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注释 (1)成,《说文》:“成,就也。”即实现,完成。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是完成,成就。本章指完成、成就。 (2)若,《尔雅·释诂》:“若,善也。”即若有顺从的意思,引申为善,和善。《尔雅·释言》:“若,顺也。”即顺,顺从。《说文》:“若,择菜也。一曰杜若,香艹”。即择捡菜蔬。另一种说法认为,“若”是“杜若”,是一种香草。本章指如同,像。 (3)知,《说文》:“知,词也。”即表达意思的措词。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 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是知道。本章指明智。 (4)欲,《说文》:“欲,贪欲也。” 俗字亦作慾。形声。从欠,谷(yù)声。“欠”表示有所不足,故产生欲望。本义是欲望,嗜欲。本章指贪欲。 (5)勇,《说文》:“勇,气也。”即使人充满力量的志气。本作勈,或作恿。形声。从力,甬(yǒng)声。从力,与力气有关。本义是果敢,胆大。本章指勇敢。 (6)艺,《说文》:“艺,种也。”会意。甲骨文字形。左上是“木”,表植物,右边是人用双手操作。又写成“埶”,从坴(lù),土块,从丮(jí),拿。后繁化为“藝”。“艺”从“帅”,乙声。本义是种植。本章指技能,才能,即多才多艺。 (7)文,《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即交错的笔画。象交叉的纹案。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是花纹,纹理。本章指文饰、修饰。 (8)思,《说文》:“思,容也。”即把人事放在头脑、心坎。会意兼形声。从心,从囟(xìn),囟亦声。囟脑子。古人认为心脑合作产生思想。本义是思考,想,考虑。 (9)危,《说文》:“危,在高而惧也。”即人在高处而恐惧。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人,中间是山崖,下面腿骨节形。人站在山崖上,表示很高。本义是在高处而畏惧。本章指危难、危险。 (10)授,《说文》:“授,予也。”即给予。会意。从手,从受,受声。本义是给予,交给。本章通“受”,接受。 (11)忘,《说文》:“忘,不识也。”即不记得。会意兼形声。从心,从亡,亡亦声。本义是忘记,不记得。本章指忘记。 (12)平,《说文》:“平,语平舒也。”即语调平舒。指事。小篆字形, 从于,从八。“于”是气受阻碍而能越过的意思,“八”是分的意思,气越过而能分散,语气自然平和舒顺。本义是语气平和舒顺。本章指语气平和舒顺。 (13)生,《说文》:“生,进也。象艹木生出土上。”即发育进展。象草从泥土上长出。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是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本章指说出,表达出。 译文 子路问孔子,什么是学习圣贤之道有成就的人。孔子说:“如同臧武仲的明智,孟公绰的不贪欲,卞庄子的勇敢,冉求的多才多艺,再用礼和乐的要求来修饰这四种人格,也可以称得上成人了。”子路问:“现在的成人是什么样子呢?”孔子回答说:“有利益的时候,一定要考虑一下符合不符合道义。国家有危难的时候,就要主动接受命令。先前与人有约不要忘记。要语气平和舒顺地发表自己的言论。一定要做到这四个方面,也可以称得上成人了。” 解读 子路问成人。本章又提出一个“成人”的概念,不是现代汉语的成年人的意思。我们前面学过,孔子将人分为庸人、士人、君子、贤人、圣人五个层级。前面了解的“善人”、“有恒者”皆在“士人”之中,就是学习夫子之道的还没有到达“君子”的完美形式。成人,后人多翻译为:品德、才德各方面完美的人。南怀瑾认为是指人世间的全才。钱穆认为是完人,即人格完备之人。我们听这样去解释,似乎是懂了,但是还不知“成人”因何而来?又如何“成”人?如果你是学佛的,你会明白学佛是要按照要求一条一条做好的,最后做得像一个学佛人的样子。就像有的学佛的被别人看来,不像一个学佛人,因为他很多方面没有做好。而学习圣贤之道,孔老夫子是集大成者,是交给我们如何学习的,就是学道、明道、行道、悟道的一个过程。在学道时,就是学出了一个样子来,这个样子就是“成人”。成,是成就、完成的意思。因此,成人是在“士人”中有成就的,有条件向“君子”这个门槛跨越了。这话由子路来问孔子,也是合乎情理的,子路没学好,又是离老夫子最近的人。 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孔老夫子并没有用大道理来说明,而是具体说了四个人,通过这四个人人格中最突出的特点,来说明“成人”所具备的品质和素质。我们学习本章,对这几个人物是需要了解,但是不能把了解人物作为重点,因为需要我们明白是这几个人的人格特点。若,如同,好像。臧武仲,就是臧纥,鲁国的大夫,是臧文仲的孙子,臧宣叔的儿子。《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和《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对他有记载。他的母亲是鲁宣公夫人穆姜妹妹的女儿,其从小在宫中长大。臧武仲后来得罪了季氏,齐国想馈赠土地召他来齐国,臧武仲以智慧侮辱齐,说打仗不要学老鼠藏头露尾,尽说齐的不是,而使齐不馈土地,用这种办法辞谢。知,明智。意思是,如同臧武仲一样明智。公绰之不欲。公绰,就是上一章所说的孟公绰。不欲,即不贪欲,有清心寡欲的意思。后人将“不欲”理解为“廉”表达不完整,因为“廉”多指一个人的行为,而这里的“不欲”是指一个人的人格和修养。意思是说,如同孟公绰的不贪欲。卞庄子之勇。卞庄子,《荀子·大略》和《韩诗外传》对他的事迹有所记载。战国时期关于卞庄子的传说很多。郑玄的注释,认为卞庄子是秦国人。从上文的臧武仲、公绰都是鲁人,所以卞庄子也应是鲁国泗水人,与子路同乡,好勇。卞庄子的母亲还在时,三战三北,他勇猛能擒虎而打仗却都失败。后来母亲殁后,齐鲁交战,卞庄子三战三胜,洗雪过去的耻辱,然后死于战阵。勇,勇敢。意思是说,如同卞庄子的勇敢。冉求之艺。艺,即多才多艺,乃是礼乐射御书数,文武政治都行。意思是说,如同冉求一样多才多艺。要成为“成人”,必须具备这四个人人格的长处,即是明智、不贪欲、勇敢和多才多艺。但是仅有这四项是不够的,必须要用“礼”和“乐”来“文”。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一个人的完美人格,必须要有仁心作为“体”,必须要有礼和乐的规范作为“用”,所以这个“文”就是以“礼乐”为基础的表现,即人格的修饰和文饰,不过这种表现是自然的,不是造作的,就像一个文章很好的人自然表现出来的文采飞扬。能做到这样,算不算一个真正的“成人”呢?我们看孔子的说话口气,是可以成为或者勉强成为的,这就是《论语》的微言大义。“亦”字用在这里有其特殊的含义,孔子说了如此等等,还是用了一个“亦”可以为成人矣的“亦”字。由此可知他认为还并没有完全到达理想中“成人”的那个程度。所以孔子是说,再用礼和乐的要求来修饰这四种人格,也可以称得上成人了。 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后人对这个“曰”话的人到底是谁,一直争论不休。若是孔子所说,何必又来一个“曰”字。但这个原因也不能证明不是孔子说的。我们在这里采用是子路所问。这话应该是子路又接着问,孔子又接着回答的话。我们从问话搭话的内容里可以听出来。子路听了半天,觉得很难做到,问:“现在的成人是什么样子呢?”这里省略了孔子的“曰”,或者是遗漏了。必然,一定要是这个样子,必须是这个样子。什么样子呢?就是下文说的这四个方面。见利思义。与之相反的就是“见利忘义”。有利益的时候,作为修学圣贤之道的人,一定要考虑一下符合不符合道义,就是该不该拿,该不该得到。按道理说,对仁者来说,对于修学圣贤之道者来说,对待“利”的态度就应该以孔子说的“不义之富贵,于我若浮云”为标准,连“思”都不要。孔子对今人做不到,说能做到这样就行。见危授命。危,危难、危险。授,接受。命,即命令。国家有危难的时候,就要主动接受命令。这里的接受命令是主动的,因为你要做“成人”吗,不能在国家危难的时候被动去做事。久要不忘。久,从前的,先前的。相同的用法有,《管子·度地》:“取完坚,补弊久,去苦恶。”要,当“约”字讲。意思是,先前与人有约不要忘记。平生之言。平,《说文》的注释是“语平舒也”,也就是指语气平和舒顺。生,《说文》的注释是“进也。象艹木生出土上。”即发育进展。象草从泥土上长出。这里指表达出来说出来。言,指说话,言论,言辞。所以,“平生之言”的意思是,要语气平和舒顺地发表自己的言论。一定要做到这四个方面,也可以称得上成人了。 各位君子,“天山国学苑”公众微信平台,“集百家之说,近一家之言”,每日一句《论语》解读,告诉你被误解的《论语》背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