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周报群】胡玉波:化碎片为凝练——聚焦式选材

 心上耕田 2016-03-03

化碎片为凝练——聚焦式选材

生活是大海,可写进作文的浪花很多,但我们的孩子心中的浪花总是一闪即没,淹没在无尽的题海中。

今天要讲的,是怎样重新激活他们心中的浪花,并恰当地选择最美的几朵写进作文。也就是选材中的一种:化碎片为凝练——聚焦式选材

何为聚焦式选材?聚焦是光学中的名词,意指运用聚光镜使分散的光线聚焦于一点。这一点汇聚了一束光线的热量,具有强烈、炬目的光彩,它甚至能点燃物体。

在选材时,通过独具慧眼的发现和精细独到的开掘,将不同的人、事、景、情、物,聚焦到同一点上(注意,这并不是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以集中反映事物性质,我们把这种选材方法称为聚焦式选材法。

具体操作如下:

一、捕捉同一以聚焦材料

这里的是成绩单,光源是身边的人和自己,此文可以通过写不同的人在看到我的成绩单时的不同表现反映一个主题。

我和孩子们的作文课:

作文题目是:幸福的       

先找焦点(和物理上原理是反着的)。开始孩子们觉得焦点可好找了,一开始就是乱说焦点,不经大脑地看到或想到一个就说出来,好像所有的都可以成为焦点。后来,让他们找到能反映主题焦点就不容易了。

需要引导。

我们一起讨论:什么曾带给你幸福?

孩子们说了很多,什么牛奶啦、新衣服啦、吉他啦、自行车啦、雨伞啦说了好多。

接下来是找光源,围绕主题,我们一起讨论了下面的问题:

围绕你说的,发生了哪些故事?有幸福故事么?当时的人、事、景、情是怎样的?

做一个图表来记录一下——引导孩子们多想多列(这是收集生活浪花的过程)。

然后确定最能体现“幸福”的材料来写。

有一个孩子的“聚焦图”是这样画的:

这个孩子写出的文章很生活。他通过描写妈妈、爸爸、奶奶在买自行车、练自行车过程中的不同表现,来体现的幸福感。买车时,妈妈因为我小而极力反对;爸爸却因为想让我成为男子汉极力赞成;奶奶因为疼,所以只好答应我的要求。车买回来,练车是爸爸陪我的。最有意思的是那场戏:我摔倒了,手臂和膝盖都出了血。包扎好回家,妈妈心疼得直嘶牙,奶奶落下了泪,并絮絮叨叨怪爸爸,只有老爸似笑非笑地看着我。

孩子的文笔并不好,但这个选材实在是太好了。孩子们多数都学过自行车,以往写关于“骑车”的事,无个乎“跌倒了,爬起来,我战胜了困难”之类的。而今天他不但写了自己,还通过写自己的亲人的不同表现,体现亲人们的爱和“我”的幸福。像电视剧一样,有情节,有故事,还有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多好啊。若用上“人物描写组合拳”,咔,无敌了。

请看精彩片断:

幸福的自行车

九年一 王唯

虽然我的胳膊和腿都很疼,但我很开心,因为爸爸从来没有和我这样在一起玩过,今天,爸爸陪了我一上午。

一进家门,妈妈看到我胳膊和膝盖上包着纱布,脸上立刻现出惊恐的神色,一个劲地问我“怎么了”。之后她不住地轻轻地摸着我的胳膊,嘴里还“嘶嘶”地吸着凉气,好像疼的不是我而是她。奶奶这时候也早吓得跑到我面前,手也不知道往哪放好了,围着我前后左右地乱转。她眼里含着泪花,嘴里不停地唠叨:“就怨你爸爸,说不让买车,偏要买,这下好,你看看,你看看,这……”而我那亲爱的老爸此时在干什么呢?他正两手抱在胸前,脸上似笑非笑地看着我!

唉,老爸,我还是你儿子不?

“聚焦式”选材由于不能只把思维放在“我”的身上,所以会“逼着”孩子们围绕主题去想不同人、事、景、物、情,因此就有可能产生这样的文章:多人对一物表现主题(《变色龙》)、多人对一事表现主题(《散步》)、多人对一人表现主题(《孔乙己》)、多事对一人表现主题(《我的老师》)、情感变化现主题(《荔枝蜜》)、不同景色烘托主题(《故乡》)。

再看一篇习作。

习作欣赏:

幸福的油菜花

八年二 杨斯烔

幸福,就在油菜花开放的那一刻!

  ——题记

考试的成绩下来了。望着那可怜的分数,我的心跌入了冰窑。曾经是那么努力学——放弃了心爱的绘画,放弃了迷人的偶像,甚至家里边我的小狗妮妮我都无暇顾及。再想想爸爸妈妈,他们每天毫无怨言地为我付出:冷了,加衣裳;热了,开电扇;渴了,冲牛奶;饿了,送饭盒……而我,竞以这么可怜的成绩来报答他们,我怎么有脸……

走出校门口,天飘起了毛毛雨,有些凉。

怎么了?接我回家的爸爸看我愁眉紧皱,问道。我无言以对。成绩不理想吧,没关系,所有的人都看到了你的努力,别难过。爸爸又笑着说。亏爸还笑得出来 ,我可笑不出。

 “走,爸陪你到江边转转,江滩上的油菜花特别漂亮。爸爸拉住我的手说。

雨下得很烦人,我不想去,但又不忍心拒绝爸爸的好意,只好上了他的车,向江边开去。

车上了江堤,一下车,我立刻呆住了!呵!一大片一大片的油菜花,金灿灿的一直铺到江岸的拐弯处。青枝绿叶顶金葩,嘻笑颜开吻万家,是啊,那一朵朵小小的金花,组成一片微笑的海洋,似乎要亲吻你,拥抱你,淹没你!

这是生命的怒放,这是春天的欢歌!这一刻,我仿佛觉得这一片花海就是为我而开,那一朵朵平凡而美丽的小花在向我微笑,为我舞蹈!此时,暖暖的幸福感早已经涌上心头。

好看吧,每一朵花都是美的,只要它努力地开。爸爸缓缓说道。我一楞,是呀,每朵花都是美丽的,只要它努力地开,哪怕开出再细小的花朵,它也是一朵幸福的小花!

我咋样,是不是像花一样美?我搂住爸爸的胳膊,傻傻地问。当然啦,看你是谁的女儿!爸大笑。

此文情感的变化有点,但符合今天讲的题意,所以拿来当例文。

还有不少选材挺好的。

比如:《幸福的窗口》:妈妈每天在窗口目送我出门;放学回来,我又总能看见妈妈在窗口盼我归家的身影。有一天,母子吵架,一气离家。走到楼下,回头看,窗口上妈妈仍然在望着我,又想起平时妈妈的付出,于是顿悟:有爱是多么地幸福,我们要珍惜。

再比如:《幸福的吉他》

写“我”学习不好,却喜欢音乐,想让家里买吉他,父母斥责。后来自己借了一把吉他,偷偷加入了朋友的乐队,偷偷地练习、排练。在教师节学校运动会上,“我们”的乐队表演了摇滚乐《光辉岁月》。父母看到了“我们”的表演,被“我”的坚持所感动,在生日那天,给“我”买了一把新吉他。

再看看聚焦式选材的第二种方法。

二、捕捉同一征状以聚焦材料

“征状”即事物的特征和状态。每一种事物都有其征状,在这些征状的背后都隐藏着深刻的本质。捕捉、思考不同事物的同一征状,常常会在平淡的表象中发现新颖、独特、令人意想不到的亮点。例如,兴趣爱好各人都有,以“爱好”作为聚焦点,就可以发现世人的众生相。拿钟老师家来说,钟老师喜欢研究学问,钟师母喜欢刷微信、看时尚杂志,钟师姐喜欢读书、听音乐。看,钟老师家是一个多么“向上”的家庭啊。

征状”这个“聚焦点”其实挺容易找。

例如:人人爱美丽、人人求幸福、大多数人爱钱、天下父母一个心、太多人不爱多事儿,学霸班的共同点是“好学”、每天自习课都被老师占用、天下学生都知道作业多、许多人是“吃货”……

练习:

追求为话题,用聚焦法构思。

学生构思一

焦点:变

光源:妈妈、爸爸、姥姥

主题:追求家的温馨和幸福

事:妈妈不再打麻将,变得爱研究美食了。

爸爸不再那么多应酬,变得爱回家了。

 姥姥变得爱打扮,爱运动了。

学生构思二

焦点:美

光源:奶奶家屋后的小河

主题:追求环境的美丽

景、事:小时候,小河很美。

后来,她不美了。

现在,她又美丽起来,旁边的果园还变成了农家乐

学生构思三

焦点:坚持

光源:

主题:追求完美的自我

事:以前是个小胖子,烦恼很多。

努力减肥。

 现在变成了小帅哥儿

学生构思四

焦点:幸福

光源:小区的居民、花园

主题:富裕的生活让人们追求有质量的生活

事和景:

“我”家由棚户区搬迁到新小区,没几天花园被种上了农作物。他们觉得在土地上种庄稼是最幸福的事。

小区很多人都在城里有了工作,生活好了。花园种上了花草,人们在鲜花绿草间唱歌跳舞。

三、捕捉同一细节以聚焦材料

细节包括外貌细节、语言细节、动作细节、心理细节、神态细节。往往一个人常说的话,常做的动作,常想的事最能表现这个人的内心世界。发动学生,想想身边的人,他们身上有没有闪光的常常“出现”的细节值得我们写?

这种事其实孩子们很有生活。

这些是他们说的:有的老师爱“罚写”;有的老师讲话声音如雷;有的老师一激动或一着急嘴唇会抖;有的同学一说话就撅嘴嘟唇卖萌;有男生走路像女生;有男生说话细声细气;有女生走路风风火火;爸爸喜欢摸“我”的头;妈妈爱“抱”我……

这里边哪一个细节没有故事呢?

于是我布置了个题目:以老师为话题,用细节聚焦法构思写一篇文章。

有的写我的兰花指,有的写我的眼神,有的写我爱拍肚子,有的写我爱表扬他们小牛他爹——老牛了……比较好玩的是下面几个。

学生构思一

焦点:你就得瑟吧!

光源:钟老师

事:抄了一篇作文,让老师看出来了,老师吼我:你就得瑟吧!

 “不去参选班长,钟老师惋惜又无奈,说了句:你就得瑟吧!

 “努力考上了全年级前10名,钟老师大笑乐,说:你就得瑟吧!

学生构思二

焦点:“这就是生活,忍着!”

光源:钟老师

事:我们嫌各科作业多,钟老师说:“这就是生活,忍着!”

    我体育课把手指杵了,钟老师给我按摩,一个劲儿说:“这就是生活,忍着点……”

    钟老师上课胃疼病又犯了,我们劝他休息,他说:“这就是生活,我得忍着!”

学生构思三

焦点:流汗

光源:钟老师

事:教室在五楼,经常会看到钟老师拖着肥胖的身体,汗流满面地进教室。

    教学中有时他怎么讲同学也不会,他会急出汗,而且会说:“我真笨。”

    运动会钟老师帮我们班扎看台,动作迟缓,汗流浃背学生构思四

学生构思四

焦点:乞讨

光源:钟老师

事:学生上课不爱提出自己的看法,总是人云亦云,钟师伸出手:孩子们哪,可怜可怜我吧,把你们自己伟大的观点给我一个吧。

自习课钟老师去辅导,没有勤学好问的同学,钟老师伸出手:孩子们哪,可怜可怜我吧,有问题给我一个两个的吧。

作文课,钟老师需要有人展示自己的作文,他伸出手:孩子们哪,可怜可怜我吧,把你的大作给咱读个一篇两篇的,那我就不“饿”了。

学生构思五:

焦点:动耳神功

光源:钟老师

事:钟老师施展“动耳神功”很神。

    “我”学习累了,钟老师施展“动耳神功”。

习作展示:

“动耳神功”钟老师

张庭珲

我们常常会在别的班的同学面前显摆:你们的语文课除了做题就是做题,腻歪死了!看我们多好,我们有钟老师,每天上课都是快乐的!

是啊,提起钟老师,我们班同学没有一个不喜欢的。不是因为他长得喜庆,也不是因为他说话慢声慢语十分温柔,而是因为他就是幽默大师!

钟老师有很多经典幽默桥段,比如他高兴起来会不管三七二十一地跳扭臀舞;他为了缓解我们的压力,会拿着笤帚当吉他给我们唱《一无所有》;他会在你有一点点小进步的时候说“你是小牛她爹——老牛了”……

其实,我们最喜欢看的是他的表情。他最常见的表情是“动耳神功”。

语文课讲文言文。钟老师正抑扬顿挫、前仰后合地读着课文。突然间,他停住了,身体在同学们中间站定,眼睛直直地看着后排。我们顺着他的眼光一看,原来一个同学没有听读,而是在玩窗帘。再回头看钟老师,只见他瞪着眼,闭着嘴,眉毛上挑,耳朵像“大耳朵图图”一样的一动一动。后来连头皮也跟着动起来,看着又吓人,又可笑。几秒钟后,溜号的同学早已经老老实实地坐回原位,拿起语文书了。

钟老师不爱发火,他的“动耳神功”会“秒杀”你。

自习课,我又累又饿,加上作文不太好写,于是手托下巴长吁短叹。不经意往前面一瞅,看见钟老师正笑眯眯地看着我。这回不是瞪眼、闭嘴,而是眯眼、咧嘴。当他看见我在看他的时候,耳朵就动起来了,好像在故意逗我开心似的。我不好意思了,回了钟老师一个笑,低下头,继续我艰难的写作了。

钟老师的动耳神功太厉害了。你困了,他一动,你就精神了;你累了,他一动,你就有劲儿了;你犯错了,他一动,你就知道错哪了;你成功了,他一动,你就更加快乐了……

我喜欢我们这位不动手,不动口,只会动耳朵教育我们的“动耳神功”钟老师。

四、捕捉同一人物以聚焦材料

这种聚焦法有两种类型。一是围绕同一个人物写多件事,比如魏巍的《我的老师》。这种文章我们每一个老师都指导过,大家都驾轻就熟,我就不多说了。

第二种类型是以一个人物为焦点,描写不同人物对这个人物言行的“反应”,以此来达到反映生活的目的。

比如下面的例子:

作文题目:以“成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学生构思:

焦点:发疯的同学

光源:班主任、钟老师、同学、

事:一个同学在钟老师的课上发疯似的摔东西,钟老师发火,班主任处理突发事件,同学反应不同。

习作:

班级风波

李禹轩

钟老师处罚不写作业的同学的方式与众不同。别的老师会罚写多少遍,累得我们手抽筋儿,到头来还是不会。钟老师会让我们到隔壁办公室把作业写完,因此不写作业的人就听不着他当堂的课了,并且课后钟老师也不会单独给他补课。他说:这是你为自己的行为付出的代价,如果你下次还不写,咱们就割胞断义!

所以我们都怕,不是怕去办公室,是怕听不着他的课,更怕和他割胞断义。

今天,早自习是钟老师的,他照例要检查作业。隋昊和张文一没写。钟老师只说了三个字:老规矩!

我们大家都看着隋昊和张文一,好等他们出去之后我们继续上课。不知怎么回事,隋昊突然间站起来,一下子把桌子上的书本划拉到地上,然后迅速打开窗,把几本不知是什么科目的书气哼哼地扔了出去,嘴里还嘟囔着谁也听不清的话。

钟老师见此情形,把手里的书往讲桌上一摔:你干什么,你摔哒谁?

不爱发火的钟老师发起火来简直是雷霆万钧,同学们都吓得缩在座位上不敢出声。

钟老师在讲台上来回踱着步子,满脸通红,手指隋昊:告诉你,别人惯你,我可不惯你!你小时候得过病,那就是理由吗?你那病我小时候也得过,我知道那是怎么回事,你别动不动拿它整事儿!

隋昊的病叫小肠缓气,听人家说得这个病的人不能生气,一生气病就更厉害。所以从小到大隋昊的家长、老师、同学都不敢惹他生气。谁一惹他他就发疯似地又叫又闹,有时候还咬人。

现在我们都九年级了,他还犯病。钟老师这下可摊上事儿了。

亲情是可以绑架的吗?友情是可以戏弄的吗?老师对你的爱和关心你可以拿它闹着玩吗?你的父母、老师、同学都让着你、忍着你,告诉你,我可不会!你把你那一套收回去!看来这一次来真的了。

我看就是惯的。同桌小声对我说。

就是啊,总这样,不知道是真病假病。有人附和。

也许他真病,自己也不想发疯呢。前后座的同学也开始议论起来。

你们找死啊,闭嘴!我赶忙制止他们。

钟老师您别生气,我马上给他家长打电话。不知什么时候,班主任已经站在门口,满脸歉意地对钟老师说。接着她又面向隋昊说:隋昊,你出来一下。

隋昊像没听见似的,虽然没有再摔东西,却仍然拿着格尺在桌子上敲着。

听话,出来一下,老师跟你聊聊。班主任好像在跟一个五岁的小孩子说话似的,语气极其温柔。

切,这算什么呀?同桌又不忿了。

老实点吧,也不看是什么时候!我不得不再次让他闭嘴。

也许是班主任的温柔打动了隋昊,或者是别的什么原因,隋昊不情愿地离开座位,跟班主任走出了教室。

钟老师又恢复了快乐老钟的样子继续给我们上课。这场风波就这么平息了。

第二天语文课上,隋昊给钟老师道歉,钟老师只说了一句话:知道错了?好。

后来我们问钟老师真的得过小肠缓气么,他说:得过,七岁就好了。

那隋昊的病到底是好了呢,还是没好呢?

谁知道呢。

五、捕捉同一时空以聚焦材料

相同的时间或相同的地点是极常见的聚焦点。同样的星期天,同样的黄昏,同样的小雨时节,或者同一棵大树下,同一条小河边,同一座山脚下,绝对有故事!

学生构思:

作文题目:以“发现”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焦点:清晨

光源:清晨的人、事、景、物、情、理

事:“我”陪奶奶散步。

散步

贺玉

清晨。我陪着奶奶散步。

奶奶说:“动一动,我体格就好了,就不给你们这些小孩子添麻烦了。”爸爸也希望我别总沉浸在题海里,也要运动。所以每到大礼拜,陪奶奶散步就成了我的“专利。”

今天,我们又来到了鸭绿江边。

今春去冬雨雪少,江水没有了磅礴的气势,只缓缓地流着,像酣睡的老人均匀的呼吸。

“庄稼又要招虫了。”奶奶总忘不了庄稼院儿的那些事儿。

“啊?”我不知道奶奶为什么突然说到庄稼。

“‘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你这城里小孩儿哪懂。”奶奶慈爱地看着我说。

“不就是‘瑞雪兆丰年’嘛。”我不服气。

“对!”奶奶乐起来,不住地拍我的肩膀,紧接着又感慨起来,“雨雪少,虫就多,加上天这么旱,可苦了农民喽。”

我不知怎么去附和奶奶的恻隐之心,所以没再说话。

风起了,带着点早春的凉气。问奶奶冷不冷,她说不冷。

耳边响起震耳的“小苹果儿”的乐曲,大妈们又要开始跳广场舞了。

奶奶嫌闹得慌。于是我们穿过政府广场,顺着江坝水泥台阶下了江堤,来到了江滩上。

我们顺着采沙车轧出的小路慢慢地走。

春草早已泛绿,沿着江坝铺向远方;有不知名的蓝的、黄的、白的小花星星点点地点缀在草间;江中间有男人穿着齐胸的水裤在下网捕鱼;浅水处有几个孩子在翻着石头找着什么,偶尔会传来他们欢快的笑闹声。江对岸的朝鲜也是一派繁忙的景象:拖拉机轰轰地响,一大群人在田地里耕作,田边地头插着五色的彩旗,场面十分壮观。

“小玉快看,荠菜!”奶奶兴奋的声音把我吓一跳。只见她手里攥着一把嫩嫩绿绿的荠菜冲着我直乐,那荠菜青青的叶子上还挂着水珠。光顾看景,也不知她什么时候挖的。

“哎呀,不就是荠菜嘛。”我不以为然。

“在城里看到荠菜可不容易,看看,它们多“胖”啊,这要是和土豆块一起炖,那才好吃呢。”奶奶有些不高兴,拉着我的手来到一个小水洼边,“你看,这里有好多,快来帮忙挖。”说完,也不管我要怎样,她就风风火火地挖起来了。

只见她一会儿到这边,一会儿到那边,来回一蹲一起的也不再叫“关节疼”了。嘴里还不住自言自语:“这菜真好啊,像咱家屋后小河边的一样……”

我本来想跟她说“咱是来散步的,又不是来挖野菜的”,可看她那么兴奋的样子,我不忍心,也不敢说了。于是跟她一起挖起来。

大约过了20分钟时间,水洼边的荠菜被我们挖光了。奶奶和我就着水洼里的江水,给荠菜摘去枯叶,洗净根,然后用皮筋儿扎成两小把。

奶奶拿着两小把荠菜,好像捧了什么宝贝似的,细细地端详,嘴里不住地说着:“今天收获真不小啊,真不小啊……”

回家的路上,奶奶的嘴一直都没合上。而且逢人便自夸两句自己怎么挖的,菜怎么好。

我忽然发现,尽管爸爸妈妈把奶奶侍奉得很好,住在城里的奶奶也从来没有这么开心过。能让她开心的,好像只有和土地有关的东西,比如乡下的那三间老屋,屋后的小山坡和小河,还有土地上生长着的花、草、树、野菜和庄稼。

忽然想起朱自清《春》里边的一句话:“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人们怕是做着属于自己的那份事的时候,才会抖擞精神吧,就像今天早上的奶奶,就像江中捕鱼的男人、笑闹的孩子、跳广场舞的大妈,还有对岸朝鲜国辛苦耕作的人们。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让爱放飞 任静;付笛声 - 流行佛教音乐合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