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百年前大埔百侯山村 出“解元”张翱!

 ABC328 2016-02-27

上面蓝色字即可免费订阅大埔新闻


张翱(1785-1819),乳名诜羽,字思飞,号仪坡,谥文敏,大埔县百侯镇南山村人,清朝翰林。



23岁那年,张翱参加嘉庆十二年(1807)丁卯科乡试中解元(第一名)。30岁参加嘉庆十九年(1814)甲戌科会试中第十一名;殿试中二甲进士第五十七名,选翰林院庶吉士。嘉庆二十二年散馆后,任工部屯田司主事,诰授奉直大夫。嘉庆二十四年七月十七日病逝于北京官舍,年仅35岁。



民间有关他的传说故事很多,为世人所熟知的这里不提,现补述二则有关张翱的故事 。


公孙五进士


张翱自幼聪明过人,有神童之誉,因此也很自负,有点瞧不起别人。有一次,其外祖父杨仑(贡生)带他到百侯杨氏祠堂去拜祖。杨氏是科甲门第,祠堂里密密地挂满了功名荣匾,有名的“一腹三翰林”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张翱一开始也认真地一一细看,外祖父便问:“翱仔,你喜欢哪一块呢?”张翱骄傲地说:“我要的这里都没有(意思是要超越这些)。”外祖父知其才智过人,但未免有点自高自大了。当时他也没说什么,认为有雄心壮志超越前人,也是好事。


后来,张翱果然中了解元、进士、翰林,但这些功名在杨氏祠堂里都有。当初说是要杨氏祠堂里没有的,大话又说出去了,收不回来了,那怎么办?只好来个虚名的“公孙五进士”,即把外祖父那边“一腹三翰林”的四进士(进士杨之徐加上三个儿子都是进士)搬进来,凑成五进士。这事虽然有点风马牛不相及,但“公”与“孙”是有联系的,外祖父那边的上代叫“公”是不会错的。张翱别出心裁,知道自己姓里的实力不够,把外祖父那边的人马也搬过来应付一下。虽有攀附之嫌,但似乎也是灵活应用,让人不容置喙。


南山与南塘


张翱中了进士后,在点翰林时,要进行殿试。皇帝见他才思敏捷对答如流,便问他是哪里人氏。张翱当然知道自己是广东大埔南山人,但觉得“山”字太俗,不大好听,怕皇帝会笑他是“山货”、“山巴佬”,便假称自己是“南塘”人。说出来以后,张翱也知道自己失口,但又不好更改,便任其自然。对此,皇帝心想:“深山还可以藏猛虎,池塘难出大蛟龙。”这是地方条件所限也,只是替他感到有点惋惜。据说,张翱没中状元与英年早逝都与此有关。不过,这些都是传说,也没有什么科学根据,只可作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


张翱诗词赏析

《夜遣怀》


  暮云四顾正茫茫,疑雾疑烟接大荒。

  一夜风声千叶雨,半船月色五更霜。

  愁中借酒添新梦,客里逢人话故乡。

  水驿山邮都日记,零星检点付诗囊。


  诗中对仗工整,格调清新,意蕴沉藉,情景交融。



《七律·咏项王墓》


  叱咤风云盖世雄,万夫辟易霸江东。

  八千楚甲亡嬴氏,百二秦关属沛公。

  渔父渡连秋草碧,美人泪洒杜鹃红。

  萧萧七尺残碑在,古木寒鸦夕照中。


  这首诗笔力遒劲,气魄雄浑,辞藻华美,文采斐然。


  张翱诗笔:客家乡村恍若仙境


  而在其独具匠心与创意、绚丽多彩的诗笔之下,客家乡村的薄岚浓雾、幽竹苍松、山光水色或风土人情等,更显得灵气闪烁,妩媚神奇,恍若仙境,胜似蓬莱。读者不妨仔细品味他的《南山八景诗》,合计八首,仅录二则。其一:


  罗列青山一幅横,天然屏障自铺平。

  连环烟雾为关锁,旋绕云霞作带萦。

  雨后萤光飘点点,风前柳絮落盈盈。

  几时皓魄临高廓,如到今吾不夜城。


  (注:小标题为“西廓晴霞”,“西廓”是指廓山嶂,屹立村西,气势嵯峨。)


  其二:


  一带长江水接天,层霄宝塔与云悬。

  孤松落径风飘日,疏竹穿篱雨扫烟。

  鸟语斜阳钟报夜,笛吹晚渡夕留船。

  不知古寺人何处,欲问山僧解化缘。


  (注:小标题为“宝塔横舟”,“宝塔”为村北的宝华塔,登临可观村中全貌。)

来源:梅州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