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在大杂院的日子

 RK588 2016-02-28

“大杂院”的意思就是“大而杂乱的院子”。大杂院在中国很多城市都有,但主要集中在北方,又以北京最为典型。在已过去的近半个世纪中,大杂院可以说是北京居民最主要的居住类型之一。


其实多数大杂院原来也是四合院,是一家人居住的院子。20世纪50年代以后,北京城人口逐年增多,独门独户的四合院终于抵挡不住人口的蔓延和渗透,原本一家一户居住的院子便挤进了几家、十几家甚至几十家住户,这就成了人们常说的大杂院。


有些东西,伸手可得的时候不觉得它有多好,失去了才知道它的珍贵。比如过去咱们谁家都有,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街坊邻居。


北京人传统上是很看重邻里关系的,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住过四合院的人都有这体会。

街坊邻居们,整天生活在一起,互相都有照应。谁家赶上红白喜事、或者有病人了,街坊们都主动搭把手。


院子里的水管旁可是最热闹的地方。一到做饭的点,有洗菜的、淘米的、洗衣服的、接水的,邻居们就在水龙头旁聊开了。


做饭的时候,各家炉子上都飘出了饭香。邻居们相互间都问问:“今儿个您吃什么啊?”遇到有的人家改善生活,做点好吃的,首先想到的是要给邻家的孩子先送点过去,让孩子们都尝尝。在大杂院里长大的孩子,小时候都吃过不少别人家的好吃的。


到了饭点儿,大杂院的女人们倾巢出去,照顾邻居的菜摊儿生意。围在一圈儿下象棋的老爷们儿们通常准备散伙儿回家吃饭了,顺道儿买点儿凉菜,在等着自己媳妇儿做饭的间隙喝上两盅儿白的。


吃完饭,老爷们儿一起杀杀棋,旁边少不了抽着烟观战,当然从旁指挥的。夏天的夜晚大家一起聊天乘凉。


一到过年过节,各家都互相走动,拜年的、送好吃的,真正的亲戚都做不到的,邻居们办到了。就是平时也是,谁家弄点好吃的新鲜物儿,光送街坊就去了大半儿。您还甭说,这才滋润,北京土话,这叫老太太喝豆汁儿——好稀!”


同院的孩子形影不离,三五成群结成伴儿,一起说着闹着上下学。

小时候的院子,在孩子们的眼里是很大的,有可以跑的小胡同,有可以在夏日里乘凉的大树和葡萄架儿,有可以串门的许多邻居。


大杂院是孩子游戏的乐园,任何一样东西大伙儿都能一起玩上半天,跳皮筋、跳房子、欻拐、打仗,哪样游戏都不缺玩伴儿。


大杂院里四邻说话的声大点,满院子儿都能听到。谁家要是吵架了,不缺劝架的。


北京胡同里的人厚道本分,大杂院的住户职业各不相同,性情千差万别,学识互有长短,天长日久,难免马勺碰锅沿,但住惯了的人们多半会选择忍让和宽容。


大杂院还有很多故事,可以分享一下您有关大杂院的故事。随着危旧房的改造,大杂院总有一天会彻底成为历史的陈迹。但大杂院里的市井文化不会被历史所遗忘,不会被曾经在大杂院里居住过的几代人遗忘。


欢迎投稿:i49ch@qq.com

四九城微博:“北京-四九城”

四九城微信平台(sjcher)。

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关注四九城,欢迎您回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