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艺术品市场,全球市场份额占比超过30%。2015年我国人均GDP超8200美元,意味着中国艺术品投资时代的大幕正式拉开。根据国内外专家分析推断,艺术品市场一个完整周期为7-10年。雅昌艺术品指数显示,当下艺术品投资已处于2008年后历史性底部阶段。
艺术品不是一个标准化的产品,其估值既有各自的投资逻辑,也有共性。艺术品投资价值判断有其特有的“道”与“术”。“道”是关注中华民族鼎盛朝代的代表性艺术品。这些艺术精品都秉承了中国“佛”、“道”、“儒”、“真善美”的思想传承,符合国人传统价值观和世界观。,“术”是艺术品价值判定的技术原则,即投资的“六把尺子”:稀缺性、国际认可度、功用性、艺术水准、文化属性和能够浓缩资产。
建议艺术品投资应根据投资者自身资金量来选择配置品类。操作原则上应根据资金情况:资金量大,配顶级艺术品,如古代和当代书画大师名作、海南黄花梨明代家具、清三代精品瓷器和田玉珍品;其次,可配次顶级艺术品,未来即可成为顶级艺术品,如宣德炉、宋元古籍及宋拓片;再次,可投资持续热门的品类,当代书画、紫砂、龙泉青瓷等。也包括近现代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的名家精品及获奖作品。另外,一些跨界合作和有突出文化特点的艺术品也可重点关注。
一、艺术品投资机遇首先来自于当前实体投资回报率的下降。
中国经济长期的L型底部已经逐渐成为市场共识。实体经济正面临着旧经济去产能、降杠杆和新经济初成长、融资难的困境。根据测算,目前实体投资回报率约为4%,难以覆盖融资成本(2015年3季度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70%)。从产能过剩行业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当前所处的国际形势看,这一次我们“供给侧改革”面临的挑战将远远大于1998年的去产能时期。
产融资本近几十年来的加速渗透也侧面体现了实体经济的低迷。2008年金融危机后,产融资本模式从萌芽进入成长期,尤其以传统周期行业龙头企业为代表,开始通过设立财务公司、股权投资公司、二级市场举牌以及直接通过频繁资本运作转型创投公司的模式涉足金融领域。与此同时,P2P、互联网金融等各类新金融模式也在探索中爆发。截至2011年底,央企控制的金融子企业资产规模已经超过两万亿,民营资本大鳄也开始布局产融结合的模式。
2016年是传统行业加速出清的攻坚之年,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的加速下滑将倒逼企业加速转型,除了旧经济向新经济转型,实体向金融的转型也将延续2015年的趋势,产融资本模式的扩张将进入高峰期,进一步加剧资本供给充裕与优质资产稀缺之间的矛盾。
二、金融资产收益率全面下滑为艺术品投资提供契机
我们所定义和理解的“资产荒”并非配置资产数量的稀缺,而是收益率的“稀缺”。这种收益率的“稀缺”深层次原因是受制于实体投资回报率的下降,同时也是无风险利率向下的长期趋势决定的。尽管美联储正处于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过程中,但是依然无法改变全球零利率的大趋势,中国的宽松之路尚不到半程。
总量上的流动性充裕和结构上的居民财富重配催生了资管行业的黄金时代,今天的“大资管”行业管理着近70万亿的资产规模,且正朝着五年100万亿加速发展着。这100万亿投进任何一种传统资产中都是泡沫:房地产市场正在向下的大拐点上,A股经历十年不遇的股灾后又在全球风险资产大调整中“躺枪”,债市的未来在无风险利率下行空间收窄的背景下也不再明朗,股权投资在经历2015年的盛宴后仅剩残羹冷炙。
三、艺术品投资正处于周期底部酝酿七年之痒
艺术品市场本身处于历史底部,有望开启上行周期。根据国内外经验,艺术品市场也有周期性,一个周期为7-10年。2009-2011年为国内市场高潮期,参与主体的扩大、艺术品投资信托产品的问世,使交易额从2009年的212.50亿元激增到2011年的947.50亿元,2011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艺术品市场,全球市场份额占比超过30%。2011年后艺术品市场受风险暴露、经济增速放缓、高压反腐等冲击,交易额回调明显。当前市场正处于历史底部,流动性充裕而资产稀缺、优质艺术品供给严重不足甚至下滑,配置艺术品正当时。
从雅昌艺术品指数规律来看,每次最低谷都是布局的好时机。目前已接近该指数历年来最底部时期,有望迎来上行周期,建议逢低建仓。
从国际经验看,人均GDP在达到8000美元时,艺术品投资市场加速发展;当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工业化基本完成,艺术品投资将迎来爆发。2014年中国人均GDP为7485美元,其中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等7个省市已进入人均GDP“1万美元俱乐部”。预计2015年我国人均GDP将超8200美元,这意味着整个艺术品投资市场的经济基础已经基本打好,中国艺术品投资时代的大幕可以正式拉开。
(文中玉器作品为新疆历代和阗玉博物馆典藏) ——图片为补充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