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阳明之“文治武功”在南赣

 赣州阳明研究会 2016-03-09

王阳明之“文治武功”在南赣

龚文瑞

赣州是明代南赣之中心,王阳明于正德十一年九月出任南赣巡抚,与赣州结下了不解之缘,留下了十分丰富与宝贵的活动遗迹。王阳明在赣州及南赣的四年活动,他创立的心学之实践与形成(《传习录》首刊在赣州)在赣南,他立言、立功、立德之“三立”完成在赣南。期间,他实施了盐税改革,提出了民兵选拣,制定了十家牌法,打赢了三大战役,兴建了三个新县,平定了百年匪乱,带教了心学弟子,刊印了古本《大学》,强调了亲民仁政,推行了《南赣乡约》,兴办了书院社学,提倡了官德清廉,改善了民风旧俗,教化了南赣百姓,推进了乡里自治,推广了赣州官话……可以说,王阳明的政治生涯是从赣南起步的——赣南,是王阳明军事才华的体现之地,是王阳明治政理念的实践之地,是王阳明心学成果的形成之地,是王阳明心学弟子的密集之地,是王阳明乡约制度的实施之地,是王阳明书院教育的仁化之地。

明孝宗弘治十年(1497年),囿于土匪聚啸,朝庭采纳了江西地方官的提议,将赣闽粤湘四省边际地区的八府一州(江西赣州府、南安府、建昌府,福建汀州府、漳州府,广东南雄府、潮州府、惠州府,湖广郴州)组成了一个特别行政区——南赣省。十八年过去,南赣的匪乱并未平复,反而有愈演愈烈态势——江西南安府横水有谢志珊部、桶冈有蓝天凤部、大庾有陈曰能部,广东龙川三氵利有池仲容部,广东乐昌有高快马,湖广(今湖南)郴州有龚福全部,福建南靖有詹师富部,他们或称王称霸,或占城占山,四处流窜作乱,官府顾此失彼,局势十分混乱。而一度中断、正德五年重新恢复的南赣巡抚一职,此时也正处在前任文森弃职而归、无人处事的混乱状态。

正德十一年(1516年)九月,由兵部尚书王琼推荐,四十五岁的王阳明以都察院佥都御使(正四品)身份巡抚南赣(行正二品职权) 这个任命与贬谪龙场具有同等意义。如果说贬谪龙场造就了中国哲学史上的王守仁,南赣汀漳巡抚的任命则造就了中国政治史上的王守仁,而正是这两个方面的相互激发、相互结合,才造就了一个完整的、千古惟一的王守仁。(方志远《旷世大儒——王阳明》)

下面仅就王阳明之“文治武功”在南赣,阐述一二。

一、王阳明南赣平乱的三大方略

王阳明是一个谋略家。南赣之乱,他三个方略即令之崩溃瓦解。

其一,行“十家牌法”,切断百姓与山贼的联系。王阳明将南赣当做他的政治、哲学、军事试验场。他的主张是平山中贼易,平心中贼难。他认为,人只有从内心里怕当盗贼、不愿当盗贼、不敢当盗贼,才可能真正平定山贼。于是,仿效朝廷的户帖制及黄册制度,他果断地推行了十家牌法。所谓十家牌法,即是每十家为一甲,发一块木牌,里面有固定格式,十家轮流掌管,每天酉时(晚七点)左右,当值户主持牌往另外九家巡视,查审各家人员情况,有无少人或多人,少的人往何处去了,去干何事了,何时归,多的人是谁,从哪里来,来干嘛,一一记载清楚。如有可疑,即刻报告官府,如有隐瞒,一旦事发,十家同罪。一家窝藏或暗通山贼的,十家都有罪。某家若出了山贼的,限期规劝回家,否则十家同罪。这种十家连坐的惩罚措施,较之历朝历代的诛九族有过之而不不及,十分恐怖而有显效,一经实施,便迅速切断了百姓与山贼的联系,瓦解与涣散了山贼的军心和战斗力。王阳明自诩道:诚使此法一行,则不待调发,而处处皆兵;不待屯聚,而家家皆兵;不待蓄养,而人人皆兵;无馈运之劳,而粮饷足;无关隘之设,而守御固;习之愈久,而法愈精;行之愈广,而功弥大盖以十家牌法之兵,而为守土安民之本

其二,练习民兵,培养地方武装。王阳明可谓是中国团练的始祖,民兵的创始人。清代曾国藩大办团练培养湘兵,就是受王阳明启发而有的。当年,王阳明培育民兵,其实是出于无奈。之前,赣粤闽湘四省边际地区闹匪乱,朝廷派来的军队多是湘西或贵州、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狼兵,这些狼兵多属于当地土司豢养的家兵,他们以当兵为业,凶猛勇敢,吃苦耐劳,善于爬山钻林,南赣的山贼十分惧怕他们。于是,南赣的山贼们采取回避的战术,狼兵来了,他们躲藏到深山老林或是往别的省邑去,狼兵回去了,他们又出来骚乱。而狼兵除了赣州卫、信丰所、会昌所留下来的世袭官兵外,其余各地请来的狼兵是要回去老家的,一来一回得一年,又费钱财又没用。囿于这种情况,王阳明决定培养当地民兵。他让各州府从所属县衙的弩手、捕快、打手中各挑选骁勇者十名左右用为将官,又从各卫所中挑选有实战经验者充当教官,在赣州镇南门外的大校场,让他们编练民兵。同时,以“文官五品以下,武官三品以下”可以“便宜行事”(即可以先斩后奏)的权威,颁布严厉的军纪。很快,一支比朝廷卫所官兵更有战斗力的民兵队伍组织了起来。为王阳明之后的平定民乱奠定了坚定的战斗基础。

其三,疏通盐法,筹措兵饷。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王阳明饱读兵书,太知道这个道理了。没有兵饷,如何平乱?当时的情况是,既不能直接向朝廷伸手要钱,更不能加重当地民众税赋。王阳明把目光聚焦到了盐税上。自古以来,盐是最重要的课税之一。王阳明上奏了一个折子《疏通盐法疏》,提出三项主张:一是把原来南安、赣州两府行销潮州的粤盐范围扩大到吉州(今吉安)、临江(今樟树)、袁州(今宜春),商人在南赣两府卖盐按原来的税率十抽一交税,到新增的三府卖盐则按十抽二的高税率交税,以提升盐税总额;二是为了防止偷税漏税,同时严厉打击私盐,把南安折梅亭税关归并到赣州龟角尾税关(后分建春门、西津门两个分理处),统一纳税,避免重复收税;三是在平定民乱之前,这些盐税全部留作军费使用。朝廷反复了几回,很是无奈——不给予王阳明盐税权,则平定不了民乱,民乱平定不了,终究盐税还是得丢了,朝廷最终同意了王阳明的要求。结果,南赣地区不加赋而财足。王阳明争取到了稳定经济来源。

这三个动作,显现了王阳明作为一代儒将的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也突显了他狂放不羁的率性性格,既为随后他开展的平定南赣之乱的三大战役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王阳明南赣平乱的三次布战

其一,先易后难,直取漳南。正德十二年初三日,从家乡出发的当天,王阳明即接到南赣衙门送来的消息,广东、福建两省已派兵往两省交界的漳南山区(指南靖一带,今平和县)的詹师富(原名詹师傅,篾匠)部进剿。十六日,刚刚到达赣州官巡抚衙门的王阳明便接到官兵的败报。王阳明将计就计,令大飨军士,故意显现作风涣散状。并放出风去:从漳南撤兵,先征横水,秋后再征漳南。实际上,当天王阳明便挑选了精兵两千,星夜从赣州奔往福建长汀、上杭。同时,王阳明严令各军不可因小挫而气馁,亲自督战,命令部队立即向分散在各处的山贼再度发起进攻。而当时山贼得到的消息是官军撤了,去打横水了,于是尽皆怠懈,没想到遭受突击,大败而溃。官兵久无胜过,此战一胜,倍受鼓舞,愈战愈勇。从正月十八日至三月二十一日,连续六十多天的紧追猛打,詹部终于全溃,第一次书写了南赣衙门成立以来的一个大写的字。回来的路上,王阳明一路吟诗、祈雨,在行台为久旱的上杭祈雨,在东山寺为久旱的瑞金祈雨,在翠竹祠为久旱的会昌祈雨。结果场场祈雨均神奇显效,王阳明顿然成了神话。

其二,明攻桶冈,暗取横水。今天的崇义县域,当年的横水、桶冈等地,地处上犹、南康、大庾三县边际地区的崇山峻岭之间。鉴于朝廷之前已经批准湖广巡抚陈金提出的调集三省驻军夹击桶冈这一情况,王阳明决定再次将计就计——明攻桶冈,暗取横水。正德十二年十月初七日,王阳明秘密调动部队,分十二路向横水进发。十二日黎明时分,借助蒙蒙山雨,发起猛攻。首领谢志珊从睡梦中惊醒,急忙组织抵抗,却见山头山腰野四处尽是官军旗号,以为各处要隘均失,斗志丧失,四处溃逃。横水一破,官兵信心大增,王阳明号令乘胜追击,直捣桶冈。二十八日,官兵屯围于桶冈山寨外,在派人说降无效的情形下,于十一月初十日午时,分五路大军,借着大雨突破隘口,一举破寨,擒谢志珊,蓝天凤跳崖自杀。至十二月初九战事完全结束,前后不过两月,从湖广方向来的官兵,人未到战场,战事已然结束。战争结束,王阳明与随从在桶冈立“茶寮碑”,记录下这场战事。回归路上,沿路百姓夹道欢迎,大余、南康、上犹诸县率先为王阳明建生祠,供画像,敬祀不己。

其三,震慑三浰,计谋贼命。漳南詹部、横水谢部、桶冈蓝部的彻底覆灭,令盘踞在九连山麓三浰(上浰、中浰、下浰)的池仲安内部发生严重分岐。池的手下大多主张出山投降,池仲安无奈之下,先派其弟池仲安来横水向王阳明投降,观察王阳明对他们的态度。随后,于十二月二十三日,率九十三位首领来到赣州城投降。王阳明将池等安排到祥符宫(现文庙)住下,让吏人陪同浏览街市,并送青衣油靴他们穿,教他们习礼,从中观察其志意所向,是否真心投降真心从善。结果发现他们贪婪暴劣、不可教化,尤其是为首的池仲容,放言“我们也不是头一回假投降了”。这一状况下,王阳明的谋士与赣州地方官员也纷纷建言,均认为不可养寇贻害。种种考虑之后,王阳明痛下决心暗取这帮恶人的性命。正德十三年正月初三晚,乘着夜深人静,甲士们手拎刀斧,蹑手蹑脚,将九十四人一一做了。正月初四一天,王阳明不能进食,胃痛呕吐,十分感叹。下午,却振作精神,率部队往龙南去。正月初七,王阳明率部赶到龙南,督领早已在集结在山下的各路部队直扑九连山。战争的尾声一直延续至三月初八日,池的余部才彻底被消灭。

至此,患乱南赣几十年的民乱彻底结束。用时不过一年多一点时间,共灭山贼一万八千人,近万人被招抚,安置归田。从九连山凯旋归来的王阳明特别高兴,仁爱之心顿发,着军士在闹乱最凶的太平保(今龙南杨村)修了座太平桥,自己则率一干门人、弟子在县城外的玉石岩溶洞里研习心学,并题诗刻石,记录平三浰战功。史官毛奇龄曰:“先生亲率行伍,佐之以师儒,指顾倏忽,如扑蝇蹴豕,手拉而跳踏。不承庙算,不用征调兵,不别镇将官吏,不逗时日,不糜费供亿,而所向无敌,不留遗孽,不挫折我兵甲。自秦汉以后,不知卫霍(卫青霍去病)方此何如,若他则谁敢并者!”这三场平乱之战役,其实正是王阳明“文治武功”的一次具体体现,其结果是稳定了南赣的政治与经济,改良了南赣的民生与风气,新生了三个县邑组织——经王阳明实地踏勘并亲自上疏,朝廷同意取原有小地名分别设立福建平和、江西崇义、广东和平三县。

 

(作者单位  赣州市政协王阳明研究会 电话:13766369966  QQ28677959

n?Htx?`- 0q, ne:none'>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老夫人见书明理,立即主动把墙往后退了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无独有偶,几十年后,美好故事二度发生。紫金县内下厚街中段也出现了一条六尺巷——“饶让巷”。相传,清代刘家建大宅,江家建祠堂,引发地界争议,数年未决,刘氏亲属向在外任职的刘名载寄书求援,他回信的内容是引宰相张廷玉的“三尺诗”,教育亲人要谦让乡邻。后来,刘家主动让三尺,江氏也让了三尺,至今传为佳话。从此,“和”成为刘、江两族人最重要的家训内容,故事有口皆碑,家训世世相传。

所以说,家训作用功不可没,其内对族人、外对社会的正面影响甚广,其教育意义不可低估。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形势下,如何适应时代,将家训这一富有传统特色的文化事项予以传承与发展,如何把中华文化的传统性与时代性、文本意义与现世实用相融合,是当下非常有价值的一个文化课题。

解读中国经典家训或赣粤闽边际地区客家家训,从现实中出发,到历史中寻找,分析所有经典的家训之形成,很容易发现一个鲜明的共性,即家训作者都是有思想有见地者、都是家业事业有成者、都是个人修养的典范、其家庭均是人口大家,且面临着传承家业与事业问题。当今社会,一味依赖学校教育,缺失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特别是家教问题的缺失十分严重,要么是自由放纵过于溺爱,要么是扼杀个性过于保守,许多年轻人不明礼义不懂礼。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出生的年轻人对家训的了解非常有限,大多不学经典家训,大多数家庭也没有自制家训,以致普遍存在道德准则缺失、处世标准错乱之世象。

构建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下,非常有必要重视家训的运用,政府、社会与家庭三个方面要自觉担当、高度重视,各个姓氏家长要带领孩子重读经典,从中汲取营养;各级政府要组织汇编地方家训,广为宣传,可以在每村每族竖一个家训碑、上一次家训课,同时要褒励各个家族结合经典与现实,与时俱进,编制新家训、新家规。

 

 

作者:龚文瑞,笔名文瑞、谷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赣州市散文学会会长,

赣州市政协阳明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赣南师范大学客家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电话:13766369966

邮编:341000

通联:江西省赣州市政协文史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