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求“刻”(悦读)

 Z教授的e 2016-03-07

人生求“刻”(悦读)

  作家刘恒,素以蘸水笔写作,在文坛堪称独一无二。他说,用蘸水笔写作,在纸上总有一种的感觉,很舒服,文思也顺畅。

  刻,镂也。雕刻,用刀子挖,如刻本、刻石、刻字、刻板等等。形容程度极深:深刻、刻意、刻骨与刻苦等等。可以想见,,那是一种极度的认真,一字一句,精雕细刻;那是一种深刻的浸润,物我两忘,心地澄然;那是一种不辍的执著,工整严谨,巧夺天工;那是一种实在的成熟,成竹在胸,行云流水。

  汪曾祺先生的作品不是很多,但很优美,独具特色,令人爱不释手。到2009年底,先生离世十二年后,他的作品已达到四十一种五十册。曾有人好心地希望他能写些大作品,汪曾祺心平气和地解释道:我知道,即使我有那么多时间,我也写不出多少作品,这是我的气质所决定的。我永远只是一个小品作家。找准位置,刻心而为,既不跟风写应景文章,也不贪大求洋赶数量,也就有了真的辉煌。看来,刻,是境界的定位,是追求的恪守。

  人生求刻,意境要好,功夫要老到,不能信手涂鸦,不能浮皮潦草,不能偷工减料,不能粗制滥造。不然,稍一疏忽,意境全无。信手拈来,在于用心不分,乃凝于神;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在于熟知肌理,小心翼翼。寻常功夫不寻常,奥妙无他,就是精益求精。

  刻,还是一种沉醉沉酣。哲人说:伟大的事业根源于坚韧不断的工作,以全部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作家于生活,就要深深地弯下腰去,以宽广的胸怀滋养灵魂、体贴生活,才有深刻的感受力,才有生活底蕴,才有血性文章。戏曲家就要如醉如痴,如裴艳玲说的戏是我的天、戏是我的命、戏是我的魂、戏是我的根,揉进去不分你我,才有德艺双馨,才有永世流芳。

  刻,是踏实的极致,是追求的至境,来不得半点虚假和偷懒,来不得半点马虎与取巧。

  (摘编自2016年第2期《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