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花间挹香人生哲理之五:哲学生死观

 花间挹香 2016-03-06

哲学生死观

/花间挹香

 

新陈代谢、生老病死,为个人存在的基本状态,也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对人的生存状态进行分析,必然要对死亡进行考察。哲学对人生的分析少不了对死亡的关注,每一种哲学几乎都有自己的生死观。苏格拉底认为哲学就是对死亡的沉思。其核心意思是说:死亡关系人生的终极关怀,人生意义的追问源自于对死亡问题发出的回应。如果人无须面对死亡,悠闲自在地生活在永恒的伊甸园中,就没有必要去追问生活的意义问题。没有对死亡的分析透视,就不可能正确把握人的生存论基础,更不可能有对人生的洞察。那么,哲学对死亡是怎么看的,有什么思想能够让我们可以透视人生哪?哲学对死亡的认识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死亡是人最本己的存在。人的生命是属于自己的,死亡也属于自己。工作、职责、事业、角色等等可以有别人来代替,死亡是不可代替的。任何人也不可能从他人那里取走他的死。每一个人向来都必须自己接受自己的死。只要死亡“存在”,它依其本质就向来是我自己的死亡。即使你有天大的本事和能耐,也不可能让别人替代你的死亡。即使你有痛天悲地的同情心和怜悯心,你也不可能替代亲人和朋友的死亡。人的生命属于自己,死亡的命运也只有自己来承受。在生命历程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经历,感受过大不相同的人生意义和体验。但对每个人来讲,无情的事实是,你可以经历和感受世上可能有的任何事情,惟独对死亡不能感受。人们能够从别人的生老病死中感觉生命的短暂和失去的痛苦,却不可能在生命存在的时候去体味死亡。对每个人来讲,死亡决不会是这个世界上的事实,人永远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正如维特根斯坦在他的《短文集》里所说:“死亡不是生命中的事件,我们不会活着体验死亡。”

你可不知道真死的时候,再没有第二个你

活活地站在你左右                          

哀悼恸哭你躺着的尸首?——鲁克烈斯

二、死亡是人不可避免的命运。客观规律是必然的,人的生老病死也是不可超越的。死是我们人生旅程的终点,是我们目标的必然对象。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草莽流民,无论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不可能超越死亡的限制。

   “我们都被赶到同一的终点。

    迟或早,我们的签从摇动的筒

    跳出来,于是那无情的死船

别把我们渡到永久的冥间。——贺拉司

任你活多少时候,你总不能截短你属于死时光的分寸,只有白费工夫。

所以,人啊,尽管活着吧,

任你活满了多少世纪,

永恒的死仍将期待着你。——鲁克烈斯

    死亡对所有人都是平等对待的,人们可以延缓死亡的进程,但却不能够从根本上逃离最终的命运安排。世上的甲铠,无论它怎样坚固,也不可能保护你:

    任你怎样周密地戴钢与披铜,

死亦将从你的盔里把头颅拨去。——普鲁柏尔斯

无论你是亡命的懦夫还是勇士,死亡一样要捉弄到你。

死带着同样轻捷的脚步

去追逐亡命之徒,

亦不爱惜他们的腰和背——

那报头鼠窜的懦夫。——贺拉司

人的生命就象花朵一样,从出生开始,要经历成长繁华,然后走向枯萎和衰败。其实,在最终的死亡到来之前,人的自然属性早已随着时光的流逝开始衰老和失去:无忧无虑的少年时代过去了,美好的青春没有了,身体的部分机能慢慢失去了作用,感觉的美好滋味和良辰等等。这一点对所有人也是平等的,无论是谁都难以避免。就连头痛发烧等疾病也是一样:

并不因为你穿着大紫袍,

或在锦绣的毯子上打滚,

发烧会离开你得更早,

比起你在破床上呻吟。——鲁克烈斯

人除了自然老死之外,还有可能遭受不测命运的打击。古今中外,盛年夭折的事情都时有发生。

死袭击我们的方式何止一端?

没有凡夫能够预防

那时刻来临的灾殃。——贺拉司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伴随着时间而流逝。这一无情的过程有去无回,永远向前。人生不过百年期,美好年华有限时。

     时光一霎便流去了,

     任你如何都叫不回来。——鲁克烈斯

三、死亡将取消一切可能性。死亡是生存之根本不可能的可能性。它是对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有所作为的可能性,是每一种生存都不可能的可能性(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这个可能性“取消了我所有其他的可能性”。死亡意味着你与世界脱离了关系,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论好坏、善恶、美丑,无论生前是属于你的还是属于别人的,无论是亲人还是敌人等等再无往来。

无人能连根带叶把自己

从生命中拨去。不知不觉地

人想象他的一部分会长生。

他摆脱不掉这可怜的身。——鲁克烈斯

    在这个意义上说,死亡是极端的可能性。正是在这一点上,人们才追问人生的意义。正视死亡,可以引导人们去寻求自己生活的意义。不管你是富贵还是贫贱,你雄心勃勃还是心灰意冷,在死亡面前你都不可能有任何作为。无论你有多大的权势、多少的财富,都会随着死亡离你而去。死后原知万事空。所以,面对死亡,每一个人都不得不问自己一个基本的问题:我活着有什么意义。对死亡的透视,是洞察人生的关键窗口。没有对死亡的透视,就不可能有对人生的正确把握,也不可能对人生有彻底的觉悟。

哲学对死亡的分析是为了让人们更清醒地认识人生的状况,是为了让人们更深刻地感受生命的价值。对死的绝望召唤着生的希望,对虚空的认识呼唤着人生的超越和洒脱。正如一位哲人所言:“预谋死即所以预谋自由。学会怎样去死的人便忘记怎样去做奴隶。认识死的方法可以解除我们一切奴役与束缚。对于那彻悟了丧失生命并不是灾害的人,生命便没有什么灾害”(法·《蒙田随笔》)。珍惜生命,珍爱生活,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梦想,享受真正的幸福和快乐,才是人生的真谛。

200947——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