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子兵法》核心是“算”与“骗”

 价植連城 2016-02-21

2500 年前诞生的《孙子兵法》究竟魅力何在?其蕴涵的哲学智慧对现今社会又有何启示?昨天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朴民做客中山大讲堂,与市民分享“《孙子兵法》智慧的当代价值与运用”。
黄朴民认为,《孙子兵法》实际上蕴含了五大关系的智慧,分别是力与谋、利与害、偏与全、势与节、常与变。在孙子看来,任何事物都是利弊相杂的,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利和害如影相随。在孙子看来,最大的智慧就是驾驭利害的智慧:要看根本也要看枝节,要看长远与眼前、局部与全面的关系。
谈到常与变,黄朴民说:“《孙子兵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强调“变”,不要有规则,最高的规则就是没有规则。
■《孙子兵法》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奇书
“《孙子兵法》是一本奇书,具有世界意义与影响的有本书,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为什么说它是奇书呢?黄朴民解释,它是我国历史上现存的第一部最系统最完整的兵书。我们不能说《孙子兵法》是第一部兵书,只能说它是我们今天能够看得到的、现存的第一部兵书。这部兵书文字很短,只有5900多个字,总共是13篇,可是包含的思想非常丰富,可以说军事学领域、哲学领域的基本问题它都谈到了。“我们知道,历史上儒家经典是十三经,兵家经典是七本书,叫做《武经七书》,是宋朝人定下来的;《武经七书》的第一本,就是《孙子兵法》。唐朝李世民说了一句话,他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就是说兵书几百种,但是没有一本是超过《孙子兵法》的。有一句话是明朝茅元仪讲过的一段话,我认为他对《孙子兵法》的定位是最准确了、讲得最好的。他说‘前孙子者’,就是比孙子早的兵书,‘孙子不遗’,它里面的精华《孙子兵法》里面都包含了。‘后孙子者’,孙子以后两千五百年出的一些兵书,‘不能遗孙子’,就是超越不了孙子的基本范畴,实际上这句话就把孙子的定位已经定好了。”
■儒家文化是理想孙氏文化是现实
黄朴民又是如何看待这本奇书在中国的地位的呢?他认为中国的核心文化,从理想的层面来说,是儒家文化,从现实的层面来说,是孙子文化。
如何理解呢?“儒家文化提倡道德伦理规范,必定是非常美好的,而在实际生活当中,可能更多的是挂在墙上,作为理想的追求。生活当中,真正影响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我认为《孙子兵法》的影响可能要大得多。中国人在许多问题上观察、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西方人不一样,这是《孙子兵法》基因影响的结果。同样的事情,中国人与西方人的解决方法往往不一样。”
黄朴民认为,《孙子兵法》在中国文化中有一种力量,不管中国人喜不喜欢,学不学习,实际上每个人身上都有“孙氏文化”的基因。这是一种很自然的流露,是人们与生俱来的能力。而这一种能力,不是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因为文化经典的价值本来就是中性。
“我并不赞成经常讲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句话。”黄朴民说,有时候从这个角度是精华的东西,换个角度,可能就是糟粕;而今天是糟粕的东西明天可能是精华。《孙子兵法》如果用来对付敌人的话,什么样的手段都可以用上,都是合理的。但是如果将《孙子兵法》简单地套用到企业管理、人事管理当中,那可能会很恐怖的,道德就会没有底线,也没有规则可言。
■《孙子兵法》核心是“算”与“骗”
《孙子兵法》是一个非常全面完整的体系,其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从哲理的层面,用哲学理念的层面,来观察战争现象,探讨和揭示战争的一般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战争的具体方法。学习《孙子兵法》,研究《孙子兵法》,当然也要学习了解其思路。黄朴民认为,这个思路对重新认识历史、重新认识自己很有帮助。
黄朴文认为,《孙子兵法》读白了就是两个字,一个是“算”,“算计”的“算”,也就是说打仗之前要“算”,怎么算对自己有利,怎么算让人家上当受骗,算来算去好处让自己拿,坏处让人家得。这就是《孙子兵法》第一个核心内容。第二个就是“骗”,打仗之前是算,打仗的过程中就是骗。什么奇阵并用,避实就虚,兵以诈立,兵之诡道等,都是骗术。打仗讲的是什么呢?就是会骗的人打胜仗,小骗打不过大骗,谁的骗术高明,谁就赢得战争的胜利,这就是现代军事学上讲的战略欺骗,这在美国军事学术体系里面是一个重要内容。所以《孙子兵法》这本书到最后成了两个字:一个“算”和一个“骗”。
嘉宾点评
《孙子兵法》蕴涵的五大关系
首先,力与谋,即实力和谋略的关系。孙子特别强调以实力作为基础,在实力上来施展谋略,这很重要。光有实力没有谋略,实力是空摆设;光有谋略没有实力也赢不了,他认为实力和谋略是辩证统一的。
其次,是利与害的关系。孙子特别强调事物的两重性,任何一个事物都是优点和缺点并存的,要去掉他的缺点同时也去掉了他的优点。利和害要辨证地看待,没有单纯之利也没有单纯之害。
在全与偏的关系上,《孙子兵法》讲究“全胜”战略。这是一个很好的理想追求,什么事情都有个高的目标、有个完满的结局,这是好的,但是一味求全可能会有问题,因为变化都是动态中发生的。任何事情你十拿九稳才出手的时候,机会早就失去了。孙子也强调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计划上不能面面俱到,事无巨细;人才任用上不能太过求全,要求样样都好,其实有一样好就可以了。
还有势与节的关系,这里讲的是要掌握分寸,具有大局观。许多事情讲的是中庸之道,任何事情都是过犹不及,真理往前跨过一步就是谬论。
最后是常与变的统一。要认识到稳定与变化的有机统一,坚持原则性与运用灵活性的统一,也表现在尊重传统与开拓创新的统一上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