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有人赞美林黛玉几句,就有人跳出来拿林黛玉曾经调侃过刘姥姥说事,说她刻薄,歧视农民等等,仿佛就因此一点就能把林黛玉一棍子打死似的。 我只能感叹一句,这是盲目的道德审判。以某人某一方面的缺点而否定一个人的全部,是非常不科学的。 因此也就有人跳出来为林黛玉的这个缺点辩护,其中知名作家闫红的观点是林黛玉年少轻狂,是青春时期的孩子们应有的朝气,调侃两句算不了什么。 只能说此观点有进步,却没曾真正道出林黛玉的心灵世界,辩护得过于粗糙,因为在许多人眼中“年轻”从来不是推卸错误的理由,也就更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年轻而原谅一个人的过失。 当然还有人说,人无完人,林黛玉就这样怎么了,她是人不是神。此语超然物外,甚是有林黛玉的性格。但是,道出的也似乎不是真正的林黛玉。 闲言少述,还是来看看林黛玉自己怎么说她为什么会调侃人,会调侃怎样的人。 其实这一点还得感谢大舌头史湘云,走到哪里她都把贾宝玉叫做爱哥哥,林黛玉有点敏感,于是就开始打趣史湘云:“连个‘二’哥哥也叫不出来, 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回来赶围棋儿,又该你闹`幺爱三四五'了。” 史湘云也不是好欺负的,说林黛玉见一个打趣一个,打趣她史湘云不算,敢挑薛宝钗的短处,她史湘云才承认林黛玉是好的。言下之意,林黛玉不及薛宝钗,挑不出薛宝钗的短处来,薛宝钗堪称完美。 林黛玉针尖对麦芒,回敬道:“我当是谁,原来是她!我哪里敢挑她呢!” 在这里,林黛玉第一次表明了自己乐意打趣之人,用的是排除法,通过阅读后文我们得知,林黛玉的此话语的言外之意当是:像薛宝钗这样内心藏奸,稍微沾惹一下就大发脾气的人,林黛玉是惹都不想惹的。于此,她又怎会去挑人家的短处呢? 其实,林黛玉说的这句话,也等于是薛宝钗的短处,一个人,人家一点都打趣不得她,不敢打趣她,这还是个正常人吗?薛宝钗一度是个不正常的人。宝玉为打趣一下她,她就大发雷霆,反唇相讥,就是例证吧。林黛玉自然就那样回敬史湘云。 在这硝烟弥漫之际,一场争吵幸好被宝玉打岔拦过,要不然,宝钗之缺点,在那一日就被林黛玉口无遮拦、暴露无疑。如果如此,往后也就没有钗黛和好的可能了。 薛宝钗后来其实也理解林黛玉的想法,林黛玉当面对薛宝钗说她曾一度怀疑薛宝钗内心藏奸,薛宝钗的反应很平淡,可见她这是对自己以前的交往方式所产生的一种副作用的默认。 再来看刘姥姥,则是绝对的和善之人,也是最喜欢找乐子之人,她老人家活得最是敞亮,也最能够明白大家的心思,所以她虽看透了王熙凤与鸳鸯的捉弄,却还主动配合着王熙凤与鸳鸯逗贾母与大家开心。刘姥姥之情商,由此也是可见一斑。 这么一个和善的老太太,除了过洁的妙玉,是谁也不会嫌弃讨厌她到哪里去的吧。贾母说就她的两个玉儿可恶,最怕人家的脏,可是刘姥姥第一次进大观园,第一站就来到潇湘馆,林黛玉却殷勤地接待了大家一行,对刘姥姥没有任何排斥。所以,事后贾母这么骂宝玉黛玉实则是明贬暗褒。当时还有一个细节,贾母突然想到要为黛玉换窗纱,除了触景生情,黛玉处事的得体,也是触动贾母作出此决定的重要因素。再加上妙玉的行为映衬,林黛玉朴实好接近的形象也就更加被映衬出来。 再加上刘姥姥进到潇湘馆,她看着林黛玉,对潇湘馆的布置是那个赞叹有加啊。她说,这哪里像个小姐的闺房,竟比上等的书房还好。这句话一方面是赞叹了书房,另一方面也是赞叹了林黛玉的非同一般。 刘姥姥再次注意林黛玉应当是那种很吃惊的样子,她细细地打量了一番林黛玉。此刻,我们可以补充一个弦外之音——这么瘦弱的小姐,竟然也如此好学,外表如此超凡脱俗,果然古人说的不错,腹有诗书气自华。 刘姥姥赞许的眼神,应当定时令黛玉十分高兴,她又怎么回去讽刺这么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太太呢?因此,林黛玉对刘姥姥的打趣,也就是一种善意的幽默。她删繁就简,让大家铭记住刘姥姥给大伙儿带来的欢乐。 所以要是让林黛玉跟刘姥姥直接对话,她也会像打趣史湘云一样,毫不顾忌的打趣刘姥姥一番。而刘姥姥会生林黛玉的气吗?史湘云都没有生林黛玉的气,刘姥姥这么一个积古的老人也就更加不会生林黛玉的气了。 同样的,薛宝钗后来发生了变化,主动跟林黛玉套近乎,一段时间里,她也变成了林黛玉一类的人,不计较什么,不再小心眼——因为宝黛的事情发脾气,不再另眼看待宝黛爱情,黛玉因此也就开始跟宝钗亲昵起来。 惜春要画画,需要购买许多绘画用品,薛宝钗博学多闻,由她开单子,开了许许多多,黛玉见了连忙说:“你瞧瞧,画个画儿又要这些水缸箱子来了。想必他糊涂了,把她的嫁妆单子也写上了。” 变的不是黛玉,而是宝钗,黛玉待人还是始终如一,看得惯的,她总有着信手拈来的法子打趣取乐子,让大家开心,以表示亲昵;看不惯的,她理都懒得理,也就更没有灵感陪人家嬉闹了。 林黛玉就是这么一个有个性的人,锋芒毕露的人。人们要么为其锋芒所倾倒,要么被她的锋芒刺伤,因此,各人心中都有一个林黛玉。我心中的林黛玉是真善美的化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