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我参加杨天颖老师的《热情与灵感》研习课,杨老师要求大家在课前,把一段文字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现出来,以便在课堂分组讨论。我一时蒙圈,不知道啥叫思维导图,上网查了查,发现原来那种花花绿绿、形状像棵大树的图叫思维导图。而且这种思维工具,在上世纪60年代就被“世界脑力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东尼·博赞发明了,已经被广泛运用,我买的《思维导图》即使是2015年12月出的版本,也已经是第7次印刷,可见流传程度之广。 后来我在微信上,看到有人用思维导图分享凯文·凯利的《失控》《必然》,有人用思维导图晒罗振宇的跨年演讲,有人用思维导图安排自己一天的日程,有人用思维导图解释什么是幸福。 杨天颖老师在课上说,思维导图不是万能的,有些事情还必须用线性方式去展现。不能手里有个锤子后,看到什么都像钉子。可是,我连锤子都还没有呢。我安慰自己,种一棵苹果树最好的时间是二十五年前和今天。至少我现在开始使用思维导图这个工具了。 东尼·博赞吹牛说:自从我发明了思维导图,就被称为“终极思维工具”。但东尼·博赞也谦虚说:思维导图是一个有用的思维工具,是我们分清主次,更快更清楚地看出一些主要思想如何彼此关联。 有很多书介绍思维导图,我们这篇文章,主要是介绍用思维导图记笔记。全文分三部分:我们先分析一下大脑是怎么运作的(为啥要用思维导图这个工具)、然后再介绍一下思维导图怎么画才好(怎么突出重点、怎么引发联想、怎么清晰明白)、最后我们分享一下怎么用思维导图做笔记。 大脑很神奇,有1万亿个脑细胞。每个脑细胞都有一个功能强大的数据处理器,脑细胞看起来像章鱼,有几十上百上千的触须向四周发散,因此每个脑细胞可能产生的连接数是1后面有28个0(这个数念什么?我不明觉厉),然后再把这个数乘以1万亿,可能有1050万公里长的0,因此大脑潜力无限。能使用大脑全部潜能的人,目前好像只在电影《超体》中出现过。 左右半脑也大不相同。右半脑负责感性,节奏、空间感、格式塔(完整倾向)、想象、白日梦、色彩和维度。左半脑负责理性,词汇,逻辑,数字,顺序,线性感,分析和列表。不能把人分为左脑人右脑人,我们能够、而且本来就是两个半脑同时应用的。 说到格式塔,是如果你对人说,“我有个事想告诉你······哎呀,算了不说了”,那厮的大脑肯定会尖叫着要听这个故事的,大脑这种寻求完整的固有倾向叫作格式塔,一种需要通过词汇和意向填充空白以求整体的自然倾向。 人脑对图片和颜色的反应更佳。心理学家拉尔夫·哈伯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把2560张图片,每10秒放一张,给受试者看,分好几天看完,再从这2560张中挑一张,和另一张相似但没有被看过的图片,让受试者选择,辨识度准确率在85-95%。因为图片运用到了大量的大脑技能,视觉节奏、色彩、外形、线条、维度、质地等,尤其是想象,因为英文“想象”这个词来源于拉丁语,字面意思就是“用大脑画图”,所以“一图值千金”,无论是记笔记,还是展示想法,都要找到好图。 人脑不是线性思维,而是多面的、发散性的。这就是我们为啥要用思维导图这个工具。
怎么利用思维导图突出笔记的重点呢? 7个规则: 1、一定要用中央图像。图像可以自动的吸引眼睛和大脑的注意力,可以触发无数联想。 2、整个思维导图中都要用到图像。 3、要用到三种或者更多的颜色。 4、图像和词汇的周边要有层次感。 5、要有多种生理感觉混合的通感。多使用一些有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词或者图像。 6、要有运动感,让字体、线条和图像的大小尽量多一些变化。 7、间隔要有序。 怎么利用思维导图引发笔记的联想呢? 3个规则: 1、使用箭头,把思维导图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连接起来; 2、色彩是一种极为惊人的有力工具,要使用各种颜色,对笔记进行组织、分类、强调、梳理和编码; 3、使用勾、叉、圆圈、三角形或者下划线等代码,节省时间,又能让思维导图各个部分快速建立联系。 怎么利用思维导图使得笔记的清晰呢? 9个规则: 1、每条线上只写一个关键词; 2、所有字体尽量只用一种固体的字形写; 3、线条的长度和词本身的长度尽量一致; 4、线条和线条之间要连上; 5、中央的线条要粗些; 6、思维导图的分支可以设计成不同形状; 7、图形化的尽量清楚些; 8、纸横着放; 9、尽量让线条保持横直,最大角在45度。 有个叫iMindMap思维导图软件,可以轻松的做到以上这些。 无论是讲座笔记、读书笔记、会议笔记、电影笔记、演讲笔记,都是把别人的思想记录下来。 大多数人记笔记,主要只用了三种风格: 1、线性模式,大多按照听到的、看到的顺序,以直线模式写下来。 2、笔记的符号,一般都是大一二三,四小1234,或者词汇。 3、即使有分析,但受直线模式影响很大,表达形式也过分线性化。 大多数人记笔记,只用了不到一半的大脑皮层。不会有视觉节奏、视觉模式、色彩、图像、视觉化、维度、空间感、格式塔、联想等等。 超过95%的笔记都是单色写的,大多是蓝色,黑色,或者蓝黑色,单调和无趣其实是一个意思,大脑感到无趣会怎么样呢?它会先不理不睬,然后关机,最后睡觉。这些笔记,关键词模糊、不易被记忆、不能有效的刺激大脑,最后起不到记笔记的作用,浪费时间。 在笔记内容上简单加上两种颜色,就可以把记忆涂色内容的效率提高100%。 以列表形式出现的线性笔记,与大脑思维的工作原理正好相反,因为他们生成一个概念,它就停下来了,和前后的概念割裂开,阻碍了思维的正常过程。会抑制大脑自由自在的活动,最后使它完全停下来,不断的减弱创造力和降低回忆的可能——没有创造性和回忆,我们记笔记有什么意义呢? 那我们怎么用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 1、快速浏览全书或者整篇文章,形成对内容的初步印象,也就是杨天颖老师所说的“老鹰视角”; 2、做好时间计划,这段时间内必须要涉及的材料内容和数量; 3、就这篇文章或书已经知道的内容,先画一个思维导图,有个“抓钩”; 4、确立这个读书阶段希望达到的目的; 5、总览全篇文章,看目录、主要的标题、结果、结论、小结、主要的示意图和图片,这样思维导图的中央图和主要分支就出来了。 6、仔细看每段、每节、每章的开头和结尾,这些地方往往集中了最为重要的信息,再把他们加入到思维导图中; 7、内察和复查。回到再看看全书比较困难的部分,查看一下之前跳过的地方和问题,以便填完没有填的空。快速完成思维导图; 我们怎么用思维导图做讲座笔记? 要用一些模板工具记笔记。一边听课一边化思维导图,找寻基本分类概念,把模板的关键词添加到思维导图的主要枝干中,比如“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或者SWOT分析(优点、缺点、机会、挑战),还有PIN(正面、负面、有趣面)。 笔记有四个作用,记忆、分析、创造、对话。 记忆。思维导图由于是大脑协同工作的思维方式,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记忆方法。 分析。思维导图可以帮助你从线性信息里抽出基本分类概念和层次概念。 创造。思维导图何以合并从外部(讲座、书籍、媒体)记录的信息及从内部(决策、分析和创造性思维)产生的信息。最好的笔记不仅会帮助你记住并分析信息,而且会起到一种跳板的作用,你可以借助它产生创造性思维。 对话。笔记应该包含在听讲座或者看书时自发产生的一系列思想,应该反映出你与演讲者或者作者之间的智力对话。可以用特别的色彩或者符号代码区别你自己对思想交换的贡献。 达·芬奇在记笔记的时候,运用了词汇、符号、顺序、列表、线性感、分析、联想、视觉节奏、数字、图像、维度和整体观念,这是完整表达自我思想的例子。 东尼·博赞说,一旦你使用几次思维导图,你将会发现线性笔记的局限性有多大,思维导图笔记有多愉快、自由、有效。 是么?我准备试一试。 上图是东尼·博赞为《思维导图》制作的思维导图概览,下图是宋家泰为《思维导图》制作的思维导图概览,相比之下,我的思维导图太LOW了。 如果有朋友看过《思维导图》,或者春节准备看一下的,如果也能画一个这本书的思维导图给我看看,我将不胜感激,并会从中挑选一张我最喜欢的发在宋家泰读书圈内。我会送这个朋友一本读库的《读》,是张立宪从玛格南图片社拍的照片中,挑选出来的跟阅读有关的照片集。 下面是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10张照片。希望朋友们春节期间,至少能读一本书。谢谢大家羊年对我的支持和鼓励,我们猴年见。 谢谢腾讯大申网的小伙伴们,你们做的这个视频好棒!精彩在最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