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诗意千寻瀑 — 林徽因的诗与情 (罗雅馨) 被称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家”的林徽因,不仅在建筑研究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她在诗歌中流露出的才气与情怀也让人不禁赞叹。她的墓碑上写着:这里埋藏着林徽因,她是建筑师、诗人和母亲。金岳霖为她写下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然而,自古才貌出众者,尤其是女性,总难免成为舆论争相议论的靶子,大肆吹捧者有之,极尽贬黜诽谤者亦有之。只是大众似乎更着意于绯闻轶事、流言传说,一时尊奉其为女神,捧花高歌,一时以“绿茶婊”侮辱谩骂,唯恐避之不及。评论繁杂纷纭,可真正仔细研读其作品者却少之又少。这不仅是对女性评论的不公,更是对林徽因本人极大的不尊重。脱离作品的妄论是荒诞且不负责任的,只能如浮萍般飘摇流离。唯有独立进行阅读与思考,走进真人,观摩作品本身,方能不带偏见地避免沦为人云亦云的乌合之众。 在新诗史上,关于林徽因的笔墨甚少,更多的,是作为新月派代表人物被匆匆提及,或者,被牵扯到与徐志摩的儿女情长中。但林徽因的诗歌与诗情,恰恰是她人生中浓墨重彩且相伴一生的华章,断不容被草草总结甚至忽视、遗忘。吟诗读人,方不辜负历史馈赠的诗意。让我们顺着诗篇之流,追溯诗意盎然的林徽因。
林徽因的诗如温酒,醉而不烈;如清泉,甘而不腻,如潺潺小溪,婉转动听而不嘈杂喧闹。她的诗中,住着一个温婉细腻、纯真自然的少女,不时观赏和亲吻着自然,在自然中寻找与自己情感相契合、相感动的点点滴滴,将情与自然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在她的笔下,“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夜夜的月圆”、“雪化后那篇鹅黄”、“新鲜初放芽的绿”、“一树一树的花开”、“燕在梁间呢喃”这些自然的意象被用来描绘她心目中集爱、暖与希望于一身的“人间四月天”:她携想象遨游,带上活泼俏皮的天真,将那神的笑、美的笑、诗的笑、画的笑转变成“艳丽如同露珠,轻软如同花影”的甜蜜涌进我们的心窝,区区几行字就把“水的映影,风的轻歌,云的留痕,浪的柔波”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不觉心下阵阵温暖。拱立的大树与浪漫的草花驱赶了寂寞,她感谢每早云天在树梢上盘旋的飞鸟,欣赏与自己每晚对话的西山最好的夕阳。 古时易安笔下有“见客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而徽因诗中亦有“这一定又是你的手指,轻弹着,在这深夜,稠密的悲思,我不禁颊边上泛了红,静听着,这深夜里弦子的生动”的少女情怀,她不遮遮掩掩地躲藏,而是真诚地、含蓄委婉地表达内心的颤动,着实可爱。她甚至坦率地喊出“如果你是五月,八百里为我吹开蓝空上的霞彩,那样子来了春天,忘掉腼腆,我定要转过脸来,把一串疯话全说在你的面前!”看似柔弱的她,对爱情的果敢、坚定与执着却铿锵有力。 关于林徽因的传记与注解中不乏美丽与哀愁二词,的确,清丽之貌、出色之才、婉转之傲、玲珑之心岂会轻易湮没于时光的尘埃中?她的美体现在举手投足之间,闪耀在思想的火花和字里行间中,永不黯淡,永不枯萎。她尽情地抒写惊讶与欢欣,只求“献出我最热一滴眼泪,信仰,至诚和爱的力量,永远膜拜,膜拜在你的美面前。” 至于她的悲苦忧愁,和她的生活、情感经历以及她那敏锐性的心分不开。可她到底在忧什么又为何而愁?“是这渺茫江边淡泊的天;是这映红了的叶子疏疏隔着雾;是乡愁,是这许多说不出的寂寞;还是这条独自转折来去的山路……是什么做成这十一月的心,十一月的灵魂就是谁的病?”悲凉的季节,惨淡的风景,诗人孤苦寂寞、无所适从的心,都是诗人愁苦的引子。等到日渐秋深,她发现“秋天爱的是那不经意的零乱!但是秋天,这秋天他撑着梦一般的喜筵,不为的是你的欢欣:他撒开手,一掬璎珞,一把落花似的幻变”后,竟叹出“还为的是那不定的悲哀,归根儿蒂结住在这人生的中心!”她忘却了自己疾病缠身之痛,而是在乱世中悲叹“疑问抵不住简单的残酷,再别要悯惜流血了哀惶,趁一次里,要认清造物更是摧毁的工匠。” 理想与现实有着太大的隔阂,她在提出“虽说千万年在她的掌控中操作,她不曾遗忘一丝毫发的卑微。难怪她笑永恒是人们造的谎,来抚慰恋爱的消失、死亡的痛”之后,却无力又无奈地叹“但谁又能参透这幻化的轮回,谁又大胆的爱过这伟大的变换?”强大落差留给她无尽的失望、痛苦、矛盾与挣扎,她甚至问道“现实的背面,是不是现实,荒诞的,果属不可信的虚妄?” 时间始终是文人墨客们亘古不变的话题,林徽因亦于春去之时感“春时你留下多处残红,翩然辞别”,秋离时又感“现在连秋云黄叶又已失落去,辽远里,剩下灰色的长空一片,透彻的寂寞,你忍听风独雨?” 林徽因虽忧伤细腻。可绝不缺乏理性严谨。她的文艺气质为理性上妆,而她的科学精神又为她的诗歌添彩。她把建筑与文学结合,写出了“细香无意中,随着风过,拂在短墙,丝丝在斜阳前,挂着留恋”以及“是谁笑成这百层塔高耸,让不知名鸟雀来盘旋?是谁笑成这万千个风铃的转动,从每一层琉璃的檐边,摇上云天?”这样绝妙的句子,哪怕是“剪不乱,理还乱”的情感,她也将其梳理清晰,没有丝毫混杂繁乱。 林徽因的刚柔并济既体现在她外表的柔美和内心的坚强之中,也体现在她内心中既有柔软温和的情怀,又有不断顽强抗争与追求自由的精神中。她要守住自己的魂灵,坚定甚至是疼惜自己的信仰,把信仰比作一细炷香,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挡住西风。她认为秋天是骄傲的果实,而非萌芽,“生命不容你,不献出你积累的馨香,交出受过光热的每一层颜色”,而她也把自己此般奉献。林徽因是“生如夏花般灿烂”的忠实践行者,“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正中擎出一枝点亮的蜡,荧荧虽则单是那一剪光,我也要骄傲的捧出辉煌”。 林徽因不愿被羁绊,她“情愿化成一片落叶,让风吹雨打到处飘零;或流云一朵,在澄蓝天,和大地再没有任何牵连”。飞翔的鸟儿,广袤澄澈的蓝天,随风摇曳的风筝,无拘无束生长的草木,翩翩起舞的蝴蝶,懒懒滑动的露珠,荡起柔波的河流,还有她自由的灵魂,交织成一幅生动畅然的画卷,快乐地舞蹈。 在生命的艰难面前,她没有埋怨与遗失,而是“感谢生命的讽刺嘲弄着我,会场的喉咙成了无言的歌”,当现实的真相黑压压地沉下时,她却只道“这分歧道路上,石子和泥土模糊,还是赤脚方便,去认取新的辛苦”。她不畏惧颠沛流离的生活,不惧怕凶恶的病魔,而是愤怒地控诉残忍的现实。没有哭泣、抱怨与哀嚎,只有不屈的抗争,只有“挥动思想的利剑舞它一瞥最敏锐的锋芒”。她亦以一颗平常心看待生死,把自己当作宇宙中的过客,将人生视为认识玲珑的生和从容的死的过程,“这飘忽的旅程也就是个美丽的梦。”在饱受肾病与肺病的摧残以及死亡的迫近时,她写下“人生,你是一支曲子,我是歌唱者;你是河流,我是条船,一片小白帆……无论怎样,颠倒密切中牵连着,你和我,我永从你中间经过;我生存,你是我生存的河道,理由同力量。你的存在,则是我胸前心跳里,五色的绚彩,但我们彼此交错,并未彼此留难”,面对生死考验,坚强与勇敢本已难得,澄明与透彻更是尤为可贵。 一个冰冷淡漠的人是无法写出充满温暖与爱的文字的。林徽因的善良与爱,从她的诗中透露出的亲情、爱情、友情、同情等可以体现出来,她亦爱着大自然的处处风景、种种生机。她的诗中,爱无处不在。 林徽因写诗不多,但量少质优,她花费在诗歌上的时间与精力也远不如其它,可诗性是在浑然不觉中凝练而成的,诗歌更是灵感与情怀、经验等因素偶然碰撞结成的晶莹。她曾坦言:“对于我来说,‘读者’并不是‘公众’,而是一些比我周围的亲戚朋友更能理解和同情我的人,他们急于要听我所要说的,并因我所说的而变得更为悲伤或更欢了。”不在乎世俗的宠辱,不流于公众的喧闹,不争取大众的青睐,不畏惧少数的孤寂,一个艺术家的风骨由此可见。想来,虽然新诗史上未曾对她大书特书,大众的误解、诽谤更让人啼笑皆非,但这些于她而言,不过是无足轻重的芝麻烂谷,无需为之解释或动容。她的诗,如同其人,都值得被尊重,被真诚地阅读,被重视,被公允地评价,被赏心悦目地研究与回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