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团伙与团队的区别

 紫露草289 2016-03-12

东华寺的定位是禅宗道场,以坐禅为主,一年就举办一次水陆法会。因为在建寺的过程中,很多人出钱出力,所以只要寺庙存在,我们每年都应该为这些功德主祈福消灾。包括他们往生之后,也会为他们做超度。能碰上为建寺庙出力的机会,是一件很幸运的事,也是大家修了无量劫福报的结果。如果没有福报,碰不上这样的机会。所以我们碰到人家建寺庙,有钱就应该出钱,没钱也应该出把力气。

为什么称为海陆空普度大法会呢?意思是无论海里的、陆地上的,还是空中的众生,都一起超度。过去无量劫中,我们有意无意伤害了很多众生,所以现在一起为它们做超度。居士们能参加这样的水陆大会,有很大的功德和福报。出家人更是如此。碰上这样的事情,我们要尽心尽力把它做好,做圆满。东华寺从零八年落成到现在,才五六岁,还不成熟,很多事情自己还不会做。而且我们的定位是禅宗道场,坐禅、讲禅是我们的发展方向,将来也是我们的专长。而做水陆法会不是我们的强项,所以举办这么大的水陆法会,还要从外面请来好多法师。

佛门里说当和尚有五碗饭可吃:第一碗饭是参禅打坐。这是最高的、最受人尊重的一碗饭。第二碗饭是建寺安僧,为大家提供一个修学的环境和弘法的舞台。第三碗饭是讲经说法。第四碗饭是写写画画。寺庙的建筑都是雕梁画栋,需要书写、绘画、雕刻的人才,所以写写画画也能成为出家人的专长。第五碗饭就是敲打唱念,为活人祈福消灾,为死人超度往生。

当和尚有这五碗饭可以吃,也就是说当和尚有五种专长可以学,有五个发展方向可以选择。如果这五种你没有一样拿得下,可以说你出家当和尚就是混饭吃了。在社会上立足尚且需要一技之长,何况出家当和尚?一个人有一技之长,到哪里都会受人尊重。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那么我们靠什么让人尊重、认可呢?靠我们的专长,靠我们的人品和德行。可是某些时候,如果没有业绩作基础,你说你的人品好,德行好,你的人品、德行也会显得苍白无力,没有说服力。如果你有专长、有业绩,还有人品和德行,这时候的你的人品、德行就会有力量,有说服力。

一个好人,是因为他做了很多好事才成为一个好人。一个坏人,也是因为他做了很多坏事,才变成一个坏人。同样,我们说一个人的人品好,德行好,是因为他做了很多有品行、有德行的事。你从来不做好事,怎么证明你的人品好,德行好呢?

东华寺是一个新道场,单凭我们几个出家人,想把东华寺发扬光大,想都不要想!你认为自己了不起是不算数的,要看身边的人怎么评价你,要让别人给你定位才管用。如果大家能发心、发愿,努力十年二十年,相信个个都会了不起,都能改变自己,改变周围的人事物,包括所处的环境。但是以我们目前的素质、心量、格局,谁也影响不了。如果不引进外面的人才,单凭我们几个人,照这样下去,连饭都吃不饱,更不必谈什么发展了。

一个地区的经济是否活跃,能否发展,靠的是外来人口、流动人口。一个单位的经济效益是否抓得起来,能否突破固有的观念,也要引进外来人才。本乡本土的人、内部的人,时间一久,就会忘乎所以,摆老资格了。

2011上兜率天,这两届水陆法会我基本上撒手了,没有亲力亲为,也没有过问。尽管如此,我的心并没有完全撒手,还是在全程跟踪。因为我要让大家成长。无论你们行不行,未来东华寺都是你们的,我必须把接力棒交给你们。就像一个家庭,无论你的孩子行不行,你这个家族的接力棒都要交给他们。如果你有远见,趁年轻的时候,活着的时候,就让他们接过去,还能把他们扶上马,送一程。如果你没有眼光,等到要死的时候才交给他们,那就会很惨。历史上很多朝代的皇帝,包括现在很多公司的创始人,活着的时候没有提前交权,死了来不及交权,最后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你该经历的都经历了,该拥有的也都拥有了,你不可能永远重复做同样一件事,必须尽早把这份事业、这份职责交给你的接班人。

其实寺庙的管理与企业的管理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企业是以盈利为方向和目的,而寺庙是以传播佛陀的思想为方向,以让众生觉悟、解脱为目的,尽管两者的追求不同,一个是经济效益,一个是思想效益,但就管理而言,二者是没有区别的。

东华寺发展到今天,从硬件方面看,在全国拥有这么好的硬件条件的寺庙并不多。但是就我们东华寺这帮团伙来讲,是不配享有这些硬件的。我从来不认为我们东华寺是一个团队,而是一个团伙。大家说一说什么叫团队?什么叫团伙?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众:团队是志同道合,具有凝聚力的团体。团伙则相反。

师:说得对,团队是志同道合,只有一个脑袋、一种思想、一张嘴。团伙则是各想各的,各干各的,各打自己的小算盘,有多少人,就有多少个脑袋、多少张嘴。一个团队,无论是一百个人,一千个人,还是一万个人,都只有一个脑袋、一张嘴、一双手,这就叫团队。所以我说东华寺今天就是一个团伙。

我经常告诉身边的人:不要难为自己,不要委屈自己,你要是觉得大家志同道合,情投意合,臭味相投,就留下来。若是认为咱们不是同路人,道不同不相为谋,就不要难为自己,委屈自己,早点卷铺盖走人,也不难为我。佛门里讲有缘同住,无缘走人。天下丛林任你住,你肯定能找到一个与你有共同理想和追求的丛林。

你一来就先看我这张名片,你认同就留下,不认同就走人。你说你认同,住下以后,我还要看你的行为,你的行为会证明你是真认同还是假认同。你嘴巴说认同,你的行为流露出来的不是真认同,最终还是要走人。你喜欢这里的环境、硬件,就必须接受我们的家风和理念。如果你想在这个环境里搞自己个人的一套,那肯定不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愿望,都想去实现它,把它展示出来,这就需要一个舞台。你可以去开山,搭建自己的舞台,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抱负。就像我们的身体,如果没有新陈代谢,很快就会衰老、败坏。而适当地献血或放一放血,会有利于新陈代谢,有利于健康。为什么我们的细胞会自动死掉,身体会有污垢呢?这就是代谢——新生的细胞代替坏死的细胞。一个团队也是如此,总是这几个人就会停滞不前,无法前进。

身为出家人,如果你的思维、心态、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还与世俗人一样,你就是一个假和尚。并不是穿着这身和尚衣服,你就是和尚了。只要你的思维方式没有改变,你的意识形态没有改变,你就不是一个真和尚。什么叫意识?什么叫意识形态?

答:意识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心理反应。意识形态是一个人思想观念的集合。

师:意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我经常说:你想看我的心吗?你看我为人处事就看到了我的心;你想看我的意识吗?你看我的为人处事,就看到了我的意识。你想看我的品质吗?你看我的为人处事,它就代表了我的品质。我的衣着、形象、言谈、举止,我对各种事物的观点,我欣赏的诗歌、音乐、绘画等艺术作品,也就是我的品味、嗜好、格局等等,所有的一切综合在一起,就是我的意识形态。现在大家不是喜欢说全息吗?这个词用得非常好。只要取一根你的头发,或者你身上的一个细胞,就了解了你的全部信息。同样,你穿的衣服,走路的样子,说话的声音等等,也反映出你所有的信息。不需要和你共事若干年才能了解你,有智慧、有眼光、有经验的人,看你的眼神,看你走路的姿势,就知道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可是,人往往喜欢感情用事,尽管看清了一个人,还是希望他能改变。其实百分之九十五的人都难以改变,也可以说改变不了。但有百分之五的人可以改变,他们永远都会根据需要,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成长。比如今天他当村长当得很好,有一天当了县长也会当得很好,再有一天当市长、省长,一样会当得很好。因为他会根据需要而成长。而有一种人只能当村长,永远当不了市长、省长。因为他不会根据需要而成长,而是把自己固化了,变成了硬邦邦不会变化的东西,而不是让自己处于会流动、变化的液态。如果你明白了固态与液态的不同,你就会选择自己的形态,根据需要而成长。

比如今天的东华寺,单靠我、首座、当家和几十个和尚、居士,是无法发展壮大的,只能维持现状。想再上一个台阶,必须引进外面的人才。可是就我们目前的心胸、气量、格局,哪里容得下外面的人才?他们认为:我在东华寺住了这么多年,我就应该是方丈,我就应该是当家,我就应该是首座。你是外来的和尚,东华寺建好了你才来,你没有为东华寺的建设出过力,做过贡献,你就不能做方丈、当家、首座。

没错,我们是把东华寺这个舞台搭建好了,但我们不是优秀的演员,我们是出苦力,搭建舞台的人。现在舞台建好了,就要引进一流的演员到这个舞台上演戏,这个舞台的搭建和存在才有价值和意义。如果你会演戏,你就上台去演,我求之不得,与其请外面的一级演员,不如我们自己培养一级的演员。但事实上我们内部产生不了一级的演员,只能产生一级的土八路!当然,土八路在最初创业期是非常管用的。但是现在已经过了创业期,到了初级发展阶段,我们几个土包子已经支撑不住了,根本没有力量谈发展,更不要谈第三个阶段的壮大了。如果我们常住的和尚、居士,心胸都能放大,接纳和引进外面的人才,就谈得上发展和壮大。

如果我想成长,你不想成长;我想壮大,你不想壮大;我想发展,你不想发展;我要引进人才,你不想引进人才,不让人才进来,我就让你走人。因为你不能根据需要而成长,你把自己的思想固化了。你过去用的是土枪,而我们现在需要用冲锋枪了,你不愿意学习使用冲锋枪,不会使用冲锋枪,能怪谁呢?你说你渴望进步,但是看看你的行为,哪一点证明你想进步,渴望进步呢?

你想让我们这个团伙成长、发展,变成一个团队吗?可是我们除了一把笨力气,还有什么?什么都没有。你不以为然,还以为自己很有本事。你那点小本事拿出来根本不管用!现在已经是网络时代,全球信息一体化了,你还关在自己房间里夜郎自大,认为老子天下第一!现在这个时代,就是坐在屋子里都会感觉到有压力、有威胁。这个时代不允许我们不前进,不进步,不改变思维方式。如果你还是保持旧有的观念不改变,是无法生存下去的。

一个学佛的人,尤其是我们出家人,某项业务不会做,不要紧。只要你有心量,有过硬的人品和德行,自然会有人愿意协助你,为你肝脑涂地。可是你没有过硬的人品,心量又不够,谁愿意跟随你呢?现在的寺庙非常多,彼此之间也存在竞争。无论是什么样的竞争,采用哪种方式竞争,到最后都是人品、修为、知识和能力的竞争。如果你没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娴熟的业务能力与过硬的人品、德行,你永远无法立足,一定会被同行所淘汰。

一个人想得到大家的认可并不难,尤其是我们出家人,能力差一点不要紧,只要你的德行好,心胸、气量、格局大,能容人,还是会得到很多人的尊重和认可。就怕你没有能力,心胸、气量又不够,德行又不好,谁会认可你,尊重你呢?

只有两种人是人才,第一种是有智慧的人,属于一流人才,任何事情他一看就明白,就知道来龙去脉,知道该如何下手。第二种也是有智慧的人,属于二流人才。虽然他没有专业知识、业务能力,也看不透事物,看不清事情的始末缘由,但是他相信他眼前有智慧的人:尽管你的理念、方案我不理解,不明白,但我相信你不会害我,我们是一条船上的人,是一条心的,你怎么说,我就怎么做。比如诸葛亮就是一个智慧型的一流人才,什么事情一看就明白,就知道核心和关键所在,就知道该怎么做,从哪里入手解决问题等等。

而刘备也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他属于二流人才:我就相信你诸葛亮的智慧和能力,相信你对我是忠心的。尽管你的理念、方案我不懂,不理解,你就是解释给我听,我也听不懂,我知道我的智慧不如你,但是我也有我的智慧,我相信你这个人,你叫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你叫我怎么说,我就怎么说,你让我采用哪个方案,我就采用哪个方案。结果二流人才与第一流人才平起平坐,甚至二流人才还凌驾于一流人才之上。如此说来,谁是一流人才?谁是二流人才?

第三种人不是人才,他自己没有智慧,又不认可有智慧人的理念,不听有智慧的人给他提建议,只相信自己,无论别人和他说什么,他都说好好好,行行行,转过身,他还是按自己的想法行事。他认为:我是老板,我坐在这个位置上,就要按我自己的想法去做。你们的意见不管对与错,我都不听。为什么他不听别人的建议呢?因为他愚昧无知,认为听别人的建议就丢了他的面子,低人一等。其实他的愚昧无知还在其次,更主要是他的自卑,而自卑的表现往往是自大。

面子不是自己给的,也不是你坐在某个位置上就有面子,大家就认可你,而是你做人做事做到位了,大家才给你的。比如我们的首坐和尚虽然没有坐在方丈的位置上,但他的威信在某些方面比我还要高。那是他多年如一日做出来的,树立起来的威望,是大家给他面子,并不是坐在首座这个位置上装腔作势装出来的威望。实际上威望越装越没有。所以并不是一定要坐在方丈的位置上,威信才高。

就像这次水陆法会,平象法师基本上是操盘手,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到位,你的感想、感悟如何,你做个工作总结吧。

平象师:通过这几天的总结,我觉得好多事情都没有做好。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个人的观念、方式方法不到位造成的。有些事情甚至因为我的一些不正确的理念或者语言、情绪而出了偏差。在这里我向常住做一个忏悔。实际上就我自己而言,也非常想把事情做好。但是由于为人处事的理念出了偏差,好多事情没有注意到,没能很好地衔接,导致了偏差。主要原因还是自己在做人方面出了问题。

师:一个活动要做得好,首先要有一个完备的统筹方案,第二步再把它具体地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第三步才会见效果。你第一步都没有,第二步肯定会出问题,结果就不用说了。至于临时出现的问题,几个负责人一沟通,一商议,马上就敲定了。可是你们几个人负责人沟通了,却没有拿出解决方案,也没有结果。既然沟通了,就要拿出方案,就要有结果。

有志真的不在年高啊!尽管我出家二十六年,是个老和尚了,但业务还没有小和尚熟练。如果我看重自己的面子,就会不懂装懂,不会向小和尚请教,结果一辈子都不懂,而且在关键时刻还会丢面子。但是我不懂,向小和尚请教,我不认为这是丢面子,相反,还显出我的德行、我的谦卑。不懂向人请教怎么会丢面子呢?不懂装懂,不好意思问人,这种现象在我们出家人身上显得尤为严重。为什么一个人不懂,不敢向人请教呢?你不向人请教,工作怎么开展?任何一项工作最后都是要拿结果来说话的,你不敢问别人,不好意思问别人,最后拿不出结果,岂不是丢大人了?不懂问别人,谁也不会笑话你,谁不是学了以后才懂的?谁是天生就懂的?

在一个寺庙里不存在谁重要谁不重要的问题,每个人都很重要,就像一部机器,你们认为发动机最重要,我认为灯光最重要,你跑得再快,没有灯光,不摔到沟里去了?只是每个人的分工不同,需要互相协作和配合。但是大家的我执都很重,都不愿意配合别人,认为:放弃我的意见,采纳你的意见,好像我输给你了。其实恰恰相反,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敢放弃自己的想法,采纳别人的方案。只有内心自卑的人才不敢放弃自己的方案,采用别人的方案。

佛教讲,一件事情的成功和一件事情的失败,都需要众因缘和合。一个人可以做事,但绝对做不了一番事业。你想做一番事业,没有一个团队是绝对不可能的。虽然我们现在还称不上是一个团队,只是一个团伙,但是只要我们能转变心态,打开心胸,纳谏如流,广纳贤才,我们就会成长。你不懂,向别人请教,你就成长了。或者你只做你懂的事,不懂的交给别人做。可是好多人自己不懂的工作,也不愿意交给别人!样样都学,肯定样样都只懂个皮毛。

一个人连自己做错了都不敢承认,他可能改变,可能步吗?一个人连自己犯的错误都不能原谅,他能原谅别人犯的错误吗?一个人连自己都不能包容,他能包容别人吗?

企业有个二八定律。什么叫二八定律?就是十个人中只有两个人可用,其余八个只是摆设。实际上这八个无用的人也有他的作用,可以衬托那两个有用的人。我们现在恐怕连二八定律都达不到。但是,只要我们发心、努力,就可能符合二八定律,乃至达到三七定律。

出家人个个都在喊要发心、要发愿,可是,就像当初空有师父骂我的那样:你那不叫发心,不叫发愿,而叫痴心妄想!他的声音至今还在我的耳边回荡。为什么别人的愿望是愿望,别人的发心是发心,我的发心、我的愿望却是痴心妄想呢?为什么别人说要成佛,就是愿望,我说要成佛,就是做梦呢?因为人家每天都在努力,都在行动,都在改变自己。而我没有努力,没有行动,没有改变自己,而是懒惰,每天都在抱怨!

一个时常抱怨的人,一定是一事无成的。一个不愿意听别人建议的人,也肯定一事无成。刚才我讲了刘备和诸葛亮。尽管诸葛亮的智慧远高于刘备,却为刘备所用,为刘备服务。无论诸葛亮给他提什么建议,出什么谋划、策略,他都听,都执行不误。即便听不懂,也去执行。同样,当初我在建寺的时候,很多护法居士给我提建议,比如工程怎么管理啊,资金怎么筹集啊等等。当时我也听不懂那些建议,但是我相信这些居士是真诚的,是爱护我,想帮助我的,我就采纳了。并不是你听懂了人家的建议和方案才去执行。你的素质、智商、德行与人家不是一个层次,你怎么努力去听,去理解,也听不懂,理解不了,也许一辈子都理解不了人家。所以如果你信任一个人,就按他的方案去做,最后你就受益了。

就像刚出家时,师父叫我们睡觉要用吉祥卧,平时要养成盘腿的习惯,把腿子练好,包括要多读哪几部经。当时我们根本不理解为什么师父要我们吉祥卧,我们想怎么躺就怎么躺,想怎么滚就怎么滚,多舒服啊。一年两年、三年五年后,才终于理解了为什么要吉祥卧,为什么要盘腿。就像现在你们也有人不懂为什么要吉祥卧一样。但是你只要这样做了,就会受益,不这样做,将来就会后悔。所以说信者有福,信者得度。以后千万不要说:我听懂了你的意思才去做,不懂你的意思就不做。有些东西你是听不懂的,但你只要按师父所说的去做,就会受益。

但是众生无始以来形成了坚固的我执,总是自以为是。正因为我执的存在,才形成了法执。我执的存在障碍了成功的路径,如果没有我执,你做什么都没有障碍。所以在破四相中,首先是破我相,我相不破,人相、众生相、受者相又如何破呢?但是要破我相,谈何容易!

一个人不进步一定有他可恶的一面。有时候你看他很可怜,可是你再想想他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和心态,又会觉得他很可恶。出家人如果在心态上不转变,你学什么做什么,都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无论学什么做什么,首先都要从心态上下手,也就是理念一定要正确。至于方法、技巧,那都是小事。见地,也就是观念正确了,做事才会合拍、到位。

就像前段时间我骂见证一样,他们书画室的几个人总认为出来做点事会耽误他们画画。如果你以为天天窝在房间里就能创作出美好的作品,那你就错了。一幅美好的作品,一定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情感,来源于心灵的撞击,来源于人生的阅历。想通过与世隔绝,与人隔绝,与情与爱与生活隔绝,而创作出旷世杰作,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你绝对创作不出真正的杰作,只会是没有生命力的东西,死的东西。

如果你认为这样的你就能闭关,就能开悟,那你就亵渎了佛陀,亵渎了祖师!过去开悟的祖师,哪一个不是有丰富的情感、丰富的人生、丰富的阅历,带着一系列的丰富去闭关,才开悟,才成就?或者他先去修禅定,当心境达到一定程度,有了一定的定力,再出去面对丰富的社会、丰富的人生,否则他是起不了用的。即便能起一定的用,由于定力不够,还是会被人事物所转,这样修出来的定力又有什么用呢?

所以一个修行人要根据自己的因缘来决定是先做事,再修禅定,还是先修禅定,再做事,或者修禅定、做事两不误。其实到了某个阶段,做事就是在修禅定,修禅定就是在做事。因为你所修的禅定要通过做事来检验。如果你很有定力,很有智慧,为人处事却一踏糊涂,你怎么证明你有定力、有智慧呢?如果你很有能力,人品很好,却不为你所在的团体着想,创造效益,你又怎么证明你的能力和人品呢?这只能说明你来到这个团体,不是为了给它创造效益,而是利用这个团体的资源达到你个人的目的。其实,无论你的出发点是什么,只要假以时日,总会有人了解你,知道你想什么,做什么。所以做任何一件事,发心一定要正。什么叫发心正?

众:努力奉献。

师:说得很对,努力奉献。如果你真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你个人的利益就已经涵盖其中了。并非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己就一无所得。相反,你真的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你个人的理想也会实现。但是如果你换一种方式:我不为别人服务,做事只为满足个人所需,那你肯定成功不了。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先为他人服务。

其实我们出家人、学佛的人,都是在做一个虚无缥缈的梦,在打一个大妄想!你们想一想,人都不愿意做,都做不好,还想做佛,做佛事,可能吗?佛的境界、格局是无法形容的,真的是不可思、不可议。人可以有私心,但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如果你没有一点私心,恐怕已是大彻大悟之人。从辩证的角度讲,没有私心就是最大的私心,或者说无私就是最大的自私,最大的自私就是无私。最大的私心不可能是为了自己,最后还是会反馈回来,让众生受用。

身为一个执事,身为一个出家师父,你没有把你的本职工作做好, 你就没有资格教导他人。其实出家人不需要很会做事,只要把人做到位,就是最好的教人方式。佛教讲身教大于言教。可是很多出家人都喜欢用言语来教导别人,而没有拿一把尺子量一量自己,看看自己是不是把人把事做到位了。如果你真的身体力行做到位了,不用说,不用要求别人,别人自然会护持你。

把麦克风给顿翰法师,我问你一个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把我们东华寺这帮团伙提升为一个团队?

首座:团队是由每一个人组成的,只要我们每个人都把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了,这个团队自然就提升了,各方面也就能做到位了。

师:如何提升我们的素质呢?

首座:首先是转变心态,提高自身的人品和思想境界,然后是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师:可是你看我们的常住,哪一个不是想关起门来修禅定的?哪一个不是想成佛的?

居士:我觉得站在我们弟子的角度讲,我们普遍存在一种心态,就是横,非常的横,狂妄自大,也就是师父刚才说的,牛哄哄的。我发现确实如此。而站在师父的角度讲,我感觉师父有时候也不是很谦虚。

师:我也很横!看样子我以后要极度地谦虚,不然,我横,我的徒弟们更横。

居士:师父横是有资本的,我们徒弟什么资本都没有,却什么都学师父。

师:你们的资本就是有一个师父!

居士:我觉得师父对我们比较严厉是因为师父大慈大爱,对待我们就像我们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孩子不好好学习,不听话,父母着急,恨铁不成钢。这是一种大爱,而不是所谓的。第二,一个修行团队要从根本上提升,应该多读经典,把经典读通读透,把见地搞清楚,知道自己究竟是干什么的。见地是根本,做什么事都离不开根本。不知道说得对不对?

师:对。

居士:我觉得有些人可以出去走一走,到别的寺院去呆一两个月、三四个月,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种种的因缘,面对种种的考验,这会促使他转变心态。就像师父说的,祖师大德们都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其中必定少不了打击,有过这样的经历后,他就会更客观、更全面地看待佛教,认识这个社会的大趋势和走向,然后才能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

居士:我是昨天刚到这里挂单的。原来我也自己经营企业,但经营得不是很好。因此我就去朝四大名山和全国各大寺庙。当我来到东华寺时, 感觉特别欢喜。从各个方面、各个细节都可以看出师父是一个有大智慧、大格局、大心量的人,能包容一切。这些从寺庙管理的点点滴滴中都能看出来。所以我们不能以常人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看待师父。师父对我们严是为了我们好,是一种大爱,是从他的慈悲心中升起来的。

我觉得一个好的团体的建立,除了提升自身的素质外,每个人还要真心地对待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个物,大家每天在一起要互相交流,互相欣赏,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如果每个人每天提高1%50个人就提搞了50%,一个月就提高了1500%,这个数量会越来越大,提高的速度会越来越快。所以,一个好的团体,就是每个人每天都真心地对待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事、物。

师:首座和尚,你横的本钱是什么?

首座:我们哪有横的本钱!

师:你自信的本钱是什么?你不会说你没有自信,你自卑吧?

首座:我是比较自卑。

师:普慧,你横的本钱是什么?自信的本钱是什么?

普慧师:我自信的本钱就是对自己的认识。横的本钱可能是住久了,觉得自己是老常住,偶尔会觉得自己是执事。  

见证师:我觉得横和自信差不多,无法分清。自信也罢,横也罢,我觉得我心中最大的安慰,就是今生碰到了一个好师父。

师:你认为你碰到一个好师父?

见证师:是的,这是我的一切的根本,是我的基础、我的出发点。

师:我不相信你的话,你认为你碰到了一个好师父,但你从来没有听过我的话。道证跟你一模一样。

道证师:道证愚痴,所以有时候也在内心忏悔。如果我有点横的话,那就是对自己恨铁不成钢,事情也不会做,人也不会做。这几十年来都是和书本打交道,一直渴望安静,总想找一个安静的环静去学习。喜欢独来独往,一个人呆着,一有空就读书,这样我会觉得自己很踏实。所以在做事为人方面比较差劲。如果别人看我不舒服,那就是我太自私了,不善于关心别人,关爱别人。

师:那是别人的评价。

平象师:从发心出家到现在,内心始终有两种愿望,第一是能为佛教、为这个团队添砖加瓦;第二是能改变自己。虽然一直没有什么改变,或者说和原来一样,但是这两种思想越来越强烈。所以无论师父怎么看待我,大家怎么看待我,我都不会为自己谋半分私利。如果有,也是无明造成的,就我本心而言,从物质和精神上都没有半分保留,这就是我横的本钱,不但是现在的,包括未来,也是我横的本钱。

师:你说你不自私,那只是你自己说不自私,要大家说你不自私,你才是真正的不自私。所以以后你要问问身边的人,听听大家对你是怎么评价的。同样,你说你能干,那是你自己说的,你要问问大家承不承认你能干。你说你不能干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不仅要自信,还要自知,还要自明。你没有自知,没有自明,你所谓的自信就不是自信,而是愚昧无知,夜郞自大,用佛教的话来讲,就是活在我执中!你照镜子,觉得自己长得很漂亮,那是你自己认为,你要问问身边的人:我漂不漂亮啊?一个人说你漂亮还不能信,如果问了十个人,十个人都说你漂亮,你才可能是真漂亮。所以你要经常问问身边的人。身边的人说你不漂亮,你不要恼火,你可能真的不漂亮;身边的人说你漂亮,你也不要飘起来,要把你漂亮的作用发挥出来。

某师:我觉得自己现在最需要的是勤劳,有一颗勤劳的心。

师:你的自信是什么?我不问你自横自狂什么,而是自信什么,你靠什么自信?

某师:自信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在我们心中永远存在。但是自信心还要靠我们的经历,比如你做成了一件事,才有了对事的自信心。如果事情没有成功,我不敢谈什么自信心。

师:好像回答得文不对题。 每个人都有自信,你自信的力量是什么?你自信的理由是什么?你自信的本钱是什么?广融,你自信的理由是什么?你靠什么自信?

广融师:我靠的是心中的志向,是对人生的追求。尽管这种志向还不太稳定,但它一直在指引着我。其实真正的自信我还没有。如果不是活在个人的世界里,我想我会自信起来。

佛心师:我自信的时候是没有见到师父的时候,因为这时候我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是一见到师父,我就六神无主。我想我出家能支撑到现在,内心深处还是有一个信仰,就是只要我愿意改变,是能改变的。我不承认现在我是一个好人,但是我承认以后我肯定是一个好人。

师:在没有明心见性之前,所谓的自信全都是我执。连自己都看不清自己,不认识自己,还谈什么自信?越自信,越是我执。尤其是你们刚才回答的自信,全都是我执,典型的我执,坚固的我执。没有明心见性的人,越自信,我执越大,包括我在内。所谓的自信,不如说是自大。你没有自信,我执相对还小一点。因为你什么都不敢确定,也就没有执着在某个点上。而刚才那几个特别自信的人,他们已经定位了,所以他们的自信就是我执。

你们这种所谓的自信,从某个角度讲,也叫有立场、有主见。而你们所谓的没有自信,就是没有主见,耳根子软,跟风从云,随风摇摆。所以有无自信,各有利弊。但是你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你所谓的自信也是一种我执;你所谓的没有自信,也是一种我执。在没有明心见性之前,无论横说竖说,都是离经叛道。但是不能因为离经叛道就不去努力。做人,你们说应该如何做?道理大家似乎都懂,但是看看大家日常的行为,又都是离经背道的!

如何做才是合道的呢?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就是合道的。你每天就看自己的所作所为符不符合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你的行为能沾上十大愿王的某一项或某几项,就说明你合道几分。其实出家人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是非常明确的,不需要标新立异,绞尽脑汁去想如何做,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就是你我的愿望,就是你我的行为准则,还需要绞尽脑汁去想吗?如果你连十大愿王的理念都不愿意接受,不去落实,你再有自信,有再好的理念,还是我刚才说的那句话——都是我执!

问:上师,慈悲心是否能通过一种观想,直接观出来?

师:慈悲心要看行为,要发愿,要落实在行动中。没有行动的慈悲心怎么能叫慈悲心呢? 社会上的人爱一个人,要通过一个载体来表达和证明他的爱。喜欢一个人,也要通过一个载体、实物或行为来传递。慈悲也好,爱也好,恨也好,喜欢也好,都要通过某个实物来承载,这个实物承载了你的慈悲、你的爱、你的责任心、你的忠诚。你说你对你的老板很忠诚,可是你从来没有为你的老板做过一件事,出过一个方案,怎么证明你对老板忠诚呢?你说爱你的妻子,却从来没有设身处地为你的妻子着想过,从来没有体会过她内心真实的感受,没有了解她的喜怒哀乐、她的需求,从来没有真正理解过她,没有给她送过礼物,你怎么证明你爱你的妻子、你的爱人呢?你的心、你的慈悲、你的爱、你的责任感需要通过一个载体来承载,来表达。

问:把佛经看通以后,是不是就有了见地?

师:如果你真的有了见地,佛经的道理你肯定会通达;如果佛经的道理你真的通达了,你也就具备了见地。否则你所谓的通达,所谓的见地,还是我执,还是个人的成见。若真通达了佛经,真有了见地,这本身就已经是一种证悟。

问:也就是见地到了,境界就到了?

师:对,你的见地到了,你的境界就到了。之所以我们的境界未到,就是我们的见地未到;之所以我们遇到事情会卡壳,转不动,掉链子,就是因为我们的见地不到位。如果你的见地到位了,怎么可能不圆融,被卡住动不了呢?一个人的见地真正到位了,就是他的理念真正成熟到位了;理念成熟到位了,任何事情,任何地方都卡不住他,他都能任运自如。两个人之所以产生碰撞,卡壳了,是因为两个人的境界都一样,都不到位。如果有一个见地高,彼此是不会碰撞,不会卡在一起的。两个人在不同的水平线上,不同的层次上,怎么可能碰撞,怎么可能卡在一起呢?

所以只要我们两个碰撞了,我们的见地、境界肯定都不到位,否则不可能发生碰撞。如果你的见地真的到位了,你任何时候都不会碰到敌人,正所谓仁者无敌,智者无敌。你的智慧达到了,你的仁义达不到,或者你的智慧达不到,你的仁义达到了,都不会有敌人。因为你的智慧够了,碰到阻碍时,绕个弯就过去了,就继续往前走了。所以智慧不同, 仁义也不同.

其实到了某个高度,智慧和仁义就是一个东西。有智慧的人知道什么叫仁义。没有智慧的人说你有仁义,他有仁义,其实还是我执。你没有智慧,怎么判断哪个对,哪个错呢?要判断一个人是好是坏,首先要有智慧。没有智慧,一定是一个好歹不分,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糊涂人。所以辨别、判断是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上。我们经常说这个人是个好人,但是个糊涂的人。真正的好人,一定是有智慧,能分清对错的人。

居士:我在东华寺住了七年,感触非常深。上师的书已经充分体现了上师的思想,所以我奉劝诸位在家居士多读上师的书,三遍五遍十遍,甚至二十遍,读懂了,我想在座的问题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

居士:在修行的开始,见地会随着人、事、物、时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完善,到最后是要归元、还原的。我的理解对吗?

师:没错,你的理解是对的。

居士:在练动功上,我深有体会,通过大量的练习可以达到质的变化。为了我们的健康,为了东华寺的成长和发展,我们在家居士和师父们一定要多练动功。

居士:我发现一个问题,师父经常问男众问题,但很少问女众,为什么?

师:女众做得很好,对女众我是满意的,所以就不需要问女众。你不要认为我是塘塞,从我内心来讲,女众真的很自觉,做得很好。

居士:我家有个佛堂,二十年来,我领着大家诵经,送往生,结果认识到这跟自己了生脱死没有多大关系,而且认识到自己没有德行,不能度众生。我想把佛堂放下,找个清静的地方修行,请师父指导。

师:其实你把你的工作做好了也是在修行,千万别认为把工作放下,把自己封闭起来用功就叫修行。修行是广义的,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种方法。比如我们出家人是以盘腿的方式修禅定。走钢丝的人是拿着平衡木练禅定。如果他散乱,不在禅定中,肯定会掉下来。而芭蕾舞演员是通过舞蹈修禅定。从事任何工作、任何职业都需要禅定,从事任何工作、任何职业也都能修出禅定。没有禅定,你的工作是做不好的,你的事业是经营不好的。要想提升你工作的品质,你事业的层次,必须有禅定。只是各行各业禅定的方式不同。禅定与工作是一体的,可以两不误。

如果你走钢丝走得很成功,你想放弃自己的工作,像和尚一样通过盘腿来获得禅定,那就叫舍本逐末。实际上你通过走钢丝获得的禅定,比和尚盘腿得到的禅定还要高几个层次。一个芭蕾舞演员能完成高难度的动作而不倒下,这样的禅定比和尚盘腿的禅定也要高。如果让和尚以这些姿式修禅定,他肯定进入不了状态。所以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修出禅定。 

居士:二十年来我常替人诵经。有的人已经在做死亡准备了,有些人甚至找人看,说已经到寿了,但是通过我帮他诵经,他就好了。可是最近几年有人告诉我说:他本来是该死的,你这样做,让他免于一死,虽然你仗着佛力,但你没有开悟,将来这个因果你是要受的。我听了很茫然。我该怎么做呢?

师:他的命运就是碰到你,他就不该死。你碰到了他,就应该救他。

居士:感恩师父,我懂了。

2013.10.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