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道长治各县是咋样过元宵节的么?

 大海810 2016-02-21

长治县旺火:点亮万家“幸福梦”

一过正月初十,长治县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垒旺火的忙碌身影。

“垒旺火很有讲究。”有着30年经验的“供火人”崔师傅介绍,将有粘性的黄土加水,搅成稀稀的糊状“泥”,有的为了耐烧,就把细煤灰掺入其中。然后,垒砖,糊泥,再按照单位或家户的需要,用砖一层层、一环环、一节节地垒成各种形状。有的砌成鼠、牛、虎、兔等生肖的模样,有的砌成六棱八方塔型圆弧状。在垒旺火时,把炭块放进旺火的“肚子”里。门前的旺火烧得越旺,意味着来年生意越兴隆。


“花灯不撤,旺火不拆。”崔师傅说,旺火从农历正月十四下午点燃,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六、十七。炭块乏了,就把炭灰掏出,往旺火里添加新的炭块。有的小单位或者家户为了省事,就用一块块煤球,垒成圆锥形旺火烧起来,也是红彤彤、旺旺的。

灯糕是当地每家每户过十五必蒸的一种面食,以白面、白玉米面、红枣为原料。灯糕有登高之意,吃灯糕预示着新的一年能够事业兴旺、步步高升。当地流传着“燎灯糕、掉百病”的说法。许多想中考、高考顺利,或者想在仕途上有进步的人,是燎灯糕队伍中的主要人员。

“黎都公园的旺火最旺,燎灯糕的人最多,卖灯糕的生意也异常火爆,许多精明的商贩,已经把灯糕做成了产业。”当地人给记者介绍。

正月十五,因为有了旺火和灯糕,黎都大地独具特色,别有一番风味。


武乡顶灯:歌舞欢腾闹元宵


农历正月十二(2月19日)晚上7点,武乡县迎宾街上,由丰州镇东村村民自发组织的百余人顶灯队伍刚一出现,瞬间点燃了路边观众的过节热情。


表演者身着各类服饰,面部或削发后的后脑勺画上或威武、或狰狞、或诙谐的脸谱,头顶点燃的灯碗,双臂在两侧上下摆动,或手插腰间双肩摆动,在打击乐器的伴奏下变换队形。“这里可有不少技巧,跟着我学,慢慢来。”花甲之年的表演者段延寿拉着街边的热心观众走了十字步,“头和脖子只能左右平移,身体跟着音乐和鼓点扭动,各部位动作要协调一致。”

……

顶灯表演是该县“庆元宵、闹红火、消灾免难图吉祥”的传统民间文化娱乐活动之一。其队形变化有“卷帘洞”、“蛇脱皮”、“九连环”、“大穿堂”等,节奏欢快自由,奔放粗犷,令人称奇。这种以春祈秋报为内容的歌舞相间、列队行进的表演方式,在上党地区迎神赛社的礼仪祭祀活动中也多有呈现,其薪尽火传,绵延不绝。所用道具就是日常吃饭用的碗,里面装上沙土、中间插上蜡烛,再把彩色的纸剪出图案粘贴到碗上。表演时,村民们纷纷走上街头,踏着锣鼓点有节奏地翩翩起舞,时而如游龙戏珠,时而似蜿蜒蛇行……以求在新的一年一切顺利。

三个多小时的表演,58岁的村民武庆国早已汗流浃背,但表演热情丝毫没有减少。他一边用力甩着红绸一边走着十字步,兴奋地说:“只要大伙儿爱看,我就有使不完的劲儿。”

夜幕降临时,花灯璀璨、歌舞欢腾、人潮涌动,老区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氛围。


潞城万象缤纷城:家门口体验“速度与激情”


新春伊始,位于潞城市的万象缤纷城里人声鼎沸,一片欢乐的海洋。


“总算找到一个可以疯玩一天的地方。”游客吴群说。继我市首家IMAX中国巨幕电影、首家室内卡丁车等项目亮相后,万象缤纷城的名人蜡像馆、恐龙馆、星空错觉艺术馆等陆续开馆迎客,为市民欢乐过节献上了一道丰厚大餐。

戴上头盔、发动马达、踩下油门,驾驶真实版的跑跑卡丁车飞驰而去,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体验“速度与激情”;蜡像馆中,尊尊蜡像栩栩如生、形神俱备,游客纷纷与蜡像亲密接触合影留念,场面好不热闹;重庆小面、多味串串、日本寿司等时尚简餐让游客们可以大快朵颐、补充能量……

“我们的目标是做全市最好的一站式休闲娱乐体验区。”负责人高力伟介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民对精神文化需求显得尤为迫切,尤其是80、90甚至00后等年轻人群,对休闲娱乐的需求更加多元化。

卡丁车赛场上,潞城市民张海正驾驶着一辆红色卡丁车快速奔驰。“真过瘾,终于圆了我的赛车梦。”一场激情赛车过后,张海正直言压力得以充分释放。

“好嗨!”王先生一家三口在这里看了电影,打了电动游戏,玩得不亦乐乎。

据悉,万象缤纷城还将陆续引进冰雪嘉年华、汽车主题酒店、汽车主题KTV、动漫城、马术俱乐部等新潮娱乐项目,更好地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娱乐休闲服务。


沁县民俗馆:水城文化博大精深


连日来,沁县民俗馆彩灯高挂,游人如织,一派浓浓的节日气氛。


“今天真是不虚此行,在馆内看到了刺绣、雕塑、剪纸、泥像、烫画,还有很多没有见过的老相机、老电话机、老打字机……这些充满历史气息的民间艺术品,让我大开眼界。”大学生刘畅特地和好友前来观赏。

“想起了40年前我在沁县生活时的难忘岁月,以前人们结婚都是骑马、坐轿、穿棉袄,现在都成穿婚纱、坐汽车了。”一位老人触景生情,连连感叹。婚庆洞房展室内,传统土炕,新郎、新娘、媒人、伴娘等玻璃钢塑像造型栩栩如生。洞房里播放着细腻悠扬的民间音乐,好像在讲述沁州文化的博大精深。

沁县民俗文化荟萃,是沁州民众生活的缩影和再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聚集地。随着沁县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工艺美术产业,作为沁县发展水城文化的重要代表符号,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闪烁着熠熠光彩。据不完全统计,春节期间,沁县民俗馆已接待游客2.3万人次。


长子方兴灯展:流光溢彩惹人醉


正月初八晚(2月15日),长子县方兴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内灯火璀璨、流光溢彩,由该公司主办的“方兴之光”第二届大型元宵灯展于当日启动。

      “妈妈快看!那群小猴子好可爱。”一位小姑娘拉着爸爸妈妈高兴地说。

“主题花灯和各式彩灯交相辉映,很漂亮,元宵节的时候还要带着亲戚来参观。”李先生直言不虚此行。

“难得看到这样的灯会,孩子都舍不得走,每一个灯景前都要合影。”黄女士一家五口来逛灯展,谈及灯展特别兴奋。

在借鉴第一届灯展经验的基础上,主办方今年在花灯的种类、数量上均做了不同程度调整。本届灯展既延续了去年元宵灯会的“精髓”,又充分结合猴年灯展和文化活动等元素并进一步创新,将观花灯、赏美景、品美食、逛花市等一站式备齐,旨在将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做强做大。

夜幕降临,四大主题景区、近万盏花灯一齐点亮,美轮美奂,令人流连忘返。《金猴献宝》、《玉兔踏春》、《八戒看瓜》、《花果山猴王闹春》等一组组花灯将声光电与动作完美结合,向游客们表达着幸福安康的美好愿望。

逛完花灯,还可再到风味小吃区美餐一顿。长子炒饼、潞城甩饼、壶关羊汤……充满浓郁特色的地方小吃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让食客们吃得满意、吃得开心。除此之外,游客还可以采摘草莓、观赏花卉、参观热带植物、到生态植物餐厅就餐……伴随着元宵佳节的到来,这里将迎来新一轮客流高峰。


黎城开花馍:传统年味儿扑面来


农历大年初二(2月9日),家住黎城县李庄村的赵敏和妹妹像往年一样早早地去舅舅家“走亲戚”。


“小敏来了,快进门,快进门!”热情的舅舅顾不得手上沾着面粉,赶紧出来迎接赵敏姐妹。知道今天外甥女们要来,一大清早舅舅就开始准备可口的饭菜。一番忙碌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其乐融融。

“小敏妈是蒸馍的好把式,蒸的开花馍造型好,口感更棒。来来,我先尝一个。”舅舅抓起一个开花馍先咬了一口,“现在生活变好了,到处能买到各式各样的开花馍,但还是觉得自家蒸的最好吃。”

……

在赵敏的记忆中,开花馍和过年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过了小年,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着蒸开花馍。乡亲们一起和面、生火、调碱水、捏造型,忙得不亦乐乎。不多久,热气腾腾、麦香味儿十足的开花馍就出锅了。

蒸开花馍技术性较高,讲究面粉自然发酵,凭经验勾兑碱水,蒸笼用麦秆铺底,这样蒸出的开花馍才均匀绽放如花朵,吃起来口感甜糯,绵软筋实,麦香浓郁。裂开口的开花馍,预示着来年笑口常开、万事如意,也因此成了走亲访友的必备品。

飞驰的时光让很多传统习俗逐渐被淡化,而浓香四溢的开花馍却经久不衰。每逢过年,黎城县家家户户都要蒸开花馍,既增添了浓浓的年味儿,又寓意着新的一年蒸蒸日上。


来源:上党晚报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欢乐谷灯展优惠门票!!!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