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国亮:饲料企业软升级,要配方还是要品控?(续)

 玉立_金红 2016-02-24

上期我们谈到饲料企业软升级中实验室的价值及如何设计与升级改造,本期我们谈一下实验室中原料检验室的升级改造。原料检验室是原料品控的重点,原料感官的检验大于营养指标检验,原料的色泽、口感、流散性、新鲜度、清洁度、容重等指标不合格将直接影响原料品质,没有原料检验室或者原料检验室器皿配置不全会造成原料监控漏洞,造成产品质量大波动,同时也不利于原料品控(QC)的学习与成长。


那么什么是原料检验室呢?


原料检验室一般是检测原料基本的营养指标、感官指标、原料掺杂使假鉴别、镜检与定性检验的检测室。回到饲料企业,大部分中小饲料企业不太注重对原料检验室的升级改造和设备投资。根据观察,部分饲料企业根本没有专门的原料检验室或者设备器皿参差不齐,比如原料的取样器,一些大中型企业做得都很差,动物油、豆油用一个管子采样,并且这个管子还不是专门的油脂取样器,用一个塑料管子在糊弄,试问这样的企业品控能做好吗?做好品质必须精益求精,如果采样就必须建立采样的标准、制度与流程,并采用标准化的采样器,比如散装原粮用什么采样器采样,袋装原料用什么采样,液体原料用什么采样器采样,小料用什么采样器采样,采多少?什么标准?比如上面我们提到的企业用塑料管子采油脂,它能对油罐的上、中、下均匀采样吗?既然不能,那么采出的样品就没有代表性,样品没有代表性做出的数据也不准确,数据不准确那么影响了后续对原料的质量判定,假如此批原料的酸价、过氧化值或者皂化价、碘价不正常,而你测定的样品正常或者接近合格,或者再进一步说你做出的数据在让步接受范围内那么好了,扣了几个钱后一罐不合格的油脂对猪料的产品质量将带来严重后果,会造成莫名的适口性差,做出的教保料不新鲜,影响了动物的口感,你的采食量上不去,料肉比差,客诉多,猪场不满意,销售人员疲于奔命无济于事,销量下滑,没有利润与附加值,你这个企业还能生存吗?这就是一个采样糊弄不准确带来的影响。当然,更可气的是有的企业有这样的规定而从上到下的领导都在糊弄,这就是有的企业的品控制度是绣花枕头给人看,搬出来很吓人,又是质量管理体系,又是ISO,其实都在睡懒觉。


再一个我们谈原料检验室中对原粮类玉米、小麦、高粱、大麦的品控。


这些原粮类原料来样之后我们都要对它的水分、杂质、容重、霉变、不完善粒、霉菌毒素做进一步检测,比如水分,测定水分的仪器目前市场上五花八门,而如何选定一款适合测定原粮的一款非常重要;比如杂质,据我观察,有80%以上的中小型饲料企业的品控对小麦、高粱、大麦的杂质测定有误;比如容重,非常重要的指标而很多做教保料的企业没有注意原粮的容重;比如不完善粒,有很多饲料企业没有重视对原料不完善粒的检测,或者只是停留在原料标准上。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原料检验室没有更新升级,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比如分析筛,我去很多饲料企业出差很少有筛子备全的,小麦、玉米、高粱的杂质都要不同的筛子。还有就是分样器,我一直强调:“在测定样品前必须分样,特别是原粮,不管是四分法还是分样器法,否则你做出的检验结果毫无意义”。


最后就是掺假识别和镜检。


价格昂贵的原料一些不法分子经常掺杂使假,比如细麸、蛋白粉、膨化大豆、鱼粉、奶粉、乳清粉、甜菜碱、大豆油、氯化胆碱等原料,经常掺入低等级的原料来攫取利益,作为饲料企业,必须建立健全饲料原料检验室,配备适当的检测仪器,配置检测用的溶液和玻璃器皿,原料品控员认真学习原料品控知识,学习配置检验溶液,利用分析筛、检验溶液、显微镜、探针、烘箱、试管、PH试纸来认真分析原料的性状,从而达到对原料的合理评判。


作者:艾德昕科技品控总监   孙国亮


点击阅读原文参与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