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企业管理者,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创新是带有氧气的新鲜血液,是组织的灵魂和生命。但什么是创新?创新又有什么特点? 当代著名的管理大师彼德·德鲁克认为,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特殊手段,创新就是改变资源的产出;创新不一定是技术上的,甚至可以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中,他对创新的原则进行了分析。包括五个“做”――指必须要做到的事情;三个“不能做”――指尽量避免做的事情;三个“条件”。 1、五个“做” (1)有目的、有系统的创新从分析机遇着手; (2)创新是概念的又是感知的。因此创新要出去多看、多问、多听; (3)创新若要行之有效必须简单而专一; (4)有效的创新都是从不起眼处开始的。创新并不宏大,只是试图做一件与众不同的事情; (5)成功创新目标是领导地位。如果不一开始就注重领导地位,就不可能有足够的创新意识,也就不可能有所建树。 2、三个“不能做” (1)不要太聪明。如果创新想获得规模和重要地位,必须能够由普通人操作; (2)不要过多花样,不要分心,不要一次做过多事情; (3)不要为未来进行创新。 3、三个“条件” (1)创新是工作。创新需要知识和聪明才智; (2)要想成功,创新者必须立足自己的长项; (3)创新是经济与社会双重作用的效果。创新必须与市场紧密相连,专注于市场,而且由市场来推动。 综合各个方面对创新的认识,个人认为,对企业管理创新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把握: (1)管理创新是一种主动性的创造行为。创新意味着要主动找出具有“创新倾向”的事物,并致力于进行改变。没有主动的付出和投入,创新的结果就不可能产生; (2)管理创新意味着选择和机会。创新的机会有很多,既有外部的机会,也有内部的机会。创新的过程也是一个选择的过程,既要选择创新的领域,也要选择创新的方式和方法; (3)管理创新是一个系统。管理中的各个因素都密切相关,因此创新是一个整体,独立的部门或个人创新会遭受强大的阻力; (4)管理创新是有层次的。处于管理的不同层次,创新的层次也不一样。高层管理者的创新重在战略,中层管理者的创新重在制度,而基层管理者的创新则可能重在服务与激励。不论是什么层次的创新,都是管理创新的必然要求; (5)管理创新既有渐进的创新,也有彻底的创新。在已有程序或制度的基础上做局部的改变是一种创新,用新程序或新制度替代原有的程序或制度也是一种创新; (6)管理创新必须始终以市场为中心。如果企业的创新以产品为中心,很可能产生一些“技术上的奇迹”,而带来的回报却令人失望,这种创新不会持久。而如果以消费者或顾客的需要作为变革和创新的出发点,就会非常有助于创新工作的组织; (7)管理创新要以人为本。创新必须要取得人的支持和积极参与,否则,创新就不可能成功。 创新不同于发明。发明是指通过试验,促成新概念、新设想或者新技术的产生,它是一种科技行为。而创新本质是一个经济概念,它是把新概念、新设想或者新技术转变成经济上的成功。创新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的特点: (1)新颖性。创新不是模仿、再造,因此,新颖性是创新的首要特征。具体来说,新颖性又包括三个层次:一是世界新颖性或绝对新颖性;二是局部新颖性;三是主观新颖性,即只是对创造者个人来说是前所未有的。 (2)高价值性。创新可以重新组合生产要素,从而改变资源产出,提高组织价值。而对于企业来说,创新利润是最重要、最基础的部分,也只有创新利润才能够反映出企业的个性。 (3)目的性。创新特别强调效益的产生,它不仅仅要知道“是什么”、“为什么”,还要知道“有什么用,怎样才能产生效益”。所以,创新是一个创造财富、产生效益的过程。 (4)风险性。创新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这种不确定性就构成了创新的风险。因此,在创新过程中,只准成功、不许失败的要求,实际上是不切实际的。只能通过科学的设计与严格的实施,来尽量降低创新的风险。 (5)动态性。创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惟一的不变就是一切都在变,而且变化得越来越快。因此,任何创新都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而只有不断的变革和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