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学人文】术前谈话 l 为何谈,谈什么,怎么谈

 nmtldhy 2016-03-03


        手术之前,主管医生要与病人和家属交谈,这很重要,是必要的医疗程序。


为什么要谈话?谈什么?怎么谈?无论对于医生,还是对于病家都应该有正确的态度。

 

谈话通常在术前一两天或手术方案确定之后。要把病情做个回顾(或复习),关于诊断和鉴别、手术的适应证及手术方式的选择,会特别谈到手术可能遇到的情况或可能发生的问题等,一一告之,知情同意。

 

有的病家当术前谈话之后,疑窦丛生,顾虑重重,甚至不敢接受手术了,这里有医生的表述问题,也有病家的理解问题。比如,大夫会将从麻醉开始到手术之后,可能遇到的情况一一道来:麻醉可能发生意外,术中可能大出血,脏器可能被损伤,术后可能发生感染,甚至小到切口长不好,大到死在手术台上……

 

的确都可能发生,的确应该交代,的确一般说来发生的严重情况并不多。所以既要交代清楚明白,又不能把病人吓住,最好的做法是:

 

首先要把可能发生的问题分析出来,大致的几率如何,特别是防范的措施和应急的准备要做得充分。使病家既充分了解理解,又充满信任合作。

 

所谓坦诚换来理解,严谨换来信任。?

有些问题则必须严肃认真地与病家讲明协商,如肿瘤极有可能切不尽,性质尚难判定(即使开腹之后,冰冻病理初检),切除脏器的可能和决定,假肛或造瘘之可能与必要,以及病情危笃、抢救风险、成功的把握不能估计或预料……凡此种种,也是不能轻描淡写、虚晃而过的。

 

强调问题的严重性,不是推脱责任,不是担心“秋后算账”,而是强化责任,是重视或谨慎的表现。病家的理解与合作,会给医生带来信心和力量。反之,也使医生犹豫不决,缺乏自信及丧失克服困难的勇气。有丰富经验的临床医生和通情达理的病家的术前谈话应该是友善、理性、和谐的,这也必将有益于病人的治疗和结局。

 

记得著名小儿外科专家张金哲院士说:

 

“术前谈话与其说是说服病家接受手术,不如说请他们审核你的决定是否符合逻辑。”

 

也记得一个病家告诉我:“谈话让我明白了你们的周密计划、完善准备和良苦用心。我们全家信任你们、鼓励你们,就像是对出征将士的期许。”

 

 


 谏言,荐书



 


 本周编辑:计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