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说苏州一碗面

 苏迷 2016-03-02
吴松巍
  苏州人的一碗面,是苏州人的骄傲。苏州人吃面,既讲究面汤和面,又讲究浇头;既讲究不同季节吃不同的面,又讲究面的各种吃法。陆文夫在小说《美食家》中写到的早上去朱鸿兴吃头汤面,生动地再现了老苏州人对一碗面的“苛刻”,可见苏州人的嘴巴有多“刁”。我对苏式面独有钟情,几天不吃就会想,天天吃面也不厌,算是面痴。不管是电视里还是微信上,只要有介绍那个地方有碗好面,就要去尝尝。去年报上介绍朱鸿兴恢复了已经失传许多年的冻鸡面,第二天早上就赶到娄门头的朱鸿兴面店一饱口福。
  马可·波罗在元代将中国制作面条的技艺带回意大利,从而传遍欧洲。日本的拉面源于中国,但人家把它改进后做到了极致,不仅在日本是代表性的大众面食,而且打到了国外。
  去年在加拿大温哥华探亲,一时馋面。儿子说市中心有日本拉面馆,但很挤,要排队。于是星期六中午早早赶去,果然排队。面馆11点半开门。我们11点15分到,门口已站了十来个人在等开门。儿子说,原来市中心只有这么一爿拉面店,生意很好,晚上九十点钟门口还有人等候。现在又开了两爿拉面店,生意同样好。面馆不大,不过30多平方米,而且操作台就在店堂里,拉面制作一览无余。面师和服务员都是日本人。和我们一同去吃面的侄子在日本呆过三年,吃了连声说正宗。我就纳闷:生意这么好,为什么面店不开大一点?儿子的解释是,日本人出来开面店都是家族,为了保持日本拉面独特的风味,他们不用外人,也不搞加盟连锁,宁可少做点生意。
  由此我想到我们的苏式面。很多老字号都采用“加盟连锁”方式扩张,虽然招牌、店堂一模一样,但是各家的味道却总有差异。我喜好某个老字号的面,但只能特指某地点的那爿店,换个地点、同样字号的面店就不能保证一样的味道。有人说,这就是中餐的特点,味道全在厨师的手上功夫。我觉得不是,是品牌管理出了问题。
  有一次,我经朋友介绍去一爿连店名都没有的弄堂小店里吃面,正好碰到电视台在采访面店老板。那个老板50多岁,不大会说话,但他说得完全是大实话。他说:我没有什么秘密,就是不怕吃苦。我和老婆每天早上3点起来,吊面汤、烧浇头。食材新鲜,作料放足,火功到家,决不偷工减料。老话说,开饮食店是起早贪黑赚辛苦钱。这话道出了传统美食的行业特点。
  侄子告诉我,在日本,有许多拉面店、寿司店都是开了几十年甚至百年的老店,店面不大但生意很好。看来,坚守传承和精耕细作是日本拉面走出国门的秘诀,而把做一碗面看作是做事业,才能成就一爿百年老店。
  每天走凤凰街,经常看到有饮食店转让装修。今天面店,明天面包房,后天可能又是黄焖鸡米饭了。门店一开就想发财,没有这样的好事。做生意要不得浮躁心态。正如冻鸡面的鸡,一定要选一年左右的草公鸡,从杀鸡、浸漂焯水到文火焐,必须要有半天时间,没有“绣花功夫”是做不出“冻鸡”味道的。做好苏州一碗面,当老板的自己首先要欢喜苏州一碗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