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等长法 由于弧垂表中弧垂是档距中央弧垂,因此在弧垂观测时应尽量采用等长法(平行四边形法)进行弧垂观测,即a=b=f(f为档距中央弧垂)。 图中: h—悬点高差, θ—悬挂点高差角; L—档距; a—目击视线A′B′对悬点A下垂线的垂直距离(m); b--目击视线A′B′对悬点B下垂线的垂直距离(m); Δa—温度变化后目击侧悬点A下垂线垂直截距a的微调量(m); Δa=2×Δf,Δf—为温度变化后档距中央弧垂的变化量。 2. 异长法 图中: h—悬点高差, θ—悬挂点高差角; L—档距; a—目击视线A′B′对悬点A下垂线的垂直距离(m); b--目击视线A′B′对悬点B下垂线的垂直距离(m); Δa—温度变化后目击侧悬点A下垂线垂直截距a的微调量(m); Δa=2×,Δf—为温度变化后档距中央弧垂的变化量。 3. 角度法 3.1 档端角度法 注:档端经纬仪视线对架空线的切点范围:a/f=0.408~1.853 图中: f-档距中央的弧垂, L-观测档档距 α-仪器横轴至悬挂点的距离(如图示) θ-弧垂观测角 β-仪器横轴和观测档另一端悬挂点的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h=L×tgβ-a,观测档两端的悬点高差,当观测档的另一端悬挂点高于仪器所在塔位的悬挂点时(即悬点A低于悬点B)取“+”,低于仪器所在塔位的悬挂点时(即悬点A高于悬点B)取“-” 3.2 档内角度法 注: f-档距中央的弧垂, L-观测档档距, L′-仪器与观测档两塔位中较近一基塔位的距离 α-仪器横轴至悬挂点的距离(如图示) θ-弧垂观测角 β-仪器横轴和观测档另一端悬挂点的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h=(L-L′)×tgβ-a,观测档两端的悬点高差,当观测档的另一端悬挂点高于仪器所在塔位的悬挂点时(即悬点A低于悬点B)取“+”,低于仪器所在塔位的悬挂点时(即悬点A高于悬点B)取“-” 3.3 档外角度法 说明: f-档距中央的弧垂 α-仪器横轴至悬挂点的距离(如图示) θ-弧垂观测角, β-仪器横轴和观测档另一端悬挂点的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h=(L+L′)×tgβ-a,观测档两端的悬点高差,当观测档的另一端悬挂点高于仪器所在塔位的悬挂点时(即悬点A低于悬点B)取“+”,低于仪器所在塔位的悬挂点时(即悬点A高于悬点B)取“-” 4. 弧垂观测档的选择规定 (1) 紧线段在5档及以下时应靠近中间选择一档; (2) 紧线段在6~12档时靠近两端各选择一档; (3) 紧线段在12档以上时靠近两端及中间可选3~4档; (4) 观测档宜选档距较大和悬挂点高差较小及接近代表档距的线档; (5) 弧垂观测档的数量可以根据现场条件适当增加,但不得减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