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奥斯卡提名的常客,“小李子”虽多次提名,他的小金人之路却显得异常艰辛。莱昂纳多于19岁拿到了第一个小金人提名,开始了漫长的冲奥之路。陪跑22年,终于抱回小金人,可为何会等这么久? 小李子当年凭借《泰坦尼克号》火了,成为了“全球偶像”。尽管《泰坦尼克号》成功了,但它的剧本极其苍白无力。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授予《泰坦尼克号》几乎所有的奖项,唯独保留了最佳剧本奖,甚至连一个提名都没给。没有一个演员因为无力的剧本而获得奥斯卡奖。你可以全心全意演出,但是如果剧本不好,你的对白和角色就会软弱无力。奥斯卡的从此门默默的为他关上了。 一部电影都没有被最佳剧本奖提名,怎么会获得最佳影片奖呢?它之所以获奖,是因为它凭借2.5亿美元的特效投入、史上最庞大的广告预算以及史上所有电影中最多放映场次(最多影院上映)击垮了大众,使他们屈服。 但是《泰坦尼克号》呢?嗯……确实并不怎么样。 这并不是对卡梅隆先生的抨击,他是一位经验丰富、极其成功的编剧和导演,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世界之王”。相反,我只是指出即使是《泰坦尼克号》这样史上经济效益最好的电影,也可以改进。所以,我会“改进”它。 让我们来看一看《泰坦尼克号》的三大故事要素:主角和他的地位或职业、人生转折事件,以及主角的缺陷。 《泰坦尼克号》的主角是谁?事实上这一点并不明确,要么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演的杰克,要么就是凯特·温斯莱特饰演的露丝。这种情况很难断定主角的缺陷,但是为了方便论述,我们假设主角是露丝。 她的缺陷?噢,这里我们又遇到了另一个难题,因为她有一身缺陷。她是个娇生惯养、喜怒无常、不成熟、爱发牢骚、叛逆的人。而且,她被她的母亲说服,打算为了金钱而不是爱情嫁给一个男人,所以我猜想这里就有某种缺陷(我想到了出卖灵魂)。然而,从一开始,露丝反抗她的母亲,明确表示她不想嫁给那个有钱人。她尽一切努力去破坏这场婚事,做事不够成熟或者说欠考虑,对她的未婚夫不够坦诚。她偷偷地跟在他的后面,令他难堪,而不是勇敢地告诉他真相。 现在,选择一个缺陷吧。为什么拥有不止一个主要缺陷会造成难题呢?因为,在一部好剧本中,主角的缺陷构成故事的基础。主角如何改正缺陷或者成为它的牺牲品就是故事。它要通过整个剧本来说明。因此,如果你的主角有比如说五个主要缺陷,就像露丝一样,会怎么样?要么你并没有恰当地处理解决所有问题,要么你就制作出了一部十小时的电影,试图处理这些缺陷引发的所有故事线。这就是剧本之所以并没有得到高度评价的原因——故事的几个主要元素不确定,包括主角是谁、缺陷是什么,虽然电影本身受到了好评。 这至少向我们提供了需要改进的两个方面:主角和缺陷。让我们继续分析高概念电影的第三个主要元素:人生转折事件,它迫使主角在她的缺陷与机会之间作出选择。 实际上,电影中只有两个主要事件。露丝爱上了杰克,以及轮船沉没。 轮船沉没事件直到电影最后部分才发生,不能成为有效的人生转折事件。同样,由于她的缺陷是什么这一点不清楚,很难理解轮船沉没或者她与杰克相爱这两个事件是怎样迫使露丝在她的缺陷与某个机会之间选择的。而且,那个机会是什么也并不明了。 但是,这个剧本中也有一个高概念元素。两个人在泰坦尼克号的处女航中相爱。它很强烈,虽然没有第二幕、第三幕的展开。因此,让我们运用我们的准则,塑造一个更有力的主角、缺陷以及第一幕事件。 我们已经设定露丝是主角。她的缺陷?我们假设她的缺陷是她为了金钱放弃了唯一的真爱。假设为了金钱而结婚是她的决定(而不是她的母亲的决定)。我们就清楚了,那是她的缺陷,不是她母亲的。她不是破坏与其未婚夫的婚约,而是千方百计地把它转变成真正的婚礼,这样她就可以成为一个贵妇人,而不是一个种土豆的爱尔兰贫农的妻子。 谁是反面角色?我想,可以是她的未婚夫。或者,这个故事可以设定成反面角色与主角的盟友是同一个人。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在爱情故事中,比如《当哈利遇上莎莉》。 那么,我们假设杰克既是反面角色又是主角的盟友。他反对主角将自己出卖给她有钱的未婚夫。他也是帮助她克服缺陷的最佳人选,她的缺陷,即贪婪,源于绝望和贫困的境况。 好了,《泰坦尼克号》的另一个问题是,这两个稚嫩的年轻人之间的爱情发展得太快,令人难以相信,特别是考虑到他们还不够成熟,没有阅历。我们把这一点也修改了。假设露丝年龄稍大一点,也许在25岁到30岁之间。她已与一个富有的美国人订婚。他们登上泰坦尼克号,这个有钱的未婚夫打算带她回国,举办美式婚礼。 当他们登船时,露丝看到下层社会的乘客,其中很多爱尔兰人,像放牛一样被成群赶到船上,她感到不安和愧疚。接着她看到了他:一个与她年龄相仿、高大、粗犷而英俊的爱尔兰人。这就是她为了她富有的未婚夫而抛弃的恋人,是她真正喜欢的人——用心喜欢,而不是为了钱。此时,舞台搭建好了。露丝和她的恋人之间的爱情已经存在,因此我们不必担心这个明显的事实:船上几天的时间太短,不足以发展一段可信且深刻的爱情,特别是刻骨铭心、超越生死的爱情。 于是,冲突发生在露丝的爱情与贪婪之间。 另一个冲突也已经建立起来:在我们新版本的《泰坦尼克号》中,露丝并非出身于陷入困境的家庭,而是来自与她的恋人一样的下层阶级家庭。 我们的主角下意识地选择抛弃她的阶级,以及那个阶层的人们,包括她的恋人。然而,她的恋人来了,不仅代表着被她抛弃的爱情,还代表着被她摒弃的人民、国家以及社会阶级,她为获取财富而假借了爱情之名——其实她并不爱拥有财富的那个男人。 此时,泰坦尼克(这艘轮船)实际上有了关联。你看,在此前的《泰坦尼克号》中,这艘轮船与任何事都没有关联。沉船发生得太晚,无法构成有效的第一幕事件。没有一个主要角色与这艘船有任何关系,它与主角的缺陷也无关。然而,如果主角的缺陷是让她抛弃人民的赤裸裸的贪婪,面对着世界范围的贫穷,她登上的轮船是20世纪贪婪的根本标志,那么,在她的缺陷、轮船、她的恋人三者之间就存在着强烈的关系。轮船变成了一个象征。 人生转折事件是什么?这个事件是她发现她的恋人在船上。为什么?因为这个事件会迫使她在贪婪和与真爱在一起的机会之间作出抉择。现在背景很有感染力:她将自身命运与有钱有权的人连在了一起,她坐在世界上最豪华轮船的甲板上,而那些贫穷的乘客,包括他的恋人,则可怜地挤在甲板下部。 这是卡梅隆先生制造的对比和冲突,这一点真是太棒了。问题是露丝的选择做得太早、太轻松,她很快就跑到甲板下边与杰克和穷人在统舱一起跳舞、聚会。 在我们的剧本中,选择从来不是件简单的事。她为了保留缺陷而斗争,因为她相信她的生活依赖那个缺陷。她相信嫁给一个富有的美国人将拯救她的生活,或者至少将她从绿宝石岛乱石丛生、苔藓密布的农场的艰辛生活中拯救出来。电影的每一分钟都变成了露丝放弃她的恋人、她的人民、她的国家以及她的灵魂的有意识选择。 每当露丝看到她的恋人如牲畜般挤在底层乘客中间,而她身着华服与衣冠楚楚之人相谈甚欢时,这个时刻对她来说就成了控诉和挑战。看到她的恋人在一群贫穷、遭到恶劣对待的乘客中间,就会迫使露丝不断地在以泰坦尼克号头等舱为象征的奢华和与下等舱她唯一爱着的那个男人在一起的机会之间作出抉择。 既然露丝的恋人是一个她早已对其用情至深的人,她如此地沉浸于爱河之中就更加令人信服了。在她的恋人与成为百万富翁的妻子之间作选择让她备受折磨,也就更加可信了。我是说,让我们面对现实,究竟为什么露丝会选择一个玩世不恭、极其贫困、最大的成就是擅长吐痰的男孩,而不选择有钱又帅气的社交明星卡尔(由比利·赞恩饰演)? 在我们的新版本中,当露丝最终作选择的时候,是在深沉的爱情与强烈的贪欲之间选择,而不是在奢侈的生活和跟一个没文化的顽劣青年一起生活之间选择。我们的版本中,露丝的挣扎也发生在她的过去和将来,她的人民和她自私的欲望,以及对她的文化、国家、家人和恋人的抛弃之中。 詹姆斯·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号》中,露丝看起来像个傻瓜一样,因为她放弃可享用终身的财富,仅仅为了与一个人一时放纵,一个她甚至都不了解的人,一个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情感上都完全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给予她的人。卡梅隆先生的故事中,杰克年龄不大,又不够成熟,无法提供真正的、浪漫的爱。他本质上是一个不负责任、没有文化的顽劣青年,他们在一起生活注定是贫苦不堪的悲剧。 然而,我们故事中的杰克年龄更大些,露丝与他之间有一段真实的历史,有真正的爱。更进一步,这种爱代表着露丝的人民,她的国家,甚至她自己的家人。此时,她与这个富人在一起就会失去很多东西,整个故事会更合常理,特别是如果她最后选择穷困的恋人而不是富有的未婚夫。 将这个选择同此前在富有、英俊、有名的未婚夫和贫穷、半文盲、会吐痰的街头骗子之间进行选择的情况来比较一下。 我们的故事变成:一个有野心(以及绝望)的年轻爱尔兰女人,抛弃她的真爱,以及她的家人、国家和传统,为了金钱而结婚。她与未婚夫一起登上一艘豪华客轮,奔赴一场美式婚礼,却发现她的恋人跟着她登上船……踏上泰坦尼克号的处女航。 相比卡梅隆先生的版本:在泰坦尼克号的初次航行中,一个不谙世事的年轻女人与一个英俊富有的男人已经订婚,她并不爱他,开始与一个年轻的街头混混交往,这个人教她吐痰,跟她在汽车后座发生关系。 看一看此版的《泰坦尼克号》,各个要素多么支离破碎。你看出大纲有多么无力了吗? 转折事件是什么?主角的缺陷是什么?谁是主角?各个要素之间如何关联,如何引起与被引起,如何促进和激发?卡梅隆先生的版本中,各个要素在上述每个方面都未能做好。 这是我对《泰坦尼克号》的测试:从电影中引述一句难忘的台词。对这个问题我得到的唯一答案是:“我是世界之王!”当听到这个回答时,我总是淡然一笑。通常说话者也会红着脸,微微一笑。 |
|
来自: 昵称30252515 > 《音 频 (电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