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悦读 | 让80﹪的学生“很喜欢”:接受不完美的精彩!

 Purefact 2016-02-28


每到期末,学校都会进行一项民意调查,在每个班级随机抽取10名学生,让其从“很喜欢、喜欢、满意、不满意”4个选项中勾选一个,用来评价某位教师。这项调查,是否有促进教学、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暂且不谈,但可以肯定的是,学校的初衷是好的。

去年,我获悉有几个班的孩子100%选择了“很喜欢”来评价我,我闻言笑了一下,但也只是笑了一下而已。

说实话,对于这种评价结果,我是不大在乎的。


倒不是我狂妄自大或妄自菲薄,而是多年的经历,让我渐渐看透了“外在评价”的虚无——无论这评价来自官方,还是民间;无论来自领导,还是同事;无论来自学生,还是家长;无论来自现实生活,还是网络……

读师范时,我是班长,因为带领同学抗议学校的不合理制度,惹怒了班主任。在班主任将我撤职之前,我就提出了辞职。这次经历让我暗下决心,如果以后成为教师,永远不做自以为是、目空一切的教师,要自觉地站在学生立场。



在中学教书的4年半时间里,我曾担任学校团支部书记和教科室副主任。行政工作的烦琐蚕食着我的自由时间,于是,我果断地辞去职务,安心做一个普通教师。这个选择让我越来越清晰地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想成为一个怎样的教师。

在新浪博客行走4年多,好评和差评,若算总量,大概是“数以万计”了。遇到好评,固然感念电脑背后那敲打键盘的人的真心诚意;遇到差评,也知道人家未必就是心怀叵测。我在乎的是那些文字、那些发出的声音是不是内心真实的表达。

所以,从根本上讲,我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良民”,不会逆来顺受,也不会唯唯诺诺——当然也就不会希望自己的学生和孩子,“听话”和“服从”。这种对于真理和常识的坚守,使我常常可以超越自己的得失,去做对的事情。

比如今年的学生民意调查,我不再是“100%”的得分率,而降到了80%。我笑了,坦然而且欣慰。



我坦然,因为学生逐渐有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而不是教师权威控制下的“提线木偶”。

我欣慰,孩子们可以大胆地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不必担心遭遇我的“另眼相看”。

100%是可怕的!

100%意味着没有异己,意味着没有分歧,也就可能意味着专制、压制,意味着在“步调一致”的集体中消弭了个体的节奏和旋律。

作为教师,尤其是一个深受学生欢迎和信赖的教师,一定要经常提醒自己,别沉醉于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更不要因为沉醉而沉迷,甚至因为沉迷而不能容忍不尊敬不爱戴的学生存在。

我不追求100%的完美和精彩,那是枷锁,也是陷阱。我喜欢且享受这80%的“很喜欢”,我尊重且欣赏这20%的“喜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