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Naim Ovator S

 jazzwong 2016-02-25
购买渠道:评测试用产品 
购买价格: 元人民币 
使用环境/使用时间/与它搭配的产品等介绍: 
 视听环境:Lakatos的《辛德勒名单》,Naim CDX2,GamuT D3前级,GamuT M250i后级,马勒的《钢琴四重奏》,Tom Gullion的《Greens and Blues》,Antonio Forcione的《Live!》与《Touch Wood》。 
详细评说: 
soso_tc_slider_img

 聆听这段音乐的时候,让我非常惊讶的是在钢琴声响还没出来,S-800所传出来的细微振动立刻让我感受到现场空间感,为何我以前都没听到?因为喇叭的中高频都被箱体的细微振动吃掉了。而且你可别忘了我的聆听位置距离S-800大约有5公尺,你说S-800的细节是不是多到吓人? 
五月初,音响圈最让人瞩目的新闻莫过于Focal与Naim整并为Vervent Audio Group(VAG),其实2011年两间公司就已经合并,只是现在又有资金挹注,让两间公司在研发与市场操作上可以更为灵活,不啻为美事一桩。整并对Naim的未来方针会有影响吗?从新闻稿上完全看不出来,不过在这件新闻之前年初的CES大展就已经露出端倪,Naim在CES会场邀请全球各地的代理商举办了一场旗舰前后级Statement NAC S1/NAP S1的鉴赏会。这一套超过千万等级的前后级不仅证明了Naim的杰出研发实力,更宣示了他们往高端市场发展的野心。 从平价走向低调奢华 若要说到更早,就不能不提Naim与英国顶级名车Bentley合作设计汽车音响的事,为何Bentley会找Naim,而不是其他音响厂商呢?当然就是因为两者的「调性」相近,同样都是低调奢华的代表,同样都是研发重于一切,最重要的是同样都坚持作对的事,而且同样以使用者为中心。但再追溯到更早之前,音响迷会认识Naim,大概都是因为那部本地戏称「小精灵」的Nait2综合扩大机,它可是早期平价音响的代表作,陪伴了许多音响初哥青涩的青春岁月。虽然Nait综合扩大机已经发展到第五代Nait5i,而Naim却依然有所变,有所不变,继续坚持走自己的路。但音响初哥会长大,年轻时可能骑摩托车,现在不是开宾士,就是BMW(在本地要开宾利不太容易)。而Naim也随着时间茁壮,投注在研发方面的成果也不断累积,会推出Statement,只能说是水到渠成的事。此间代理商垣庆在CES大展听过Statement之后,已向英国原厂订购一套,预计今年八月圆山音响大展将会与音响迷见面,到时会搭配那一对喇叭呢?音响迷都知道Naim就是要搭Naim才对味,自家的旗舰OvatorS-800(以下简称S-800)当然就是不二人选! 虽然喇叭从来就不是Naim最为人熟知的产品,但他们却一直有一票死忠的玩家拥护,这些玩家当然也眼巴巴的期待Naim推出真正顶级的喇叭产品,而Naim也没让爱用者失望,这个愿望终于在2012年成真,就是本文的主角S-800。不过若要说到Naim最早推出的喇叭,应该是在1973年Julian Vereker与Shirely Clarke共同创立了Naim之后,他们为伦敦Capital电台设计的NSA主动式喇叭(共卖出了24套),接着是1976年与喇叭厂Mordaunt-Short合作的NA 602,隔了10年,他们才在1986年代推出了SBL (Separate Box Loudspeaker),1987年推出IBL (Integrated BoxLoudspeaker)。你可能会以为他们是因为那时扩大机的生意太好,所以无心研发喇叭吧?非也,1991年他们在SBL的基础上推出经典的DBL,这款喇叭用了36个组件来悬浮中音与高音箱体加上独创的「分离箱体设计」(Separate Box Technology),DBL一直是Naim的旗舰喇叭,长卖了18年,直到2008年才停产。1996年他们推出Credo与Intro两款喇叭,1999年又推出介于DBL与SBL之间的NBL,高音单体与中音单体同样采用悬浮设计。2002年推出SBL之后继款SL2,同时推出Allae、Axent及Axess等三款喇叭,2004年推出Ariva,全都采用独家的分离箱体设计。2005年为因应多声道与数位流时代的来临,他们又推出n-SAT、n-CENT及n-SUB的n系统喇叭。2009年,Ovator S-600问世,隔年推出比较便宜的S-400,前年八月旗舰S-800登场。 与FAC合作 纵观Naim的喇叭发展史,有几项特点是他们一直坚持的,一是主动分音电路,像是S-800就是先推出搭配自家SNAXO (BMR)主动分音的版本,之后才推出被动分音的版本(2013年一月),二是独立的金属底座,三是分离式的箱体,四是悬吊的中高音单体,这些都是Naim喇叭之所以与众不同之处。从S-800的白皮书,可以看到Ovator系列就是延续DBL血脉,同时撷取Credo、Intro、Allae的设计经验而成。在封面上也写着是由Naim的Roy George和Paul Neville与Fink Audio Consulting (FAC)的Karl-Heinz Fink和Lampos Ferekidis协同制作,但FAC又是谁呢?这间音响圈知名的顾问公司由Karl-Heinz Fink在20多年前创立,专精在与声学相关的机械与振动领域,承揽许多顶级Hi End音响厂商的产品设计。像是Ovator系列的诞生,他们的介入就非常深。FAC的专长在Finite Element Analysis(有限元素分析),所以能将Naim喇叭的设计精神融入Ovator系列,虽然外观看似与早期的产品完全不同,内部却完整承袭Naim的血统。而从Naim的喇叭历史可以发现,他们以前都是选用单体厂的现有产品制作喇叭,有了FAC的襄助之后,他们更大胆进入单体的研发领域,成果就是惊人的BMR单体。 核心的BMR单体 BMR (Balanced Mode Radiator)是整个Ovator系列的核心,以S-800身上这颗82mm的BMR单体为例,它所负责的频宽从380Hz到35kHz,简言之,就是完全不需分音的全音域中高音单体,加上够大的低音单体就可以完整发出人耳听觉范围的频率。BMR虽然跟传统锥盆单体一样有悬边、音圈、磁铁,一样用音圈推动振膜作活塞运动,但因为振膜是平面的,所以振膜的振动模式与锥盆单体不同。传统锥盆单体在高端频域时,会因为共振而产生盆分裂,盆分裂就会有音染,而且频率越高,扩散角度越窄。BMR单体在高端频域不会产生盆分裂,而是产生二次或四次共振,使得高端频率反而会弯射出去,同时又有更宽的扩散角。简单来说,就是低频域是活塞运动,而高频域则是弯曲波(bending-wave),这样的方式更接近理想的「点音源」发声。 与众不同的振膜设计 

soso_tc_slider_img
同样采用类似的弯曲波原理发声的单体,音响迷熟悉的就有好几家,不过各家作法各有不同,但Naim绝对是独一无二的。答案就在振膜上,Naim的研究人员发现,用理想无质量的音圈推动平面振膜就会有接近完美的频率响应,但无质量的音圈并不存在,如果音圈的质量是1公克,整个频率响应就完全变调,不只低频衰减,SkHz之上更是波峰波谷非常严重。Naim的工程师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在BMR平面振膜的反面安装了四个对称的平衡器(也就是BMR中所指Balanced Mode的来由),平衡振膜的振动,抑制高频振动所产生的波峰波谷。加上平衡器之后,平面振膜的频率响应非常平坦,几乎与无质量的音圈一样接近完美,但整体的灵敏度却会降低大约5dB,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完美的全频段发声单体才是重点。BMR单体最低可以延伸至100Hz,可以轻易就将分频点设定在远离人耳敏感的频段,同时分音器也可以更简化,这些都是S-800的好声秘诀。 四大特色依然延续 BMR的平面振膜采用三明治结构,上下二层为纸质材料,内层则是Nomex蜂巢结构,具有质轻、坚硬、阻尼好的特性。这个平面振膜的前后振动距离不到1mm,冲程短,平面振膜面积又不小,后面的音圈相对也要大些。音圈直径大,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让磁力线又强又均匀,所以这个单体采用二个钹磁铁。音圈绕线采用镀铜铝线,音圈套筒则采用玻璃纤维材料制成,够轻够硬又耐热。S-800的底座采用铝合金铸造而成,分音器就放在这个铸铝底座里。箱体内还分成几个独立腔室,分别放置BMR单体与二个低音单体。更夸张的是BMR单体还用一个完全密封的铝合金筒隔绝振动,达到Naim喇叭一贯中高音悬浮的理念,你说是不是前面所提的四大特色都应用在S-800身上了呢? 所有单体都是专属 仔细比对三款Ovator系列喇叭,我发现三款喇叭所用的BMR单体竟然并非同一颗,S-400所用为46mm,S-600为85mm,S-800则是82mm,而三款喇叭所搭配的低音单体也不同。箱体虽然看似相同,其实也有细微的差异,可见此一系列喇叭的研发与制造成本肯定高得吓人。不过,我可以跟你保证,这三款喇叭的作工水准与设计概念都完全一致,没有任何妥协,用家只要放心的依照空间大小选购即可。咦?身为旗舰的S-800所用的BMR单体竟然比S-600所用者还小,这是怎回事?原来S-800上的低音单体已经改成两颗更大的280mm平面振膜单体,所以不需要用那么大的BMR单体就可以涵盖所有的频段,而且可以获得与BMR单体更一致的声波特性与降低绕射的好处。 鲜嫩活生又充满密度 一放下音响论坛300期纪念CD的第一张第一首Lakatos的「辛德勒名单」就让我听到非常鲜嫩的小提琴声响,这种鲜嫩并非单薄浅显的活泼,而是充满底蕴的深沉呼喊,Lakatos的拉奏听来像是极力压抑却压不住的悲愤,有如即将溃堤的洪水一般,搭配着幽幽的扬琴有一搭没一搭的错落弹奏,诉尽浓郁的感情。在这么浓烈的气氛下,小提琴听起来会紧绷吗?一点也不会,琴音厚实却不呆滞,紧密却不会模糊,线条清晰却依然轻松,让我对S-800的印象大好,决定用更高难度的曲子挑战它。接下来的第二首一开头的吉他声响听来一样有着高密度又宽松的质感,到后段女声出来,伴随的管弦交响立刻拉出一个宽广无垠的音场,最后的齐奏更让人感觉豪气干云的磅礴气势,够劲!接着拿第七首的钢琴考验S-800的各频段均衡度,聆听这段音乐的时候,让我非常惊讶的是在钢琴声响还没出来,S-800所传出来的细微振动立刻让我感受到现场空间感,为何我以前都没听到?因为喇叭的中高频都被箱体的细微振动吃掉了。而且你可别忘了我的聆听位置距离S-800大约有5公尺,你说S-800的细节是不是多到吓人?除此之外,高音晶莹中音饱满低频扎实,高低音域完整呈现出钢琴该有的颗粒感,不仅明确,还很一致,更会随着钢琴家运指而变化,无疑是顶级喇叭才有的水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