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单簧管名曲】清教徒幻想曲

 garyhyz 2016-03-10

歌剧《清教徒》


《清教徒》为贝里尼创作的三幕歌剧,于1835年1月24日在巴黎Théatre-Italien剧院首演。歌剧以1642-1651年发生的英国内战为背景,叙说了主人公在战争期间坎坷的爱情故事。《清教徒幻想曲》运用了贝里尼最常见的“清教徒”主题所创作的一首幻想曲式的变奏曲,幻想风格的引子过后,引出降A大调主题,接着是一系列的转调和变奏,最后在A大调上结束。作品具有华丽风格,带有炫技色彩。



贝里尼

意大利歌剧作曲家贝里尼 (Vincenzo Bellini)。1801年生于西西里加拉尼亚的音乐世家。曾在那不勒斯圣塞巴斯契诺音乐学院师从辛加莱里学习作曲。作有歌剧《海盗》、《凯普莱特永与蒙泰古》、《梦游女》、《诺尔玛》、《清教徒》等十一部。其中以《诺尔玛》最为著名。他的歌剧富含浪漫主义特色,尤以旋律的清丽婉畅著称(肖邦、威尔第在旋律写作上都颇受其影响)。除《诺尔玛》外,《梦游女》、《清教徒》亦长期受到歌剧观众的欢迎。他歌剧中的许多咏叹调,至今仍被奉为“美声唱法”的经典教材。贝里尼专门创作美声唱法的歌剧。所谓美声唱法是指专以表现浪漫、感性的旋律为主的唱法,其间穿插很多的花腔。歌声时常突然翻高,然后半音滑下。

文森佐·贝里尼(Vincenzo Bellini,1801—1835年),意大利歌剧作曲家。1801年11月3日生于西西里岛卡塔尼亚,1835年9月23日卒于巴黎附近的皮托城。贝里尼生活在一个有7个孩子的音乐家庭,排行老大。祖父是管风琴家、作曲家和音乐教师。父亲是作曲家、合唱指挥和音乐教师。他3岁开始学习音乐,5岁就能熟练地演奏钢琴,并显示了出色的音乐记忆力,6岁写下第一步音乐作品,祖父是他的主要作曲老师。
  
贝里尼从小显露音乐才华,早年在那不勒斯圣塞巴斯契诺音乐学院师从辛加莱里学习作曲,毕业后即从事音乐创作,在24岁发表第一部歌剧《阿岱尔森与萨尔维那》和《比安卡与费尔南多》初露头角。1827年即以《海盗》米兰斯卡拉歌剧院取得巨大成功。此后创作了多部歌剧,先后在米兰、帕尔马、威尼斯等地上演。1833年34岁的他访问伦敦、巴黎,为巴黎的意大利歌剧院写了歌剧《清教徒》,获得世界声誉。重要作品还有《凯普莱特永与蒙泰古》、《梦游女》、《诺尔玛》和《滕达的贝亚特里切》等。贝里尼共创作了11部歌剧,其中以《诺尔玛》最为著名。除《诺尔玛》外,《梦游女》、《清教徒》亦长期受到歌剧观众的欢迎。
 
 
19世纪前叶的意大利歌剧,正值美声唱法成熟辉煌之际,又汇入浪漫乐派的抒情风格,因此开始了意大利歌剧质与量的灿烂年代。而贝里尼与罗西尼、多尼采蒂一起,被称为当时意大利代表性作曲家。他们不但引领一代风骚,而且还影响巴黎,共同缔造了法国大歌剧(Grand Opera)的风采。其中以贝里尼的纤巧细致,则无人出其右者。他的歌剧内容具有积极的政治意义,音乐风格激昂振奋并带有浪漫主义的梦幻意境,独特的贝里尼式声乐旋律蕴藏着一种内在动力,感人至深。他的歌剧还富含浪漫主义特色,尤以旋律的清丽婉畅著称(肖邦、威尔第在旋律写作上受其影响)。贝里尼的音乐优雅细腻,而且具有很浓厚的诗意,有人称他为歌剧音乐的萧邦。他歌剧中的许多咏叹调,至今仍被奉为“美声唱法”的经典教材。大概由于他的追求绝对纯美,容不了一些杂质,以致他的思想、言行和音乐均趋于十分敏锐,而他亦以35岁的英年早逝。 
贝里尼还写有6部交响曲、双簧管协奏曲、弥撒曲及不少声乐曲。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8:41 清教徒 来自王剑文单簧管工作室



欢迎关注王剑文单簧管工作室微信公众号,本平台不定期分享单簧管乐谱、视频、文献以及国内外精品管乐资讯。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投稿联系:360630422@qq.com


更多历史资讯请点击下方“阅读全文”。

感谢您对本公众号的鼓励和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