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茶文化中国名茶典故与鉴赏(武夷岩茶篇 )

 大师兄一直播 2016-02-15

中国茶文化中国名茶典故与鉴赏(武夷岩茶篇 )

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的一种,可谓是乌龙茶的“茶中之圣”。大红袍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大红袍很耐冲泡,完全可以冲泡十次以上。

相传古代有一书生赴京赶考不幸染病,经武夷山时住在天心永乐寺,喝了寺中老和尚所泡的一壶茶后不药而愈。其后该书生高中状元,后特意回武夷山感谢老和尚。老和尚告诉他应感谢寺后九龙窠的几棵能治百病的神茶树,于是状元跟随老和尚拜谢神茶,并将自己身上的状元袍披在茶树上,从此这几棵神茶被人称作“大红袍”。

中国茶文化中国名茶典故与鉴赏(武夷岩茶篇 )

据《崇安县志》载,武夷山茶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之于唐朝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孙樵写的《送茶与焦刑部书》中把出产在“建阳丹山碧水之乡”的茶,用拟人化的笔法,美称为“晚甘侯”。当时崇安县尚未建置,武夷山属于建阳县。宋代,武夷山茶被列为贡品。苏轼诗云:“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嘉,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元代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创立焙局,设置御茶园,专门办理贡茶的采制。

每年惊蛰开始采茶,当地官员亲上祭台,隆重礼答一番.便令差役鸣金击鼓,满山茶农齐声高喊“茶发芽”,喊声回荡在峡谷间,声如震雷,场面十分壮观。据说,这时山泉井水纷纷上涨,甘甜清冽。用这种水制茶,茶质异于常品。茶制完,水又退下,恢复原状。因此人们称之为“道仙井”、“呼来泉”,大红袍就是在这种氛围下产生的。明末罢贡茶后,武夷山茶有了更大发展,创制了武夷岩茶,并运往欧洲。英国、荷兰等国把饮用武夷岩茶作为宴会的高尚礼节。

武夷岩茶由于品种、品质、采制时间不同,岩茶花色品种繁多。按产地不同分有:正岩茶、半岩茶、洲茶。正岩茶指武夷岩中心地带所产的茶叶,香高味醇,岩韵特显。半岩茶指武夷岩边缘地带所产的茶叶,其岩韵略逊于正岩茶。洲茶泛指崇溪、九曲溪、黄柏溪溪边靠武夷山所产的茶叶,品质又低一筹。

中国茶文化中国名茶典故与鉴赏(武夷岩茶篇 )

武夷岩茶条索壮结、匀整,色泽青褐润亮呈“宝光”。叶面呈蛙皮状沙粒白点,俗称“蛤蟆背”。香气馥郁,胜似兰花而深沉持久,“锐则浓长,清则幽远”;滋味浓醇清活,生津回甘,虽浓饮而不见苦涩。泡汤后叶底“绿叶红镶边”,呈三分红七分绿。

四大名丛之一的大红袍,生长在武夷山九龙案高岩峭壁上,岩壁上至今仍保留着1927年天心寺和尚所作的“大红袍”石刻。这里日照短,多反射光,昼夜温差大,岩顶终年有细泉浸润流滴。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大红袍的特异品质,大红袍茶树现有六株,都是灌木茶丛,叶质较厚,芽头微微泛红,阳光照射茶树和岩石时,岩光反射,红灿灿十分显目。大红袍茶树经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试验,无性繁殖技术已获成功,经繁育种植,已能批量生产。

中国茶文化中国名茶典故与鉴赏(武夷岩茶篇 )

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典型的叶片有绿叶红镶边之美感。好的大红袍一经冲泡,立刻散发出兰桂般的香气,几米外也能闻到。品饮大红袍,必须按“功夫茶”小壶小杯细品慢饮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尝到岩茶之巅的韵昧。若要获得更佳的品饮口味,应该用白瓷小盖碗泡,配白瓷小杯品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