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修是近道的唯一法门(转帖)

 鱼游月色 2016-03-12
看了erwb263师兄的帖子有所感悟,也顺便谈谈个人对内圣外王的理解。
    从古至今,儒家门人多有误解,不识内圣之道,故而才会有政治儒学,才会有令人讨厌的腐儒。先举个例子吧,有一个游泳教练写了个游泳教学的文章。有人看了,开始研究,研究完便说我会游泳了,然后到处去教人游泳。又有另一个人也看了,然后也开始去教人游泳。这时问题来了,这两个家伙对这篇文章某些地方理解不一样,于是争论开始了。那到底谁对谁错呢?没法实际证明,因为这两个家伙都没下过水。于是就开始扣字眼,开始查字典,看看那个字字典是怎么解释的,各种之前的书籍是怎么解释的。然后大写评论、心得、解释、翻译。然后学生就倒霉了,学个游泳还得穷其一生的精力去研究各种学说,各种理论、各种解释。久为久之,大家都忘了要下水试试,因为没人下过水,师傅也不教下水。似乎这个最简单的检验方法都被大家忘了。(这也是为什么erwb263师兄一真在帖子里说要下功夫实修,要自己去搞懂,不能只看别人的东西,现在我算是明白了。)
    从上个例子我们就能看出,为什么会有政治儒学,因为这些家伙自己未能得中,却只会去翻译研究字面意思。再加以其它利用,这个就出来了。儒家的那些府儒很多不懂实修,被老师害了。
    当然还有很多人是把“和”当做了“中”,以为学会了仁义礼智信便是得中了,以为坚持了仁义礼智信便是内圣之道了。把出将入相当成了内圣外王,而事实上这些都还只是外王之道,而且还只是一方面。离内圣之道十万八千里。
    儒家之仁义礼智信只是“中”外化为“和”的一方面的表现。“仁义礼智信”是“和”的一个方面,是修“中”的一个法门。所以不必拘泥于仁义礼智信,只要能达到“和”,能“发而皆中节”就离“未发中”近一步了。
    erwb263师兄说大人物和天道是很难看懂的,的确。因为他们的原则只有一个------“中”。而我们以世俗之是非对错、善恶美丑去看肯定是不确切的。
    “和”来源于“中”,是圣人得中之后然后表述出来的(圣人述而不作)一些处世的道理。而修行之人想要直接执中(儒)、守中(道)何其难啊。套用李白的一句话,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故而我们这些人就需要一个法门,儒家的法门就是“和”。但“中和”是互相印证,阶梯上升的,并不是说修完和再修中。
    抱歉,写啰嗦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