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教珍事:顧炎武老母臨終示大義

 海倫娜 2016-02-22
【极品美图】一帘醉梦兰花语...

家教珍事:顧炎武老母臨終示大義


明末清初時的偉大思想家、著名學者顧炎武,初名絳,字忠清,自署蔣山傭。明亡後改名炎武,字寧人,號亭林,崑山人(今屬江蘇)。他出身於江南大族,自小聰慧過人,讀書一目十行,十四歲即補諸生,這時尚在明朝。顧炎武見時世多故,所以不圖仕進,講求經世之學。他曾參與明末“復社”的活動,清兵南下後,跟從崑山縣令楊永言等舉兵反抗,當時的魯王曾授予他兵部司務之職。失敗後,僥倖得脫,遍游各地,考察山川形勢、風土人情,實有心復明。

顧炎武當外族入主之時,始終保持民族氣節,這與他母親王氏,對他的教育激勵不無關係。清兵入關,占領北京後,又揮師南下,一路奏凱,腐敗的明王朝,已無多少抵抗之力。顧炎武的母親,居住在常熟的語諺涇(地名),位於崑山和常熟兩縣之間。沒過多少時候,清兵就順利地打過長江,相繼占領了崑山、常熟。顧母聽到崑山、常熟淪陷的消息後,就不再吃東西,絕食了十五天,終於去世。待安葬完畢,清兵也到了語諺涇。顧炎武的母親臨終時,曾諄諄告誡顧炎武說:“我雖然身為婦道,但同樣身受明朝的恩惠,所以和國家一道滅亡,這是應有的忠誠氣節。你應該不事二姓,不要做別朝的臣子,不要辜負世世代代所受的明朝之恩,也不要忘記祖先的教誨。這樣,我在九泉之下,也就可以瞑目了!”(關於顧炎武母親的遺言,《清史稿》顧炎武本傳中,只簡單地記述道:“母遂不食,卒,誡炎武弗事二姓。”想是有所避忌。此處所記,乃本之於《顧亭林文集》中顧炎武親撰的《先妣王碩人行狀》)

母親的臨終遺言,給顧炎武以很大激勵。他跟從楊永言,舉兵反抗失敗後,唐王朱聿粵在廣西,曾任命顧炎武為兵部職方郎,召他前往。顧炎武因適逢母喪,沒有去得成。此後,便開始了他的遊歷各省的流離生活。他曾遍歷關塞,四謁孝陵,六謁思陵,表現了他不忘故國的志節。晚年,他卜居陝西的華陰。之所以卜居華陰,也完全是出於政治上的考慮,他認為陝西為舊秦地,秦人仰慕經學,看重處士,敢於指斥朝政,這些都是別地人難以相比的。再說華陰地當要衝,足不出戶,便能見天下之人,聞天下之事。一旦有事,入山固守險要,不過十數里遠。如果有志匡扶天下,那麼一出關門,便有居高臨下之勢。總而言之,他仍然有著不忘恢復故國的夙志。只是到後來,他見到天下大勢已定,明朝氣數殆盡,恢復完全無望,才一心轉向學術,研究經世之學,提倡經世致用,開清代樸學風氣。他的詩作中,仍然有許多感事之作,塊壘之氣,溢滿其間,常流露出對清軍入侵的不滿。清廷因為他的名望,曾幾次徵召他出來做官,他都堅決推辭,清苦致學,終其一生,都採取與清朝統治者不合作的態度,保持了一個知識分子的民族氣節。

(《清史稿·顧炎武傳》、《顧亭林文集·先妣王碩人行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