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皇帝留存于世的唯一一份传位遗诏,留下了太多的疑问与遗憾

 中原高考678 2016-02-20


清朝皇帝留存到现在的传位遗诏,是道光皇帝留下的。

传说,道光皇帝一直为选择继承人的事情头疼。皇四子奕詝,少年老成,人显得很稳重,但是不够聪明;皇六子奕訢,浑身上下透着聪明劲,可又不够稳重,看上去不那么靠得住。决心难下,可又不得不下,道光皇帝一直在反复试探。

清朝皇帝留存于世的唯一一份传位遗诏,留下了太多的疑问与遗憾【道光皇帝行乐图,上面两位读书的皇子,就是奕詝和奕?】

《清代野史大观》说,道光皇帝有一次病重,于是召两位皇子觐见,想借此来决定储位。两位皇子接到消息后,各自请教自己的老师。奕訢的师傅告诉他,皇上问你什么,你就回答什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奕詝的老师告诉他:“四阿哥你处理国家大事,水平难以胜过六阿哥。只有一条办法可以帮你出奇制胜,皇上如果自己说身体不行,好不了了,你什么也别说,就趴在地上痛哭流涕,把你对父亲的孝心和忠心表现出来就行了。”奕詝按照老师说的去做,道光皇帝被大大感动了一把。下定决心将皇位交给奕詝。

清朝皇帝留存于世的唯一一份传位遗诏,留下了太多的疑问与遗憾【咸丰皇帝读书像】

有一件证据可以说明道光皇帝对奕訢特别的感情。那就是他留下的传位诏书。这件诏书写的时间很晚,大概就在道光皇帝去世的前两年,这就告诉我们道光皇帝一直到最后才下定决心。更有问题的是这件遗诏的内容:不仅说要传位给皇四子,还亲自在遗诏中加封奕訢为亲王。自从雍正创立了秘密建储制度以后,还从来没有在遗诏上写封皇子为亲王的。这就反映了道光皇帝对奕訢特殊的疼爱。

清朝皇帝留存于世的唯一一份传位遗诏,留下了太多的疑问与遗憾

不管怎么说,大位已定。以前是兄弟,现在是君臣。君臣有尊卑之别。奕訢也知道要掩藏自己的失落,表现出对皇兄的尊敬和忠心。刚开始,兄弟感情维系的不错,咸丰皇帝待奕訢不薄,奕訢也能竭诚报效皇兄。在太平天国逼近北京的关键时刻,奕訢用自己的才华和苦干,帮助咸丰度过难关,在朝廷大臣中间留下了少年老成、为政中和的名声。

但一件大事让两兄弟反目成仇。

这件大事就是奕訢生母的病逝。咸丰皇帝10岁就没了母亲,道光皇帝把养育咸丰的重任交给了奕訢的母亲静贵妃。有资料说静贵妃十分疼爱咸丰皇帝,甚至比疼爱自己的孩子还要疼爱他。咸丰也很孝顺和依赖静贵妃。等到咸丰登基以后,奕訢满以为咸丰要报答自己母亲的养育之恩,册封静贵妃为皇太后。结果咸丰只是加封静贵妃为“皇贵太妃”。

清朝皇帝留存于世的唯一一份传位遗诏,留下了太多的疑问与遗憾【孝静成皇后】

可以想见,无论是静贵妃本人还是奕訢对这个结果都是不满意的。奕訢曾多次向咸丰皇帝表示应该封为皇太后而不是皇贵太妃,咸丰帝都支支吾吾遮掩过去,既不同意,也不反对。一直到静贵妃重病将死,咸丰都没有松口的意思。

在静贵妃弥留之际,咸丰前来看望,碰到奕訢,于是就问他静贵妃的病情如何。奕訢流着眼泪跪下哀求咸丰:“病情非常严重,只是未得封号,所以不能瞑目。” 咸丰一听,不置可否的说了两个“哦”。不知当时奕訢是误会了咸丰的意思还是情急之下昏了头,或者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吃了秤砣铁了心要在母亲闭眼之前为她争取到太后的名分,在没有得到咸丰皇帝明确表示的情况下,他就跑到军机处传旨,称咸丰皇帝已经下旨晋太妃为太后,并命礼部立即准备正式的册封礼。

清朝皇帝留存于世的唯一一份传位遗诏,留下了太多的疑问与遗憾【年轻的奕?,在与英法联军谈判后无奈的神情】

大家想一想,皇帝最信任的弟弟,军机处的领班亲王,匆匆忙忙带着眼泪跑来传旨,还会有错吗。于是军机处和礼部马上就准备好了正式的册封礼。等到咸丰接到消息时,木已成舟,再要收回旨意,就会留下一个不孝的名声。咸丰强按心头怒火,顺着奕訢的意思把册封的上谕颁发下去。但对这个弟弟的不满已经到达一个顶点。为了发泄自己的情绪,咸丰在康慈太后的丧礼上大做文章,不断降低规格。

首先是自己只穿了27天孝服。就在五年前,道光皇帝为孝和皇太后主办丧礼的时候,那可是整整穿了100天孝服,对比之下,咸丰皇帝的27天就太短了,一向以谦恭仁孝自诩的咸丰这样做,明显是在表露自己的不满;

其次,皇太后的牌位不供奉于太庙;

第三,皇太后的谥号只有10个字,比祖制少两个字;

第四,皇太后不用和道光皇帝合葬,而是葬在道光皇帝的妃园寝中,只不过将妃园寝的规格提升为后陵,称为慕东陵;

清朝皇帝留存于世的唯一一份传位遗诏,留下了太多的疑问与遗憾【慕东陵】

第五,皇太后周年忌日,咸丰没有亲赴慕陵祭奠,而是由奕訢代为致祭。可以想象奕訢的心情,自己为母亲好不容易争得了一个名分,到了最后竟落得如此收场,连外人都看得出来咸丰皇帝的打压和贬抑。奕訢已经是悲愤填膺了。

然而,没有等到奕訢表达抗议,咸丰皇帝率先爆发了,皇太后的丧事还没完,就下旨严责恭亲王奕訢在丧礼上犯了严重错误,下令革去军机大臣、宗人府宗令、正黄旗满洲都统等职务,并不准继续参加丧礼,要奕訢回上书房读书,最后重重警告奕訢,千万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奕訢从此被排除在政权之外,直到英法联军打进北京之后才再次担当重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