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识别看似“馅饼”实为“陷阱”的诱惑

 Purefact 2016-02-24

【编按】企业管理出版社新书《活着》,网上热卖,居当当网、京东网“图书-管理-战略管理”分类畅销榜前列。现分享精彩书摘!








发展思路:发展动因 规律驱动


摘自项保华《活着》第130页


   企业赚到钱后,追求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做大规模,这其中既有客观规律要求,也有主观欲望推动。企业发展壮大,就客观规律而言,能使经营更具经济性,从而产生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就主观欲望而言,能给当事者带来成功感觉,让人很有面子。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宜恰到好处,防过犹不及。企业发展壮大,一旦超越某种适当的度,就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例如,规模经济性反而成为不经济,有面子变成虚荣心,则很有可能会给企业发展带来隐患,从而影响到企业的持续活得久。


   具体地,在论证企业发展思路时,可以借助正反命题的分析方法,不仅关注正向的“企业为什么不做大?”的问题,而且关注逆向的“企业为什么要做大?”的问题,以此弄清企业到底该如何发展,然后才可在此基础上,考虑通过什么途径进行发展。


   企业发展,受到客观规律的驱动,例如,利用规模经济性与范围经济性、网络经济性、组织能力提升、跨区域扩张、纵向一体化与横向多元化、甚至非相关多元化等,以追求市场的成长,争取更高的经营效率,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从而保持更强的竞争力。


   在以上过程中,企业的发展行为,还可能受到政府调控与优惠政策的影响,有时流行购并,有时多见拆分。这一切,只要没有超越适当的规模,就不会引发资源、产能、人才、渠道等效率的耗损,会更有助于企业竞争胜出,可从活得了走向活得好。


   一旦企业的发展,超越了适当的规模,就会受到非线性与不对称的影响,其后果有时不仅不会带来企业效率与效益的提升,甚至还有可能成为企业的生存拖累,严重的会导致企业关张。例如,行业产能过剩、高息负债拖累等,就是违背客观规律所致。


   除了受整体的客观规律制约,在资源供给、市场需求、企业实力容许的范围内,公司战略的进取或知止,其最终的取舍,就更多受到了人性的挑战,此时的问题在于,如何抗拒天上掉馅饼的诱惑,怎么识别看似馅饼的背后可能隐藏着真正的发展陷阱。


   例如,当企业规模做大到一定程度,发现原有熟悉的业务领域不再有空间时,如果还想做大,就自然会考虑相关甚至非相关多元化。一旦涉及非相关多元化,就会进入企业原先不熟悉的领域,此时怎么拓展业务?自己不懂行,就需第三方中介的帮助。


   第三方中介,如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还有其他专门从事投行业务的机构等,在协助企业并购时,或会拉郎配。毕竟对这些中介机构来说,无论并购是否真有必要,都代表了一种可能带来收入的业务,在不经意间就存在着促进或推动购并的动机。





购书请点击“阅读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