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坛实录|“茶与筑”第二届国际空间设计大赛论坛-心·境

 七秒的鱼 2016-02-25
                    
2015-12-21 茶悦世界网络                       

12月19日上午,深圳创意十二月活动之一的“茶与筑”第二届国际空间设计大赛论坛在华巨臣第11届深圳茶博会上成功举办。

高级室内建筑师陈岩、深圳市室内设计师协会会长洪忠轩、新加坡代表性国际茶人李自强、台湾著名建筑陈设艺术家林宪能、真如堂创始人伍一洵、著名古建园林设计师乔子龙等设计师和茶人汇聚一堂,就茶空间设计展开了深入浅出的探讨。另外,宝安区副区长梁敏华女士和宝安区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王明祥等政府领导也出席了本次论坛。

论坛分为嘉宾演讲和议题座谈讨论两个部分,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论坛中碰撞出了哪些新的思维和火花。


嘉宾演讲


演讲主题:茶空间与生活的关联性,茶空间发展的趋势畅想

嘉宾:伍一洵

真如堂创始人,跨界设计师

茶于中国人,可以说是生活的一部分,融到了血脉里。中国传统文人用一生的精力去做一件事,就是如何把艺术和文化融入到生活中去。以前我做过一个展览的题目叫:“倾心造物”或者是“造物倾心”,都跟心境有关,我认为茶空间就是艺术即生活的最佳的表现,我们可以把不同的艺术放入这个空间里面去。

在我看来茶空间最重要的元素,是你在室内也好,在室外也罢,当你有心情端起茶的时候,那个地方就是茶空间。我建议平常多积累一点茶器具、艺术品、书画、雕塑这样的东西和知识,真正你要用的时候就会很好用。

对于未来,我希望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参与到茶空间的设计和产品开发上,以创意促进行业的发展,另外还要挖掘新材料和新科技在茶空间的潜力。同时,我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多的人会到户外去喝茶,借助这个茶空间把它作为我们的故乡,让我们的心灵有暂时可以居住的地方。


演讲主题:心境:如何在茶空间更好的品茶

嘉宾:陈岩

高级室内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全国理事,深圳室内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我认为心和境是不可分的,从空间的角度我们理解境的关系,但是心情也有一种境,所以我们把心情和心境跟空间的环境融为一体。

古代君子的四雅:焚香、插花、品茶、挂画,对文人墨客来讲是一种闲适,也是一种正常的追求。茶道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意义都不同,但我们能把茶道作为国粹,目前公认的首先就是解决和,而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和文化,可以说茶是儒家文化的承载。所以,在看待茶的精神,还有茶联、茶术、茶具、茶学、茶故事、茶艺等,要以更高的角度看待它。另外,茶文化中还有礼文化,礼也是儒家文化里面是一个核心的内容。

什么是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里初心指的是我们对待茶的初心。

什么是境,环境跟心境,没有好的心境就没有好的茶境,没有好的茶境再好的一泡茶都糟蹋了。你有一个博大的胸怀,以很好的心境去感受,自然就有一个很好的茶境。古代人对环境,比较偏爱回归山林,现代人难以寻找到合适的户外环境,但可以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属于自己心情的室内环境。


演讲主题:设计师如何设计出更符合茶文化内函并被大众所喜爱的茶空间

嘉宾:林宪能

台湾著名建筑陈设艺术家,“前后象”文化馆创始人

喝茶是生活的一种方式和形态,很多人的日常生活就是以茶来交友待友,或者是作为提精神的健康之饮。但品茶不同,是另外一种境界,属于心灵范畴,茶空间氛围就十分重要。从情景、色彩、布局,到音乐,到空气流动,再到人的关系,都缺一不可,联系密切。

茶空间要在这些方面下功夫,但是要吸引年轻人,仅凭这些还不够,还要增加茶空间的趣味性,通过各种有趣的方式,让年轻人有一种对茶的新的认知和玩法,带他们通过玩茶进入茶的世界,从而了解茶,爱上茶。


座谈讨论


1
茶空间文化目前发展的瓶颈是什么,该如何突破这些瓶颈?

乔子龙

著名古建园林设计师,著有《匠学图绘》、《匠说木造——传统家具构造》

我是匠人,就是搞技术的,我们最终会把事情量化,就是任何规划有一个定型、定位,到最后是定量,茶空间最后就要落实到空间的比例和此尺寸,从而营造出具体的空间。

举个例子,无论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喝茶,都是坐下来的,坐下来的视角跟我们平时站立的视角是不一样的,视点的下沉带来对空间的重新认知,我们营造空间,对它的尺寸比例,也应是是从坐下来的角度设计的。我们经过很多的比较,如果我们所有现有的家具,当他的尺寸下调,都将带来空间的大变化,同样的还有色彩。


李自强

新加坡代表性国际茶人,新加坡留香茶艺流派宗师

古代人跟现代人就茶空间要求不是很一致,古代通是在室外,他不需要就这个空间怎么布置去想太多,选择适合他泡茶的地方就可以了。所以我认为真正的茶空间应该是从茶庄开始的,从设计之初就要考虑如何才能吸引他的客人,如何才能更方便分门别类,如何才能在有客人流动的情况下,不阻碍到客人的购物视线。茶艺开始兴盛时,大约在80年代台湾,开始会有茶会出现,茶友聚集一堂,在茶馆里面喝茶,举办不同的茶会,根据主办方的意愿或对茶的理解去表现主题。到了2000年左右,台湾有一位茶人,他在茶会的茶空间体现了一个新颖的想法,引起了对茶喜好的一些茶人的热烈支持,茶会空间跟之前相比发生了很大的一个变化,设置了一些特别的元素,让客人在走进你这个范围里时,就已经能领略到你要给他们的是什么。我想这个以后会是茶友将在自己家里做的布置,这个茶空间不止是茶,茶只是一个中心点,一个桥梁,因为爱茶的人不可能只是爱茶,可能还爱中国的文化,这个茶空间可能会加上一些其他的,比如说茶具、画、花等,抓好主题就好,但在不同茶会的时候却布置成不一样的茶空间,就可以喝到不同心境的茶。


洪忠轩

深圳市室内设计师协会会长

对茶,我们首先设计茶的环境,从茶的特性,我们为什么需要茶,茶能给我们带来什么,从几个方面来思考,我的理解是茶的精神包含了四个方面:一个是和美,就是亲和的,有美感的一个环境;二个是清静;三个是养性,养健康养心灵养精神;四个是明伦,知道和理解我们的伦理道德,把我们的尊卑老幼,把我们的儒家的礼仪都在这里面体现,在茶环境里体现一种仪式感,表现出对别人的尊重。在茶空间设计上,我们要注重这四大思想,尤其是明伦。希望茶空间往下发展的时候能够更有深度的提升,能够增加茶的精神境界。


伍一洵

我观察这几年,茶空间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产品的雷同性,二是产品的单一性。

中国地域广阔,气候类型多样,各地域的人对茶空间茶器具以及茶叶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过去我们对茶空间的理解是,把几个茶具放在一张茶桌上,其实没有那么简单,可以发挥更多的想象力,中国文化是多元的,我们可以因这种多元的思路去做多元的尝试,用开放一点的胸怀去创新产品,还有多利用新材料新科技。


林宪能

喝茶最直接的就是解渴,喝茶跟品茶是两回事,就品茶来讲可能在他的场地氛围,能借茶,可以让一些朋友,可以借由茶这个媒介让人静下来,可以很轻松的谈一下文化、或者是生活上的点点滴滴。但如何让年轻人能够轻松的去喝茶呢?现在社会节奏快,年轻人没有功夫和闲心去摆茶席,但只是喝茶的话,很多方式都能喝到一杯好茶。实际上西方喝茶的人口比中国还多,但他们冲茶,是一种生活形态,心情也是愉悦的。我认为存在就是合理的,合理就是对的,就应该合乎道理,也就是道。


乔子龙

我想简单聊一聊命题展现形式,当命题做好,或者定了设计方向,我们设计师来配合这个设计或者来制造这个场景,其中我们的语言要相对统一。比如,传统的东西有很多方面,有大的空间关系,有色彩的,更有点缀的,如何去体现这些传统东西,除了设计素养外,一个茶设计师更要有许多传统文化的爱好,这种植根在我们内心的爱好就会在设计中表露出来,你会有更深度的思考。




2
东方与当下的茶空间文化如何体现?

伍一洵

在打造古代韵味的茶空间时,并不是要停留在古代那个环境下面,我们不能把一模一样的古代家具、建筑搬回来。我们要活在当下,应当用开放的心态去看问题,用开放的胸怀去创造新的意境,这样才会有更多的创新出现。但其中的意境,应当是我们自己内心的感受,而不是他人之言,他人之心。我相信,如果我们真的心静到一定程度,回到我们内心的时候,一定能找到所要的语言。


李自强

东西方是完全不同的民族,华人从小所吸收的空间概念,就是一种两边对称的摆设方式,房子建设也好,家里的摆设也好,都是如此。而在颜色方面,很多时候选用比较沉的颜色,或者是偏红的咖啡色。这些给人的感觉就非常硬,没有柔软的感觉。另外,在摆投方面也是较满,视觉是分散的。西方人则与我们不同,东方的一个花瓶或是一幅画,挂在他们家里会显得十分高贵。这几年,现代的茶空间设计也在向西方学习,做减法。

再说华人的茶席摆设,可能只是调换了几个杯子,没有自己的风格和主题,或者不适合。我希望大家都看一下,多了解一下你自己要发挥的是什么,尽量的把家里或者是店里的东西做减法,该拿掉的时候拿掉,这样的话给客人以新鲜的感觉,反而会吸引人家到你的地方去。


乔子龙

减法并不代表语言上的交流,我们华人是一个以茶会友,爱好交朋友的群体,一个茶会如果不交谈,只是面对面看着,那个是另外一种境界,而不是一般大众。我要推广的,应该是茶回复到生活,是一种生活的茶。茶会就应该要聊天,以茶会友,多少人就应该有多少杯。不聊天不是华人的茶会,是日本人的茶会。


洪忠轩

对茶的境界,按日本茶道的归纳,是和、敬、清、寂。总结来说它是一个非常宁静的精神空间,能跟自己对话。这个是真正包含在茶道里面的最高境界,通过茶认识自己。

去餐馆吃饭时他问你是要咖啡还是茶,说明我们还是很尊重茶的。只是我们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真正出名国际茶品牌,能代替日常用茶。如果中国茶能做到国外咖啡一样的程度,让人们在喝咖啡时想到国外的咖啡,在买茶时一定要买中国茶,就非常好。这样,茶家具、茶器皿、茶环境,也都会从中国输出,同时输出了中国文化。茶空间设计也能依托它成为一个强有力的产业,这是我们想追求的。


3
茶境:如何打造属于自己的茶空间意境?

林宪能

如何带动喝茶的这种习惯,拿大瓷器泡比拿小壶泡,冲得比较多,好像能更直接融入到生活形态里。但是品茶来说,就是慢慢的喝,感受到身心完全的放松,感受到真实的本质,以及静下来时空间的那种和气。喝茶的空间对我来讲,追求的是一种真心,然后真正去关怀,来一个客人也好,空间的布局也好,安全性也好,方便性也好,各方面都好,要真心去面对,最后体现出来这个空间有爱,那种相依的生命力就此燃起,所以我大部分营造茶的空间就比较寂静,让你没有负担,回到那一份纯正,回到真的品质上,就好像树的根一样。文化就是这样你扎的越深,体现出来的力量就更强。


伍一洵

我喜欢东西多,我个人的茶空间要有字画,要有焚香,我身边要有很多可以把玩的东西。这样我自己在聊天的时候可以一边品茶一边把玩东西,做一个媒介让这个层次更加丰富一点,我不是减法我是加法。


论坛最后,公布“茶与筑”第二届国际空间设计大赛的结果,具体如下:

专业组茶空间作品中,由熙坤观舍-熙舍中式人文生活馆打造的《林·间》获得冠军、最佳人气奖,由东方和木茶空间打造的《田园之上》获得亚军,由郑州南海松本商贸有限公司呈现的《彩壶、踩壶、採福》和由江苏凤凰易采环境艺术设计有限公司呈现的《丝竹》并列季军,《寒夜茶香》《宋代茶庭》《真水无声》《茶之思所》《归然》获得创意奖。茶企组茶空间作品中《渡心今雨》获得冠军、最佳人气奖,《任舍》获得亚军,《滇南古韵》《一味藏茶》获得并列季军。

“茶与筑”第二届国际空间设计大赛和论坛属于华巨臣第11届深圳茶博会上的重磅活动,由宝安区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和深圳市室内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深圳市华巨臣实业有限公司承办,深圳市茶文化促进会、深圳市软装行业协会、 深圳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和 广东设计师联盟(深圳)协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