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早在唐代杜甫就告诉我们,韭菜就是招待客人的上品,而且食韭菜的好处也非常多,到春季不妨多吃一些春韭,不但可预防习惯性便秘和肠癌,还可将消化道中的某些杂物包裹起来,排出体外,所以在民间还被称为“洗肠草”。
食物自私到韭菜盒子这个份上,不多见,然而自私的食物都是好吃的。韭菜盒子必须是独自一人偷摸享用的东西。
公共场合没有多少人好意思当众大嚼韭菜盒子,就连和最亲爱的人也很难一同分享。亲生母亲即使愿意做给你吃,也未必不嫌弃那一口韭菜味儿,和不经意闪现在齿间的绿色。
我想人们在遇到每一种食材时,都应该感谢大自然的馈赠吧!韭菜无论颜色还是味道,都和面食是绝配。它本身适应性强,容易生长。春天的雨水浇一次就蹭蹭蹭长一茬,割都来不及。
容易养活又好吃,这是多神奇的的事儿啊。
切韭菜的声音也好听,歘(chuā)、歘、歘、歘,跟能试出刀锋多利似的。切成小段的韭菜在一边乖乖被盐腌着,为的是浸出水来,韭菜包进面皮里时就不至于把面皮浸湿了。
等到鸡蛋被炒熟、粉条被泡软再被切碎,就可以和阉了好久的韭菜和在一起了,撒点盐,爱吃辣的搁点辣椒面,我们那里产小磨香油,不少人爱那芝麻压榨出来的香味儿——这样一搅拌,馅儿就做好了。
还有人喜欢韭菜豆腐馅的,把老豆腐切成半厘米见方的立方体,和韭菜、粉丝或者粉条掺在一起,再撒盐等佐料,也好吃。我最爱吃。
和面是我们那里几乎人人都会的基本做饭技术,谁让我们那里产小麦呢?
和好的面擀成有两三个饺子皮那么大的面片,包好调配好的馅料,边缘压出花纹来,一是好看,二是和饺子有区分,三是这样可以让韭菜盒子的边缘更紧。也有包成长方形的韭菜盒子,面皮厚薄保持一致,口感没有多大区别。
包好的韭菜盒子直接下平底锅炕(第四声,方言,动词“烤”的意思)。
对了,锅里不放油,直接炕,这是做韭菜盒子的精髓。
平底锅必须是大黑铁锅,加上适当的火候,这样能炕出面粉的香味来,那是粮食天然的清香,完全没有油腻感;也会让面皮和铁锅贴合的地方炕出焦黄一片的“焦铬渣”,嚼起来又香又脆。
好多人会在韭菜盒子的馅料里加虾米,这做法洋气,但是其实作为一道面点,韭菜的鲜味就够了,加上豆腐、粉条、鸡蛋等等做配角,盐、辣椒粉或者最多来点小磨香油勾连,压根不需要额外再来个画龙点睛的角色。还加虾米,怎么不再搁点干贝进去呢?
年轻时候爱浓墨赤酱、鲜香刺激,现在只喜欢食材本身的味道了,味精酱油都消受不了——你嚼到韭菜盒子离大铁锅最近那一块的“焦铬渣”,馅料和着面皮进了唇舌之间,喝一碗香气扑鼻的小米粥,这顿早餐,敦厚朴实,令人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