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的课改实践,给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日常巡课与管理中发觉:过于模式化的课堂,疏离了师生情感;教师占据讲台的时间依旧较长,抑制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互动,因而弱化了能力培养;过多预设的课堂,没有了灵动生成……诸如此类的问题,“引”着我们进一步去深究: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帮助我们的教育走向理想的彼岸? 作为南京市的小班化实验学校之一,学校按照“幸福每一个”的实验目标,一直在探寻让孩子们快乐学习、自主学习的途径。3年前,“邀约式学习”出现在我们的校园里。 邀约,重塑了校园内的师生关系,为小班学生开启有价值的人生奠基。而恰在这几年中,随着全市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我校的小班教学环境发生了改变,但“邀约”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却始终未变。从“每一个”到“这一个”的小班化教育内涵,通过“邀约”,在非小班的新情境下同样得到了很好体现。 邀约,体现了一种尊重 邀约,或邀请,或约定,尽可能地把讲台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学、互学、共学的互动中逐步提高自主学习、自我思考的能力。邀约式学习,就是经过教师或同学的刻意安排,以朋友的姿态邀请学生、教师或家长一起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文本,让教室里弥散浓浓的尊重氛围,使教学行为体现出满满温情。 我们的“邀约式课堂”,伴随着“邀约”的专用语而呈现。例如:“我遇到了一点困难,能邀请你帮帮我吗”“我邀请你和我一组,你愿意吗”等。对于还没学会的同学,也不用害怕教师的提问,因为此时可以回答:“老师,这个问题我还没弄明白,可以邀请我们小组的伙伴来帮我回答吗?”此类邀约用语、互助用语,逐渐带动所有师生课堂话语方式的改变,使学生在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接受邀约、主动邀约。情感上不再排斥课堂学习,行为上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利于教师实施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邀约,有着“典型”的情境支撑:班级的“邀约角”,邀约每个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分工到人;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的邀约海报、读书邀约卡、诚信邀约章,指引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学校的楼梯口、走道上、洗手间,张贴着学生设计的中英双语的可爱图画,邀约学生文明行为;校园内的“精彩舞台”,邀约孩子自由表演,可以尽情展现自己的才艺与快乐;“小小地球村立柱”“全球气象微报告”“世界走廊”,邀约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从小在学生心中撒下地球村世界公民的种子。这些外显的邀约情境,处处营造着充满知识的文化氛围,体现出对学生个性的尊重。 邀约,带来了学习的“翻转” 在无法实现每一个学生通过网络实施“翻转”的条件下,邀约式学习依靠“约定”任务的设计,带来了另类的“翻转”。 新课教学前,老师会让学生带着一两个关键问题去预习,同学之间可以邀约进行讨论,大家把预习的收获或疑问写在预习导航或邀约卡上。第二天上课前,老师便可初步了解每一个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掌握较好的学生,在老师讲到这一部分时就可能被邀请担任小助教,主讲的过程会使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更深入,记忆更牢固。因为要求“邀请每一个”,每一节课上都会有“小老师”“小助教”,讲台成了学生的展示台与讨论台,打造了另类的“翻转”课堂。 在“邀约”的平台上,学生的思维得到开发,口头表达能力得以提升。在市区举办的现场演讲比赛上获头奖。我校一位3岁才发现患“先天性听障”的学生何晓悦,一年级进校时口齿不清,不敢开口。在“邀约”课堂的宽松氛围中得到锻炼,竟在去年3月举行的“江苏省听障儿童演讲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邀约共学”学习共同体应运而生。出于真心的携手,长于优势的互补,不同学力的学生通过“邀约结对”,都得到了锻炼。作为邀约结对的伙伴,有的在课间及时帮助伙伴解决课堂疑惑,有的互相设计练习,让教师仿佛长了“三头六臂”。三年级数学教师提供了一个典型的实验案例:在课堂上出一道思考题:一瓶水连瓶重1000克,倒出一半后,连瓶重550克,求水和瓶子各多少克。当堂测试结果,32个学生中16人做对。接下来,组织学生在小组之间相互邀约交流讨论,5分钟后再出类似的题目,结果做对的学生上升到30人。一周后,教师又突然考了同类的题,结果有27人做对。说明学生之间的邀约学习,确有明显的教学效果。 邀约式的多元评价,催发了学生的内驱力。每一单元的学习结束后,学生尝试自己梳理知识点,再邀约老师、家长、小伙伴对一阶段的学习进行评价。老师更关注最后一栏“我还不明白的地方”,有针对性地一一解答,做好个别指导。学校给每个孩子准备了一本《精进护照》,实录学生在“古诗诵背”“读书明志”“英语积累”“阳光健体”“书画熏陶”“音乐之声”“生活技能”“社会实践”等诸多方面的成长与进步,引领学生向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邀约,丰富着学校的“教育场” 邀约,渗透到校园生活的全方位。 邀约师生共同开发“微型课程”。通过人人参与的社团活动,师生共同完善一个个“微型课程”。如拓展课本内容的“茶韵飘香”“流行中国风”“经典电影中的正能量”“南京英语小导游”课程,与生活相关的“梧桐文化”“南京文韵”“跟着地铁去旅游”等课程,都有学生寻找的资料,都有学生参与介绍的片段。 邀约国际友好学校的师生和我们一起学习。目前,学校在美、澳、加等国都有手拉手姐妹学校,4—6年级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国外英文笔友,在英语教师的帮助下保持友好通信。学校还利用互联网给学生创造语言交流的平台,通过网络跨境课堂,相隔万里的师生同时上课,分享优质教育资源;从没走出国门的我校学生,能够用所学英语询问外国小伙伴的本土文化与校园生活,交流对校园、对生活、对幸福的理解。每两年一次的交流互访,两国学生同堂学习,同室生活。这种邀约,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世界多元文化的魅力,体验到“小小地球村”的真实。 邀约“合作伙伴”。家长是学校最密切的“合作伙伴”,每学期我们都要邀约家长当“客座教师”,教学生生活技能与成长感悟。在“家长志愿课堂”上,有糕点烘焙经验的家长,将教室装点成蛋糕工坊,与学生一起做点心;会做风筝、陶艺、十字绣的家长,给每一个孩子准备好了材料,手把手地教给方法、说清步骤……作为南京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对外汉语专业研究生的实习学校,我们邀约来校实习的留学生教给学生各国礼貌问候语,与我们的教师共同进行校本研修…… 邀约,形成了一个丰富的教育场,让老师和学生都拥有了更为丰富的教育资源。 (作者系江苏省南京市火瓦巷小学校长) |
|
来自: liushuang1112 > 《每周信息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