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姬:楚汉之争时期“西楚霸王”项羽的爱姬。舞姿美艳,尤善舞剑,一生追随项羽转战南北,兵败垓下之夜,四面楚歌,面对项羽的慷慨悲歌,虞姬以一首《和垓下歌》缱绻作答,自刎而死。 虞姬,在《史记·项羽本纪》中的记载只有寥寥一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美人和之。”她的身影只是出现在西楚政权覆灭的前夜,惊鸿一瞥,转瞬即逝。 公元203年,楚汉相争的最关键一年,项羽已趋于败势,最终,韩信的四十万大军将项羽残存的八百余骑人马围困在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境内)。 是夜,星光灿烂,月华如水,从汉军军营里传来阵阵楚歌,歌声哀怨蚀骨,让战败的楚军将士们闻之无不思乡落泪。 项羽在营帐中听着这四面楚歌,徘徊良久。帐外乌骓马长嘶不已,帐内美人虞姬注视着他默然不语,自己戎马一生,只有这两样东西一直不曾分离过。他百感交集,不禁慷慨悲歌道: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一边唱,一边落下了末路穷途的英雄泪。这歌是唱给心爱的虞姬听的。歌词大意是: 力量可以拔起大山,豪气世上无人可比。 可是这时代对我不利,我的乌骓马再也跑不起来了。 乌骓马不前进我能怎么办? 虞姬啊虞姬,我可把你怎么办呢? 虞姬眼里有盈盈泪光,良久,她过来缓缓解下项羽腰间的佩剑,轻轻道:“大王,我且为你舞剑一曲,聊以解忧。”说罢,身轻如燕,亦舞亦歌: 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歌声萦绕在夜空,凄婉动人。蓦的,声音骤然而止,再望去,血光飞溅,虞姬已自刎而死。项羽抚尸痛哭,然一代佳人,已香消玉殒。 这就是荡气回肠的“霸王别姬”了,千百年来,无数文人为这英雄美人的悲壮绝恋、虞姬的大义忠贞而慨叹和赞美: 遗恨江东应未消,芳魂零乱任风飘。 八千子弟同归汉,不负君恩是楚腰。 ——清·何薄《虞美人》 还有无名氏的: 君王意气尽江东,贱妾何堪入汉宫。 碧血化为江边草,花开更比杜鹃红。 另据《情史·情贞类》记载:“姬遂自刎。姬葬处,生草能舞,人呼为虞美人草。”还有后世的词牌专门有一个调,名曰“虞美人调”,人们以各种形式表达对她的惋惜和热爱。 其实,历史本身是冰冷的,赋予它想象和色彩的只是我们自己。试想一下,如果虞姬不自刎而死,在那个年代,她会有怎样的结局呢?无非是两种:其一,被刘邦掳至后宫充作他的玩物。自古两国相争,战败者的姬妾都是胜者王侯的战利品,任由他们去处置和占有。霸王项羽定是想到虞姬的标致和刘邦的好色,才会作出“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样明显的暗示吧。后果之二是:即使虞姬自己不自尽,项羽亦不会让她苟活。坑杀二十万秦军俘虏的事项羽也不是没有干过,他自举兵以来,所挡者破,所击者服,早就练就了一副铁血心肠,那表面上情深意重的“霸王别姬”,骨子里乃是“霸王逼姬”也。虞姬凄美的帐前刎别和几百年后梁绿珠的“落花一跳”一样,其实都是缘于男人的自私与狭隘。 别的不多说了。虞姬的这首呜咽缠绵的悲歌也是即兴创作,它更像是一首五言唐诗,曾有学者提出虞姬是我国五言诗歌最早的一位作家的观点,当然反驳的人也不少。另有两首诗,也有人说是虞姬所作: 一首是《采芝操》: 皓天嗟嗟,深谷逶迤。 树木莫莫,高山崔嵬。 岩居穴处,以为幄茵。 晔晔紫芝,可以疗饥。 唐虞往矣,吾当安归。 另一首是《歌》: 莫莫高山,深谷逶迤。 晔晔紫芝,可以疗饥。 唐虞世远,吾将何归。 驷马高盖,其忧甚大。 富贵之畏人兮,贫贱之肆志。 个人认为也是一家之言,好在虞姬载入史册的初衷本不是争这一诗人地位。她 在历史上只是作为项羽的一个配角而存在的,由于在项羽进退两难时表现出的忠贞与勇烈,她在后人心目中闪永远耀着唯美、诗意的光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