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的妖魔化:朗达玛灭佛对吐蕃一定是灾难吗?

 無情360 2016-02-17
当宗教试图控制世俗政治时,它能顾及的也仅仅只有宗教。

导读
不懂得反思,历史终究会重演。从一千多年前吐蕃王朝的瓦解到重新拉开历史帷幕的近代,历史都有其惊人的相似之处,当宗教主导世俗政治时,它能顾及的也仅仅只有宗教本身。一个王朝瓦解的罪名或许不能仅仅加在一个人身上,朗达玛为何灭佛?而他身处怎样的历史环境?今天推送一篇丹正嘉老师的博文从不同的角度解读朗达玛灭佛背后的历史。

朗达玛
是怎么上台的?
由于赤热巴巾赞普规定“七户平民养一僧人”,并规定对僧人恶视者抉其目,恶指者断其指,恶言诋毁者拔其舌,偷盗寺院及僧人财产者,罚款八十倍,这些苛刻的规定引起了不喜欢佛法的大臣和平民的极大不满。反佛的大臣们认为要废除这些规定,必须除掉赤热巴巾,另立新主。他们还认为赤热巴巾崇佛其兄臧玛唆使,因此先要除掉当和尚的臧玛及大臣勃兰迦贝吉允丹和王妃昂楚玛等人。他们买通卦师编造谎言毒死了臧玛,接着造谣说是大臣勃兰迦与王妃通奸,处死了勃兰迦,逼死了王妃。在赤热巴巾36岁的铁鸡年(公元838年),被几个反佛的大臣勒死,将赤热巴巾的弟弟达玛扶上了台。

朗达玛
灭佛运动
达玛继位以后,正当为灭佛做舆论时,吐蕃农牧区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瘟疫,霜冻、冰雹、干旱洪水接踵而来,于是许多反对佛教的臣民把这些灾害归罪于佛教。朗达玛就利用当时社会上部分臣民反佛的思想,下诏令说,“文成公主带来的释迦摩尼是印度妖魔的像,它最初印度时印度军队打败仗,带到汉地后发生了许多不吉祥的事,文成公主把它带到吐蕃后吐蕃发生了不吉祥的事。文成公主乃是魔女,她借着观测地势风水,把吐蕃好风水处说成坏的加以毁坏,想让汉人夺占吐蕃江山。因此我们要消灭佛教和寺院,让僧人还俗回家”。 朗达玛首先停建、封闭佛寺和破坏寺庙设施,把赤祖德赞时期已经开工修建的佛寺都停了工,桑耶寺、大昭寺等著名寺院神殿都被封闭,小昭寺被当作牛圈使用,凡是佛教活动的场所都遭到查禁。许多佛像从寺庙里取了出来,钉上钉子扔到河里,大昭寺文成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像,据说也打算扔到河里去,但因不易移动而再一次被埋起来。寺内的壁画被抹掉以后,又在上面画上僧人饮酒作乐的画。接着焚毁佛经,有数量众多的各种佛经被烧掉,其中有少数佛经被僧人偷偷地埋入岩洞之中保存下来,这就是以后发掘出来的被称之为《伏藏》的典籍。还有些佛经被有些僧人带着逃到边远的地方去了。佛教僧人同时遭到镇压,僧人的处境惨不忍睹,根本无法在吐蕃生活下去,只得另找出路。印度来的僧人逃走了,有一部分吐蕃的佛教徒也跟着逃到印度,如赤德松赞的师僧娘·定埃增桑布和最早出家的“七觉士”中的个别人也跟着往印度逃跑,据说他们在半路仍被追杀而死。留在吐蕃的僧人被迫还俗或者是弃佛归本,不愿放弃自己的宗教信仰的,就得带上猎狗,拿着弓箭去打猎。他们还被强边拿着本教的法器——鼓,去参加本教的崇拜仪式,而这些都是佛教僧人绝对禁止做的事情。 朗达玛是针对佛教的佛、法、僧三宝来摧毁佛教的,时间虽然不很久(公元838一842年),但对佛教的打击十分沉重,以致西藏佛教史把朗达玛时代以后的近百年间称为'灭法时期'。

朗达玛
为何灭佛
不管史料对于达玛这个人是如何的妖魔化,有一点似乎是事实,达玛本身其实并不是排斥佛教的。达玛出生在这样一个崇尚佛教的家庭里,大哥(藏玛)甚至都放弃王子之尊,出家为僧了。像他这样的一个人,天天生活在佛法的熏陶下,到底是什么因素把他推向了佛教的对立面呢?有一位叫“大都护”的博客做了一下分析,似乎有些道理。

苯教?有这个因素,但似乎不是主要原因,这时候的吐蕃,距离渐顿之争已经一百多年了,曾经显赫一时的苯教如今也已是日暮西山。虽然在这场宫廷政变中,也出现了不少本教信徒的身影,但是如果以此就推断这次灭佛是苯教对于佛教的反攻,实在是有点过于牵强。

贵族?应该说,他们的因素是一方面的。在热巴巾时期,旧式贵族是受到僧侣集团极大的排挤的。 这次宫廷政变,正是旧式贵族对于僧侣集团的宣战。达玛的继位,是这些贵族推上去的,他要想做得长久,就不得不把自己放在僧侣集团的对立面上。可是,如果把达玛灭佛的原因,仅仅是说成被旧贵族逼迫的,达玛只不过是一个傀儡,这也未免有些过于看轻达玛本人的政治能力了。

那到底是什么因素使得达玛如此去大力度地灭佛呢?我们不妨到中原历史上的几次灭佛运动中去找寻答案。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四次大规模的灭佛运动,史称“三武一宗”灭佛事件。所谓“三武一宗”,即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和周世宗柴荣。四次灭佛的原因有相通点也有不同之处,只是简简单单从政治、经济、宗教等某一个点去分析灭佛的原因,总会显得有些偏颇。事实上,历代灭佛的原因都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达玛灭佛也不例外。

从政治的角度来看,在热巴巾时期,已经出现了佛权高于王权的迹象。他所修建的著名的九层神殿,佛像在上三层,高僧在中三层,王公贵族却是位于最底层。同时,他还坚持以佛法治国,规定所有法律和国策都必须以佛法为基准。在这种情况下,王权不但没有实现高度统一,反而出现了政教分离,教高于政的局面。在以赞普为首的平民政权之外,等于是又出现了一个代表僧侣集团的佛教政权。正是由于这种佛法高于王权的表象,使得越来越多的人痴迷于佛教。佛教在吐蕃享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甚至走在街上看到打着黄色补丁的乞丐,不管是谁都要上前施礼。吐蕃的旧式贵族们,如今个个都要看僧侣们的眼色行事,表现得唯唯诺诺。为了重塑王权的尊严和保护自身的地位,他们不得不向僧侣集团“开炮”了。

从经济方面,灭佛更是迫在眉睫了。热巴巾时期,改原来的“三户养僧制”为“七户养僧制”。这样做的结果,使得僧侣们的生活水平远远高于吐蕃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在这样的优越条件吸引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皈依佛门,等着白吃白喝,使得僧侣队伍越来越大,不但加重了民众的负担,更使得吐蕃的兵源和劳动力无法保障。而大量的物资都被拿去奉养僧侣们,必然导致了国家财政收入的减少。在财政收入减少的情况下,国库又不得不拿出大量的金钱来修建寺院和举行宗教活动。最后只能导致一个结果,国库日渐空虚,民众苦不堪言。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佛苯两教的教派之争在这场灭佛运动中的影响。毕竟在达玛继赞普位以后,还是有着一大批信奉苯教的大臣出现在吐蕃政权的重要位置。但是,这个时候的本教早已不是当年的本教,达玛任用他们的目的只是向对他们委以重任进而扶持苯教势力来对抗佛教而已。更多的是政治意图,并不是像当年的佛苯之争了。遗憾的是,正如我们刚才所说,达玛这步棋走错了。此时的苯教已经是扶不上墙的泥巴,不堪大用的。

那么,现在我们也就可以简单地下一个结论:达玛灭佛,并不是说他在宗教信仰上崇本抑佛,实在是因为佛教的过度发展已经使得本来就摇摇欲坠的吐蕃政权更加的风雨飘摇,这一刀,他是非要砍下去不可了。

当达玛高高举起“灭佛之刀”的时候,首先受到殃及的居然还是大昭寺中的“镇寺之宝”——释迦摩尼十二岁等身像。吐蕃曾经两次“禁佛”,每一次首当其冲的都是这一尊佛像。这尊佛像,曾经在第一次禁佛运动中被埋在沙土里三年之久,如今它又一次被沙土吞没了。这也没有办法,民众们虽然被“崇佛”搞得很苦,但是脑子里对于佛法的崇拜还是存在的。要想彻底灭佛,就得先把民众从佛法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在当时的吐蕃,接二连三地出现各种天灾,达玛政府抓住这一机会,大肆向社会散播反佛言论。他们宣称,吐蕃之所以遭受如此天灾,都是因为弘扬佛法所致,只有灭佛才能改变这种状况。释迦摩尼的佛像,是文成公主入吐蕃的时候带来的,被认为是佛教传入吐蕃的标志,所以他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个标志“抹黑”。他们宣称,文成公主是西方的女罗刹鬼,正是因为她把佛法引入吐蕃,吐蕃今天才能遭此大难。这一理论一经提出,迅速得到了那些本来就对佛教有所不满或者是本教徒的推崇,使得灭佛运动日益高涨。我们要说的是,文成公主入吐蕃的意义,绝对不是他们这番胡言乱语所能抹杀的。不过,在当时的情形下,这恐怕也是他们唯一的选择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