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松江区旧城镇改造和“城中村”治理加速推进

 水乡渔人 2016-03-03

“今年,全区计划解困签约600户老城居民。5个已经启动的‘城中村’改造项目计划动迁签约1000户。到2017年,力争提前实现全区累计1万户老旧房住户解困目标。”尽管“旧改”工作稳居市郊前列,但松江仍不断自我加压,要在“十三五”期间,力争基本完成全区旧城镇改造各项任务。

2012年,松江启动新一轮旧城改造。过去四年间,全区的37个旧改地块已启动改造35个,累计解困签约5042户,分配旧改安置房源4400余套。全区拆除各类危旧房屋1500余处约7万平方米,超额完成了市旧改办及区政府下达的任务。2014至2015年间,岳阳街道戴家浜地块,永丰街道周星地块,中山街道沪松路21弄、50弄地块及方塔北路485弄地块,车墩镇华阳桥、高桥地块和佘山镇新宅、刘家、高家地块被列为市级“城中村”试点改造项目,数量位居全市前列。其中,永丰街道周星地块是全市首个完成动迁签约、实现净地的项目。

尊重民意,保障民生,传承文化。各街镇及相关部门始终坚持这一理念,各司其职,形成了强大的推动力。为推动“城中村”改造,我区组织“三委五局”对改造方案进行了联合会审,及时商讨解决难点问题。岳阳街道设立了“模拟法庭”,化解安置纠纷;永丰街道为解困安置户“坐堂会诊”,专案办理;中山街道在动迁签约中做到透明公开,补偿安置方案积极征询居民意见。

在旧城镇改造规划设计中,每个方案、每处细节都充分注重保护老城的生态和人文肌理,对各类古建筑和历史元素做到应留尽留,改造方案始终围着历史文物转,对古建筑进行了集中安置和保留。泗泾下塘地区、永丰仓城地区以及车墩华阳老街等区域的改造方案均几易其稿,反复深化;清代老宅杜氏雕花楼已被作为非遗传习基地定期对外开放;费骅宅现已辟为上海书画院松江分院;钱以同宅已改造为松江素园琴馆……“推土机”式的改造已踪迹难寻,取而代之的是保护与传承。

去年,我区第一条有轨电车选线落地老城,文化馆新馆、图书馆分馆、新松江剧场在9号线醉白池站附近选址建设。老城区面积最大的休闲绿地——1.2万平方米的“思鲈园”竣工并向公众开放,中山西路整治工程、谷阳北路中修工程和南埭路新建工程顺利完成。 老城环境日新月异,老城居民得享实惠。在“旧改”安置时,我区充分考虑百姓意愿,新增安置方式,合理补偿安置费用。天汇佳园、芦秀新苑等安置小区更是选择建设在老城区“钻石级”地段,为居民生活创造了便利条件。

“十三五”期间,我区计划全面完成已建安置小区辰丰苑、泗泾大居、天汇佳园、鲈秀水苑共计3975套安置房源的分配工作,完成规划安置基地茸北苑、原古城大酒店基地、南站大居基地、原仪表厂基地共5600套安置房源的竣工交付。“城中村”改造方面,车墩镇高桥“城中村”项目争取今年签约过半;中山街道沪松路项目、车墩镇华阳社区项目年内将完成动迁签约,形成462亩净地。永丰街道周星地块和中山街道、佘山镇、车墩镇等已形成净地的地块,安置房建设工作也将于年内启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