下努力的步伐,而家新呢,却仍然静静地走在前面。很多次,我想停下来思想思想为什么,但又怕那远行的背影稍纵即逝,于是顾不得多想,只是努力地向前追赶。当然也可以去拱手请教,但爱面子这个习惯如何也改不了,便把请教变成无数个自问:“王家新的胸中之才、笔底之功是如何得来的,为什么呢?”遗憾的是我只能问为什么,而无法找到答案。

  今天,在国家图书馆里,在王家新数十件向经典致敬的临作面前,我一切恍然了,家新远走在前的诀窍不是别的,就是对经典的顶礼与敬畏,是与经典的耳鬓厮磨。

  书法家学习经典,既是历史的经验与传承,也是学习书法的门径。古人为求笔法曾入穴盗墓,曾卧碑三日,曾以死相挟。从李斯、张芝、钟繇、羲献,到褚虞颜柳、苏黄米蔡,再到赵松雪、王觉斯,即便是以狂放著称的颠张醉素、天池文长,也无不是临习古帖的高手,一条文人书法紧密相连的链条,断了哪一节似乎都无法想象,而要想把自己与链条接上,唯一的办法就是学习经典,这条铁律没有人能够打破。清人欲另寻新境,想从碑版断碣中开出路来,结果如何?真行家自是不言即明,因为有点意趣、味道,和入神妙能逸的品,毕竟是大不相同的。以清人的考据功夫和学问修养,尚越不了学习经典的“雷池”,当代人欲砸碎经典再糅融起来塑造自我,谈何易哉!同样,乡愿气足,食古不化,或以古人一两件作品檃栝为体、如瓢在水者,亦与经典无缘。

  王家新的临作展再一次告诉我们,如果你不学经典,还学书法干什么?

  学习经典、深入传统其实就是在塑造自己。

  经典并不好学,学好不易,深入更不易,神意兼备融入自我,就更是不易又不易了。曾闻人言:“王羲之也不过如此,他的字根本没打开。”又曰:“苏东坡太不灵动了,我捣鼓捣鼓也能超过他。”凡此不一一。如此真不明白,这些大言不惭者知不知道经典的真正涵意。古人说隔靴搔痒,我看说这些话的人应该离靴子还远得很吧。

  王家新的临作不啻为这些人打开了门径。临作中无论是汉碑、唐碑,也无论是元常、羲献,无论是北朝墓志还是李北海、赵孟頫;也无论是大字还是小楷,可谓笔笔见精神,字字现魂魄,正如东坡先生作文,当行则行,该止则止,而其气格韵致则直追粉本,或可乱真。

  东坡曾言:“凡事之贵,必贵其难,真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重。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以之映家新之作,窃以为不仅乘之,且灿然而多自家精气神也,岂不妙哉!

  展厅中有一段王家新的采访录像,从简短的对话中可知,对于经典,他是发自心底的热爱。展出的这些作品,其实只是他日课中极少的一部分,绝大部分都还和他家中的万卷书在一起呢。真、草、隶、篆、行,各体皆备,多多乎也。

  王家新临作的另一大诱人之处就是书卷气。当代习字者,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不读书,有些人不知是耻,而津津乐道,更有甚者还公开喊出书法家不需要读书的口号,这真是可以写入《今古奇观》和《笑林广记》了,书法家不读书,那书究竟应该让什么人来读呢,不明白。

  家新喜欢读书是出了名的,他不抽烟、不喝酒,唯一的爱好就是读书,估计他不吸烟、不喝酒,省下的钱全都变成书了。按他自己的话说,一天不读书,思便有竭,心底就会有一丝失落,临书和读书就是他业余生活的全部。

  从展厅出来,回望“国家图书馆”五个大字,熠熠生辉,心中不禁感慨良多,这可是贮藏经典的地方啊!

  想起不久前刚买的一套十卷本《唐宋八大家散文总汇》,其中苏东坡一人就占了六、七、八、九四本,加起来的页数有二千余页,还不包括他的诗词以及散佚毁禁之作,这些文章,我们读起来都劳心费力!想一想,“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的东坡先生,一生写了多少字啊!

  向经典致敬,家新向人们展示了他临作的同时也向人们展示了他的谦虚、敬畏和勤奋。其实,人生最大的学问不就是谦虚和敬畏吗?如此,在当下这个环境里,我们无疑也要向家新的这种精神表示致敬。这种对经典的敬畏或许正是我们祖国文化复兴的开始。


王家新临颜真卿《麻姑仙坛记》(局部)



王家新临清·黄自元书《正气歌》(局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