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内科学讲稿心系第六节痴呆

 名天空间 2016-03-11

 

 

【概说】

一、概念

痴呆是由髓减脑消,神机失用所导致的一种神志异常的疾病,以呆傻愚笨,智能低下,善忘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其轻者可见神情淡漠,寡言少语,反应迟钝,善忘;重则表现为终日不语,或闭门独居,或口中喃喃,言辞颠倒,行为失常,忽笑忽哭,或不欲食,数日不知饥饿等。

二、延革

(一)《景岳全书·杂证谟》有“癫狂痴呆”专篇

病因:郁结、不遂、思虑、惊恐。

临床表现:“千奇万怪”、“变易不常”。

病位:在心以及肝胆二经。

预后:“有可愈者,有不可愈者,亦在乎胃气元气之强弱”。

(二)《辨证录》亦立有“呆病门”

不仅对呆病症状描述甚详,且分析其成因在于肝气之郁,而最终转为胃气之衰的病理机转过程,其主要病机在于肝郁乘脾,胃衰痰生,积于胸中,弥漫心窍,使神明受累,髓减脑消而病。陈氏还提出本病治疗以开郁逐痰、健胃通气为主要方法,立有洗心汤、转呆丹、还神至圣汤等,至今仍十分常用。

三、讨论范围

成年人痴呆为主,主要指现代医学的老年性痴呆、脑血管性痴呆及混合性痴呆、脑叶萎缩症、正压性脑积水、脑淀粉样血管病、代谢性脑病、中毒性脑病等。

【病因病机】

一、病因

(一)年迈体虚 

肝肾阴虚,或肾中精气不足,髓海空虚,髓减脑消

年高

血脉瘀滞,脑络瘀阻

(二)情志所伤 

肝气乘脾,聚湿生痰

郁怒伤肝                                  气滞、痰阻、血瘀壅滞于脑,蒙闭清窍

气滞日久可致血瘀

耗伤心脾,气血不足,致脑失所养

久思积虑

脾虚失运,痰湿内生,清窍受蒙;

惊恐伤肾——肾虚精亏,髓海失充,脑失所养。

(三)久病耗损 

肾、心、肝、脾之阴、阳、精、气、血不足,脑髓失养

久病积损正伤     久病入络,脑脉痹阻,脑气与脏气不得相接

日久生热化火,神明被扰

二、病机

(一)基本病机为髓海不足,神机失用。

本虚——肾精、阴阳、气血亏虚——脑失所养

髓海不足,神机失用

标实——气、火、痰、瘀内阻于脑-——上扰清窍

(二)痴呆病位主要在脑,与心肝脾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三)病机上常发生转化,临床以虚实夹杂为多见。

气滞、痰浊、血瘀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或相兼为病,终致痰瘀交结,使病情缠绵难愈。

气滞、痰浊、血瘀日久,可化热,而形成肝火、痰热、瘀热,甚或肝阳化风,均可上扰清窍;进一步发展,可耗伤肝肾之阴,肝肾阴虚,水不涵木,阴不制阳,肝阳上亢,化火生风,风阳上扰清窍,而使痴呆加重。

虚实之间的相互转化,实证的痰浊、瘀血日久,若损及心脾,则气血不足;或耗伤心阴,神明失养;或伤及肝肾,则阴精不足,脑髓失养,可转化为痴呆的虚证。而虚证病久,气血亏乏,脏腑功能受累,气血运行失畅,或积湿为痰,或留滞为瘀,则可见虚中夹实之证。故本病临床以虚实夹杂为多见。

痴呆病因病机示意图:

禀赋不足

                             肝肾亏损

年高体虚                     

情志所伤                                             痴呆

久病痰盛                     痰瘀阻窍

外伤中毒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一)一般症状:记忆力减退,记忆近事及远事的能力减弱,判定认知人物、物品、时间、地点能力减退,计算力与识别空间位置结构的能力减退,理解别人语言和有条理地回答问题的能力障碍等。

(二)伴有症状:性情孤僻,表情淡漠,语言重复,自私狭隘,顽固固执,或无理由地欣快,易于激动或暴怒。其抽象思维能力下降,不能解释或区别词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道德伦理缺乏,不知羞耻,性格特征改变。

(三)发病特点

起病隐匿,发展缓慢,渐进加重,病程一般较长。但也有少数病例发病较急。患者可有中风、头晕、外伤等病史。

二、病证鉴别

(一)与郁证鉴别

痴呆的神志异常需与郁证中的脏躁一证相鉴别。脏躁多发于青中年女性,多在精神因素的刺激下呈间歇性发作,不发作时可如常人,且无智能、人格、情感方面的变化。而痴呆多见于中老年人,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别,且病程迁延,其心神失常症状不能自行缓解,并伴有明显的记忆力、计算力减退甚至人格情感的变化。

(二)与癫证鉴别

癫证属于精神失常的疾患,以沉默寡言、情感淡漠、语无伦次、静而多喜为特征,以成年人多见。而痴呆则属智能活动障碍,是以神情呆滞、愚笨迟钝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志异常疾病,以老年人多见。另一方面,痴呆的部分症状可自制,治疗后有不同程度的恢复。重症痴呆患者与癫证在临床症状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临床难以区分。

(三)与健忘鉴别

健忘是指记忆力减退,遇事善忘为主症的一种病证。而痴呆则以神情呆滞,或神志恍惚,告知不晓为主要表现,其不知前事或问事不知等表现,与健忘之“善忘前事”有根本区别。痴呆根本不晓前事,而健忘则晓其事却易忘,且健忘不伴有智能减退,神情呆钝。健忘可以是痴呆的早期临床表现,这时可不予鉴别。由于外伤、药物所致健忘,一般经治疗后可以恢复。

三、相关检查

(一)影像学检查

发现引起痴呆的结构性损害的病变,电子计算机扫描(CT)及核磁共振(MRI)非常重要。对于测量痴呆病人的脑血流、氧、糖等能量代谢的变化,单光子发射断层摄影术(SPET)及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PET)具有重要意义。

(二)电生理学检查

常用脑电图(EEG)、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S)。

(三)实验室检查

血脂测定、血液流变学检查、APOE、免疫学检查、血糖测定、脑血流量测定等均有助于鉴别诊断。

(四)神经心理学检查

测定智商。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一)分清虚实

髓海不足      

虚者      肝肾亏虚——肝肾阴虚、精血亏虚

脾肾两虚——气虚、阴虚、阳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

脾肾虚衰——波及于心,而致心脾两虚或心肾不交

浊实之邪蒙神扰窍而引起情志、性格方面或亢奋或抑制的明显改变

实者

痰浊、瘀血、风火等诸实邪引起相应证候

正虚为主,兼有实邪

虚实夹杂

邪实为主,兼有正虚

二、治疗原则

虚者补之——补虚扶正,充髓养脑

开郁逐痰

实者泻之    活血通窍

平肝泻火

智力和功能训练与锻练亦不可轻视。

三、证治分类

(一)髓海不足证

1、症状:

主症:智能减退,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判断力明显减退,神情呆钝,语不达意。

兼症:头晕耳鸣,懈惰思卧,齿枯发焦,腰酸骨软,步履艰难。

苔脉:舌瘦色淡,苔薄白,脉沉细弱。

2、证机概要:肾精亏虚,髓海失养。

3、治法:补肾益髓,填精养神。

4、例方:七福饮加减。本方益气养血,滋阴补肾,兼有化痰宣窍之功,适用于肝肾精血亏虚,髓海不足之痴呆。

5、常用药:

重用熟地——滋阴补肾;

鹿角胶、龟版胶、阿胶、紫河车、猪骨髓——补髓填精;

当归——养血补肝;

人参、白术、炙甘草——益气健脾;

石菖蒲、远志、杏仁——宣窍化痰。

6、加减:

兼肝肾阴虚,年老智能减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者,可去人参、白术、紫河车、鹿角胶,加怀牛膝、生地、枸杞子、女贞子、制首乌;

兼肾阳亏虚,症见面白无华,形寒肢冷,口中流涎,舌淡者,加熟附片、巴戟天、益智仁、仙灵脾、肉苁蓉等;

若兼言行不经,心烦溲赤,舌红少苔,脉细而弦数,是肾阴不足,水不制火而心火妄亢,可用知柏地黄丸加丹参、莲子心、菖蒲等清心宣窍。

(二)脾肾两虚证

1、症状:

主症:表情呆滞,沉默寡言,记忆减退,失认失算,口齿含糊,词不达意。

兼症:腰膝酸软,肌肉萎缩,食少纳呆,气短懒言,口涎外溢或四肢不温,腹痛喜按,鸡鸣泄泻。

苔脉:舌质淡白,舌体胖大,苔白,或舌红,苔少或无苔,脉沉细弱,双尺尤甚。

2、证机概要:气血亏虚,肾精不足,髓海失养。

3、治法:补肾健脾,益气生精。

4、例方:还少丹。本方既能益气健脾,又能补肾益精,适用于脾肾两虚,气血不足,肾精亏虚,髓海失养,而致痴呆之证。

5、常用药:

熟地、枸杞子、山萸肉——滋阴补肾;

肉苁蓉、巴戟天、小茴香助命火补肾气,杜仲、怀牛膝、楮实子补益肝肾,党参、白术、茯苓、山药、大枣——益气健脾;

菖蒲、远志、五味子——宣窍安神。

6、加减:

肌肉萎缩,气短乏力较甚者,可加紫河车、阿胶、续断、首乌、黄芪等益气补肾;

食少纳呆,头重如裹,时吐痰涎,头晕时作,舌苔腻者,酌减滋肾之品,加陈皮、半夏、生薏仁、白蔻仁健脾化湿和胃,也可配伍藿香、佩兰芳香化湿;

若纳食减少,脘痞,舌红少苔者,可去肉苁蓉、巴戟天、小茴香,加天花粉、玉竹、麦冬、石斛、生谷芽、生麦芽养阴生津;

若伴有腰膝酸软,颧红盗汗,耳鸣如蝉,舌瘦质红,少苔,脉沉弦细数者,是为肝肾阴虚,阴虚火旺之证,当改用知柏地黄丸,佐以潜阳熄风之品;

脾肾阳虚者,用《金匮》肾气丸加干姜、黄芪、伏龙肝、白豆蔻等。

(三)痰浊蒙窍证

1、症状:

主症:表情呆钝,智力衰退,或哭笑无常,喃喃自语,或终日无语,呆若木鸡。

兼症: 不思饮食,脘腹胀痛,痞满不适,口多涎沫,头重如裹。

苔脉:舌质淡,苔白腻,脉滑。

2、证机概要:痰浊上蒙,清窍被阻。

3、治法:豁痰开窍,健脾化浊。

4、例方:涤痰汤加减。本方重在豁痰开窍,兼以益气健脾,适用于痰浊蒙窍之痴呆。

5、常用药:

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理气化痰,和胃降逆;

制南星——去胶结之顽痰;

石菖蒲、远志、郁金——开窍化浊;

甘草、生姜——补中和胃。

6、加减:

脾虚明显者加党参、白术、麦芽、砂仁等;

头重如裹、哭笑无常、喃喃自语、口多涎沫者重用陈皮、半夏、制南星,并加用莱菔子、全瓜萎、浙贝母等化痰祛痰之品;

痰浊化热,干扰清窍,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者,将制南星改用胆南星,并加瓜蒌,栀子,黄芩、天竺黄、竹沥;

若伴有肝郁化火,灼伤肝血心液,症见心烦躁动,言语颠倒,歌笑不休,甚至反喜污秽,或喜食炭灰,宜用转呆汤加味,即在洗心汤基础上去人参、附片,加用当归、白芍柔肝养血,丹参、麦冬、天花粉滋养心胃阴液,柴胡、白芍疏肝解郁,柏子仁、茯苓、炒枣仁加强养心安神之力;

若属风痰瘀阻,症见眩晕或头痛,失眠或嗜睡,或肢体麻木阵作,肢体无力或肢体僵直,脉弦滑,可用半夏白术天麻汤。

(四)瘀血内阻证

1、症状:

主症:表情迟钝,言语不利,善忘,易惊恐,或思维异常,行为古怪。

兼症:肌肤甲错,口干不欲饮,双目晦暗。

苔脉:舌质暗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

2、证机概要:瘀血阻滞,脑脉痹阻。

3、治法:活血化瘀,开窍醒脑。

4、例方:通窍活血汤。本方活血化瘀,开窍醒脑,适用于瘀血阻滞脑脉,脑脉痹阻脑气所致的痴呆。

5、常用药:

麝香——芳香开窍并活血散结通络;

当归、桃仁、红花、赤芍、川芎、丹参——活血化瘀;

葱白、生姜合菖蒲、郁金——通阳宣窍。

6、加减:

久病伴气血不足,加熟地、党参、黄芪;

气虚血瘀为主者,宜补阳还五汤加减,药用黄芪、当归、党参、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水蛭、郁金、菖蒲、远志;

气滞血瘀为主者,宜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瘀血日久,阴血亏虚明显者,加熟地、阿胶、鳖甲、制首乌、女贞子;

久病血瘀化热,致肝胃火逆,症见头痛、呕恶等,应加钩藤、菊花、夏枯草、丹皮、栀子、生地、竹茹等;

若痰瘀交阻,兼头重,口流粘沫,舌质紫暗有瘀斑,苔厚腻者,可加半夏、橘红、枳实、杏仁、胆南星;

病久入络者,宜加蜈蚣、僵蚕、全蝎、水蛭、地龙等虫类药以疏通经络,同时加用天麻、葛根等;

兼见肾虚者,症见口中流涎,舌淡紫胖,苔腻或滑者,可加益智仁、补骨脂、山药。

【预防调摄】

一、精神调摄

帮助病人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解除情志因素。

二、智能训练

对轻症病人应进行耐心细致的智能训练,使之逐渐掌握一定的生活及工作技能,多参加社会活动或练习气功、太极拳等。

三、调节饮食起居

病人应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饮食宜清淡,少食肥甘厚味,多食具有补肾益精作用的食疗之品,如核桃、黑芝麻、山药等,并戒烟酒。避免过逸恶劳。

四、对重症病人则应注意生活照顾

防止重症病人因大小便自遗及长期卧床引发褥疮、感染等。要防止病人自伤或伤人。

 【结语】

一、痴呆属临床常见病。其病因以情志所伤,年迈体虚为主。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相关。

二、痴呆基本病机为髓减脑消,神机失用。病性则以虚为本,以实为标,临床多见虚实夹杂证。

三、痴呆的治疗首当分清虚实。实证以痰浊蒙窍及瘀血内阻为多,治疗当化痰开窍,活血祛瘀;而痰瘀内结日久,生热化火者,又当清热泻火。虚证以精、气、血、阴、阳亏虚为多,当据病情不同分别采用补肾填精、滋阴温阳、补益气血等法。由于肾与髓密切相关,因而补肾是治疗虚证痴呆不可忽视的一面。至于虚实夹杂证,当分清主次,或先祛邪,后扶正;或标本同治,虚实兼顾。

四、在用药治疗的同时,又当重视精神调摄与智能训练。

【临证备要】

一、痴呆在临床上除常见以上四种证型外,还可见到以下一些证型。

气阴两虚者,症见智能减退,神情呆钝,语不达意,静而少言,倦怠乏力,面白无华或颧红少泽,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或有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舌质淡红,少苔,脉沉细,治宜益气养阴,健脾补肾,方用六味地黄汤加人参、黄芪。属气血两虚者,症见智能减退,神情呆钝,遇事善忘,静而少动,语不达意,倦怠乏力,气短懒言,头晕目眩,面白无华,心悸胸闷,夜寐多梦,食欲不振,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治宜益气养血,补髓充脑,方用当归补血汤或八珍汤加味。心脾两虚者,用归脾汤加味。属心肾不交者,症见智能减退,神情呆钝,善忘颠倒,言语错乱,烦燥不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心烦失眠,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肾清心,交通心肾,方用交泰丸加味。痴呆病程日久,属阴阳两虚者,症见智能减退,神情呆钝,静而少动,倦怠懒言,喃喃自语,形体消瘦,骨肉痿弱,四末不温,面¥无华或颧红少泽,腰膝酸软,耳鸣耳聋,二便失禁,食欲不振,夜寐不安或昼夜颠倒,舌淡红少苔或无苔,脉沉细弱或沉细数,治宜阴阳两补,益肾健脑,方用左归丸合右归丸。

二、治疗痴呆的常用中药

补益类药如人参、黄芪、山药、灵芝、何首乌、当归、白芍、地黄、山萸肉、女贞子、黄精、枸杞子、鹿角胶、龟板、胡桃仁、海马、淫羊藿、肉苁蓉、桑椹子、五味子、刺五加、益智仁、鹿茸、冬虫夏草等。利湿药如茯苓、薏苡仁等。清热药如黄连、大黄等。开窍药如远志、石菖蒲、郁金、麝香。活血化瘀药如赤芍、丹参、红花、大黄、桃仁、川芎、三七、葛根、水蛭、土元等。化痰药如浙贝母、胆南星、天竺黄、陈皮、半夏、竹沥、僵蚕等。平肝熄风通络药如天麻、地龙、全蝎等。临床当据证选药。

【复习思考题】

一、痴呆的病因是什么?其主要病机是什么?

二、痴呆如何与癫、狂、健忘相鉴别?

三、痴呆的辨证要领和治疗要点是什么?

四、痴呆的主要证型有哪些?其临床症状、治法和代表方是什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