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16-02-18 10:00:52
文:Joy Liu | 壹心理专栏作者 图:Cyril Rolando 过年的时候一直在跟大家讨论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影响,很多朋友也在问,Joy你说了这么多原生家庭里的“症状”,却还没有给我们“解药”。那么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开始探索如何从原生家庭的“阴影”中走出来,开始真正学会跟彼此连接。 一、那些让我们绝望的对话,如何产生新的可能? 你是否在自己的家庭中经常陷入一种令人绝望的对话呢?这种对话的主题从来都没有改变过,相同的对话被重复数年,却从来都得不到解决。每个人只要一谈起这个话题,就变得非常自我防卫。每个人都在重复着自己的观点,却没有哪一方的观点真正被倾听到。 我们觉得自己跟家人的对话就这样了,永远都走不出这个模式了,找不到希望了,因为这样的对话的确让人绝望。但我想问问亲爱的你,是不是你跟所有人的对话都这么“令人绝望”呢?再或者,有没有跟家人对话的时候,也曾有彼此连接的感受? 如果你体验过真正的连接,可能你就有这样的疑惑:真正的连接要如何进行?为什么在跟家人的对话当中,就不能有跟好朋友对话中产生的那么多可能性呢?我到底要怎么样在这些绝望的对话中突围,为彼此创造更多的可能呢? 也许你忘了一点:真诚的对你的家人好奇。 今天Joy童鞋想带你一起去看看,这个能让我们的对话,产出惊喜和更多可能的,叫做谦逊的探寻的,跟别人对话的方式。 二、谦逊的探寻(humble inquiry) 沙因(Edgar H. Schein)在他写的那本“Humble inquiry”的书中提出,谦逊的探寻是一种发生在当下的,去深入了解别人的技能和艺术,通过去寻问那些我们不知道答案的问题,通过我们对另一个人的好奇和兴趣来跟对方建立关系。 说到底,谦逊的探寻其实是我们真正对另一个人好奇,跟这个人建立起彼此信任的深入连接的一种关系建立的艺术。 你也许要问,为什么提问特别重要? 沙因在书中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父亲在书房里为他参加的一个MIT项目的考试紧张的复习。他特意嘱咐自己6岁的女儿不要来打扰他。正当他痴迷的看书时,他听到女儿敲门的声音。他厉声说到:“我不是告诉过你不要来打扰我吗?” 小女孩哭着跑开了。 第二天早上,妻子责备他让女儿如此沮丧,正当他奋力为自己解释的时候,妻子打断他说:“我让她去跟你说晚安,然后问问你要不要一杯咖啡来帮助你复习。你为什么对她大吼大叫而不是问问她为什么来?”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这样,我们急着对对方下一个判断,却忘了也许我们的判断完全是错误的。我们匆忙的判断让我们冲动的得出结论,终结了任何对话的可能。 每一天我们都会有无数大大小小的对话,我们可能会对对方的想法,情绪,行为及行为背后的动机做出很多自己的判断,这些判断并不一定是对的,但我们如果坚持自己的判断,就可能会让彼此的误解加深,也让对话无法流动起来。 再举个例子。我曾经和好朋友也发生过争执。我们说好分工做一件事情,有我来写文章,她来编辑。在一次放长假的时候我觉得最好不要打扰到她的假期,就直接自己写文章编辑了。结果有一天我收到了她的微信,意思大概是:Joy,我觉得你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不喜欢分享,并且不喜欢跟别人合作的人。 我先莫名其妙了一阵,因为我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随后我大概从字里行间看出应该是我擅自发文章让她愤怒了,这才明白可能自己当时考虑的太少,应该提前跟她商量。但当时她的这个微信让我们的对话几乎无法进行,我感觉到被指责,被评判,被贴上了不属于我的标签。 其实也许当时只要她问我一句:Joy,我看这两天你发布文章了,是因为什么原因没有跟我说吗?也许这一切的误解就不会发生。同样,如果我当时先问她一句:这两天我想让你好好放个假,所以文章我自己编辑就好了,你看这样可以吗?也许也不会有这样的误解。 谦逊的探寻,其实就是我们能够觉察到自己预先的判断和情绪,然后能够先把它们放在一起,带着好奇去真正探寻对方。它之所以困难,是因为这样的探寻会让我们暂时处于脆弱的地位(vulnerable position)。它意味着另一人有我想要知道的或者需要的,它给了另一个人力量来帮助我或者伤害我,也正因如此,它打开了建立关系的一扇门。
三、是什么阻碍了我们谦逊的探寻? 1. 我们大脑的ORJI过程 你会发现,其实我们在做出行为反应之前,大脑是有一系列活动的。不管是哪一步出错,都可能成为我们去谦逊探寻别人的阻碍。 Observation(观察):我们以为自己的感官是客观的接收信息的,其实并不。眼见不一定为实,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会有一个已经形成了的滤网,这个滤网会让我们只去关注到那些我们想关注的,只去听到和看到那些,我们希望和期待听到和看到的东西。 比如你对一个人很有好感,你可能就会更多的关注他做的好的事情和他身上良好的品质,而更多的忽略或者根本“看不到”他身上不好的东西,所谓的情人看里出西施。有心理学家发现,幸福婚姻中的夫妻和不幸婚姻中的夫妻,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幸福婚姻中的夫妻对彼此的评价,会比他们各自的朋友们去他们的评价更高。更通俗的说,幸福婚姻中的夫妻,能看到更多彼此身上好的东西,就像歌词里唱的那样:you bring out the best of me(你挖掘出了那个最好的我)。 所以如果我们在一段对话还没有开始前,就对对话的内容或者对象有一些先入为主的概念和判断(preconception and prejudgment)或者期待,那么我们所看到,听到和感知到的,就会严重受到我们预设和期待的影响。我们大脑输入的信息本身就已经不在是客观的data,就是经过我们的滤网的,那些符合我们预设和期待的数据。 Reaction(反应):我们在观察之后,就会做出相应的反应。最有趣的就是我们的情绪反应。刚刚跟朋友们说到,我们的观察本身并不客观,所以我们的反应并不是给予一个客观的数据(我们从第一步开始就错了)。这个时候,如果我们不能够觉察到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就很可能产生不恰当的反应,所谓的过激反应(overreaction)。 举个例子。想象一下你是一位工作忙碌的母亲。今天晚上你不仅要加班,而且跟自己的上司吵了一架,于是你带着愤怒和疲惫的心情回到了家里。这时你发现你10岁的儿子把他的衣服丢的满地都是,你并没有对儿子说:“宝贝,我现在因为工作的原因感到疲惫和愤怒,想好好的独处一会,你能把自己扔在地上的衣服好好收拾一下吗?”
你没能这么说,因为你根本没有觉察到自己的情绪,于是你爆发了:“看看你这扔的满地的衣服,你永远都这么自私,没有责任感,并且丝毫不为别人考虑!” 你儿子委屈的哭了,这时你更愤怒了,你大吼着说:“你哭什么,不准哭,这么大的男孩子还哭,知不知道羞耻?” 孩子终于不哭了,但他不愿再跟你说话,你一个人愤愤的坐在那里,内心充满了内疚和自责。 我们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行为,当我们对自己的情绪反应没有觉察时,我们就可能做出冲动的行为。而谦逊的探寻,正是让我们从自己的reaction当中走出来的良药,因为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放慢自己的思维和反应,然后问问自己:此刻发生了什么?我的想法和情绪是什么?我做出了怎样的判断? Judgment(判断):我们的大脑还会做出的一件事情就是判断。判断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做判断所依据的信息,是不完整的。既然我们的观察不可能完整客观,那么我们基于它的判断也不可能做到完整客观,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觉察对自己对别人的判断,而不是全然的相信它。 同样,谦逊的探寻是让我们的数据尽可能更完整的一种方式。当我们能放下自己的判断,去质疑它,去对方那里探寻而不是“证实”我们的判断,我们就能够更好的理解到事情的完整面貌。 Intervention(干预或者说行动):当我们观察看,有了情绪上的反应并且做出了自己的判断之后,很自然的我们就会根据自己的判断去行为。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整个ORJI过程中,最关键的其实就是Observation这一步。如果我们搜集到的数据是不全面的,我们就会根据这样的数据做出错误的反应和判断,最终导致一个我们并不想要的行为结果。 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跟我们的无知连接,去尽可能的不带任何偏见,预设和期待,不带任何先入为主的概念,标签和判断的,去进入到一段对话。 所以这是为什么谦逊的探寻如此重要,因为它可以避免我们的偏见,我们的预设和期待,让我们充满兴趣和好奇的,去了解另一个人。 2. 我们对于专家,权威和成就的过分追求 我们的社会太研究专家和权威,以至于每个人都需要证明自己什么都懂,每个人都希望可以去告诉别人什么,而不是去谦逊的探寻。 在一段关系中,因为我们要证明自己是“对的”,所以我们有时宁愿牺牲掉我们的关系,也不愿你“输给对方”。可是我们忘了,在关系中大多数情况下都没有绝对的对错,那些个说教和说理,都只会让我们的关系更远。 我记得有一次我跟一位好朋友聊天,我问他:“我想学习意大利语,要在哪里找语伴比较好呢?” 他非常热情的跟我推荐了一个网站,紧接着开始用大段的语音“告诉”我,他周围的很多女孩子都觉得学习法语很“浪漫”,但是对法国其实一无所知,非常武断的学习了法语之后,结果发现法语很难学,往往半途而废前功尽弃,还告诉我其实我最好先去意大利看看,然后再决定要不要学意大利语。 其实他说的这些都非常有道理,但当时不知道为什么,这位好朋友的热心,让我有点不开心。后来我才明白自己的不开心,因为他在没有问我的前提下,就已经假设他说的这些我都没有考虑过。同时,他在并不知道我学习动机的前提下,就已经给我提出了建议。如果我并不想要什么“成就”呢,如果我仅仅想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去了解另一个国家,另一种思维方式呢? 其实他完全可以问一句:“你为什么要学意大利语呢?” 或者“学意大利语,你都做了哪些准备呢?” 在家庭当中我们好像更难做到谦逊的探寻,尤其是当我们是家长的时候。因为这个时候我们处于一个“权威”的位置,去谦逊的探寻自己的孩子,好像就需要我们暂时把自己放在一个更弱势的位置,去真正的好奇,而不是证明我们的“权威”。 3. 我们还没有学会跟过去的偏见和情绪相处。 为什么在家庭当中,谦逊的探寻尤为困难? 因为我们在还没有开口说话时,就让过往彼此互动的经历,对对方的偏见,印象和信念,还有跟对方之间还没有梳理过的情绪,排除了很多对话的可能性。这就是为什么同样一件事情也许你可以跟陌生人相聊甚欢,却很难跟家人把对话进行下去。 所以如果我们要学会谦逊的对话,首先就要觉察到自己已经存在的预设和判断,觉察到自己已经存在的情绪,觉察到自己此刻的想法和情绪,然后把对话的时间调整到当下。我们只有完全的be present,才能让对话有新的可能。 参考文献:沙因,谦逊的探寻 原题《那些让我们绝望的对话,如何产生新的可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