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对魏碑书法的学习和认识

 嬴城山人 2016-02-26
魏碑书法是南北朝时期的北朝书法,它上承汉隶,下启唐楷,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由于唐太宗李世民喜爱书法,尤其喜爱王羲之书法,以字取人成为了历代科举制度选才当官的标准和定势。人们只能按照科举制度的要求去学习书法,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一套传统的习书标准和模式,这一标准就是黑、光、亮的干禄书、台阁体、馆阁体。使书法艺术的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限制,造成了人们的审美感觉疲劳和审美习惯高度一致的结果。而对魏碑书法的大气、雄强、张扬个性的书风视而不见,从唐代始魏碑书法渐渐从人们的记忆和视野中淡化和消失,这一消失就是上千年之久。一直到清代的中后期,阮元、包世臣、康有为极力宣扬和推崇,埋没了上千年的魏碑书法才逐渐映入人们的眼帘,从此,魏碑书法才重现了昔日的风采,并对近现代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魏碑书法是由墓志铭、摩崖刻石、碑碣和造像记组成,各自都具有不同的用途和艺术效果。墓志铭是埋在墓内的方形石板,记载着死者生平和功德的刻石,由于三国时期的魏武帝曹操禁碑而造就了一门学问和一种艺术形式。摩崖刻石就是刻在山崖绝壁上的文字,现留存的有:《郑文公》、《石门铭》、《泰山经石峪》等,这些摩崖刻石都是北魏时期的著名石刻艺术,远远望去,非常壮观古迈,已与大自然浑为一体并完美的融合了。碑碣是立在墓前和地面上的长形石板,方为碑,园为碣。造像就是古代宗教偶像的通称,主要指的是魏王朝从山西大同迁都河南洛阳时,在建造龙门石窟所形成的书法艺术形式,这些题字和像记是刻在佛像周围的文字,共有三种类型,一种是摩崖造像,一种是碑式造像,一种是四面造像。
  魏碑书法涉及的面,既宽又广,但也十分繁杂。许多专家、学者和书家经过数年的不断研究和探索,将有一定艺术含量和学术研究价值的碑刻挖掘出来并呈现在世人的面前。如《张猛龙》等碑刻、《张黑女》等墓志、《郑文公》、《石门铭》等摩崖刻石、龙门二十品的《始平公》、《孙秋生》、《杨大眼》、《魏灵藏》等造像记都是尚好的学习范本,这些正统的魏碑书法已成为众多书家和爱好者学习和研究的首选。
  今天,魏碑书法已得到当代书家和爱好者的普遍关注。由于历史的原因,魏碑书法没有被人们所重视,人为地形成了断层。自从阮元的《南北书派论》和《北碑南帖论》始到现在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可以说,魏碑书法既古老又年轻,对魏碑书法的研究才刚刚开始,这座非常有价值的书法艺术宝库,正等待着有志于魏碑书法研究的专家、学者、书家去认真挖掘、研究和创作。魏碑书法研究和创作之路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走愈宽,会逐渐得到世人的青睐,会不断吸引着更多的书家和爱好者加入到研究和创作行列中来。
  魏碑书法在当代书法创作中,已得到众多书家和爱好者的喜爱。这是由于社会的文明进步,人们的思想意识已呈现出多元、活跃、开放的审美理念,这些变化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变化的。魏碑书法质朴、古拙、大气、富有变化的色彩,无意识暗合了书家审美、抒情、多元、表达的内心世界和价值取向,魏碑书法自然而然地得到当代书家和爱好者的青睐,成为了学习、取法、吸取养份的主流书体。
  当代魏碑书法创作的走向,已呈现出新的创作态势,逐渐从单一的书法创作中解脱出来,朝着碑帖融合的多元化路子迈进。通过书家和爱好者不断研究和不懈努力,会创作出与古人不同理念,不同面目,不同形式的书法作品来。这是时代的要求,时代的呼唤,时代赋予书法人的历史使命。从事魏碑书法研究和创作的书家,要自觉承担起充满挑战、充满希望、充满创新的重任,使魏碑书法在当代书法创作中迸发出崭新的、鲜活的、更加茂盛的生命力。
  魏碑书法发展到今天,研究和创作队伍在不断壮大,已涌现出许多对魏碑书法研究和创作的优秀书家,他们中间大多数人都经过科班学习和专业培训,得到专家、学者的言传身教,受到良好的高等教育和传统熏陶。由于他们储存知识结构是综合的、思维构成是多元的,笔墨语言是丰富的,个人风格又是多变的。他们在创作中,将魏碑与唐楷融合,和行草架接,同隶书和汉简碰撞,已创作出有新意、有想法、有创新成份的作品。得到了许多学者、专家的好评。他们的研究和创作成果,为魏碑书法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绿色通道,我们可沿着这条通道继续走下去,争取在魏碑书法领域中做出优异的成绩,为魏碑书法能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倡导魏碑艺术化并不否认唐楷艺术化,也不否认汉隶艺术化,倡导魏碑艺术化并不否认曾经为魏碑书法作出努力的前辈和正在研究的学者的艺术化。倡导魏碑艺术化运动,是对魏碑在中国书法史中的地位的重新评估,是对唐以后至今的中国书法史的填充,是对清代碑学运动对魏碑的误读的一次校正和发展。倡导魏碑艺术化,并不是魏碑书法原来缺少艺术因素,我们现在对其进行了装饰或者追加,使之具有艺术的特征,而是我们在对它进行更深更透彻的解读中,发现它的艺术内涵是如此的丰富。对于魏碑艺术化这一名词,如果只是对其进行概念性的分析和研究显得肤浅和单薄,只有通过对它的内容进行全面了解,我们才知道魏碑艺术化的真正意义。
  考察汉字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在它的各个发展阶段都有新的字型体式推出,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这种独特的字体更新机制是汉字历数千年而长葆青春的重要原因之一。
  甲骨文是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汉字,锲刻在龟甲、兽骨上。其后由于需要将文字铭诸钟鼎以垂久远,载体的材料变了,书刻的工具、手段变了,字体也就一变而为金文古籀大篆。嬴政统一六国,政治上要求文字[书同文],于是小篆出。但小篆书写速度慢,不便日常应用,因而同时又出现秦隶。进入汉代,秦隶获得飞速发展,进一步演化为汉隶、汉简(汉隶的快捷写法,相当于与楷书配套的行书)、章草(汉隶的草书体)。但这并没有完全满足人们对文字的要求,所以到了汉末,今隶(即楷书)、行书、今草又先后交错着应运而生。
  从上述汉字形体流变的过程来看,汉代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关键时期,篆、隶、楷、行、草各体都在这个朝代使用。从艺术角度讲,汉代是诸体纷呈、五彩缤纷的书法博览会;但从实际应用角度说,这种少见的繁荣景象正意味着激烈的竞争和淘汰。
  楷书,在这场竞争和淘汰中被人们最后选中,虽然它诞生较晚——文献记载说汉末王次仲作楷则,但王的字并没有流传下来,我们能见到的比较可信的早期楷书作品是三国时钟繇的书迹,钟生于后汉,说他是汉人也未尝不可。
  楷书要代隶书而成为新的规范字体,必须要具备三个条件:一要保持隶书严谨、规范的特点,否则便不能进入社会书面语言交际;二要比隶书简捷,三要比隶书更易于进行美的追求。楷书正是占据后出的优势,得以对照隶书的不足,充分地按照这三个条件塑造自己而取胜的。楷书取代隶书是一种发展的必然。
  那么,为什么楷书成为标准的汉字通行字体之后,一千多年,没有再产生出什么新的字体来取而代之呢?这种现象说明楷书已经发展到了相当成熟、完备的高度。
  楷书首先对大篆、小篆、汉隶、汉简、章草等各书体的笔画进行高度的概括,提炼出一套极为精简的基本笔画:点、横、竖、撇、捺和提、折、弯、钩等几个常用的笔形,做到以简驭繁而又基本不失原造字之旨。进一步,楷书还确立了各种笔画的标准形态,使得汉字的形体空前规范。尤其在笔画的穿插、组合和各类偏旁的结构方面,楷书做得相当精密、合理。如独体字的方、圆、长、扁、斜结构,合体字的左右、左中右、上下、上中下、左右下、上左右、左上下、上下右、全包围、半包围结构的平正、斜倚、均衡、交错、揖让、避就等等关系,都各有其法则,既合乎科学性的要求,也合乎艺术性的要求。应当承认,楷书是长期使用汉字实践的产物,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智慧的结晶。我们不能简单地以所谓辩证观点认为楷书的成熟、完备必然导致窒息和僵化而被最后废弃,这样的观点实际并非真正辩证。
  汉字形体流变到楷书,确已长期固定。但这种固定只是一种抽象形制的固定,至于落实到书写,则又是另一回事情。譬如人类五官的位置、构造久已不变,但这并不意味着千人一面。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这才算得上辩证观点。
  楷书形成初期,大家都围绕改革隶书进行探索,前提一致,成果也必然相差不远。所以,钟、王的小楷颇相近卜大、小二爨相,去无几,北魏各类刻石的笔画、结字都有明显的共同点——这就是时代的共性。
  然而,每个人的教养、学问、阅历、识见、品格、情趣以至于书写习惯有所不同,写出的字也必然不会一模一样。有人的楷书以平正见长千有人的楷书以雄奇著称,有人的楷书以典雅得誉,有人的楷书以秀丽邀赏。——这又是艺术的个性。
  在北魏前后的这一时期中,楷书的时代共性是强烈的,艺术个性又是千姿百态的。它们构成了中国书法史上楷书的第一个高峰——魏碑。时代经隋至唐,楷书又出现了另一高峰——唐楷。这都足以说明楷书并非一千多年静止不变。
  相对魏碑来说,唐楷是一个进步。但是由于随着唐楷而来的[馆阁]之风愈刮愈烈,由宋元至明清,人们对馆阁体的逆反心理逐渐加强,遂有了清代碑学的反思,有了尊魏卑唐之论,人们开始回头向魏碑去寻求营养。平心而论,魏碑古拙简朴的逸趣确为法度精严的唐楷所缺乏。人们的追求从唐楷转向魏碑,说明魏碑的艺术魅力含蓄深厚,在过去尚未被全部发现和认识,是一座沉睡了几百年的宝藏。降至于今,书界似乎形成了不成文的规定:在写了唐楷之后,如不再加上魏碑的器宇,便不能脱俗,便不够层次。这固然与包世臣、康有为等人的大力倡导有关,但恐怕主要还是因为魏碑本身确有唐楷不可及处。
  北魏楷书墨迹传世绝少,容易得见的是碑碣、墓志、摩崖、造像记等石刻文字,其中尤以墓志为多。由于魏碑书体肃穆端严,非常适合书写碑碣、墓志,所以直到隋唐,还有一些人仍延用魏碑体写碑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