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守护|汪铎先生漫谈丝弦的远年近岁

 清河堂主人 2016-03-12



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


由这首流传千古的诗句得知,今呼之古琴,昔雅号丝桐。此中慨括了琴的最基本材质取之于蚕丝和桐木(或杉木),古人削桐为琴,束丝为弦之谓也。丝弦和琴身两者合而一体,缺一不可为琴。



汪铎 《关雎》


弹者看斫琴


古代斫琴,是一桩非常认真、严肃的工艺。必择良辰吉时,沐浴更衣焚香敬天地,而后开工精心制斫。故而唐宋时期留下的良琴颇多,且总结一套科学的斫琴法传世。自清以降,人心不古,斫琴的工艺日趋粗制滥造,以至于上品难觅。



东晋 顾恺之 《斫琴图》 


古琴入遗以来,琴业逐渐发酵。一则古琴受到青睐,学琴操曲成为时尚;再则富豪欲作附庸风雅,厅堂里挂把琴也显得有文化。于是乎名利出智能开,新琴价位年年飚升。真心偏爱琴乐的琴人学子则叫苦不迭,工薪阶层一年不吃不喝也买不起一张名家琴。纵然一咬牙,奉出多年积蓄去买吧,还不知道这琴的质量究竟如何?毕竟是初学琴,心中没有底。

一张刚斫成的新琴,表面看来髹(xiu)漆是干了,听起来声音或许不错。可是,琴身内部的灰胎并没有完全干,一般要过1-2年甚至更长时间才会干透。待干之后,琴的声音就会起变化。这是斫琴业内周知的常识,而初学者不详门径,自然要额外付出这笔学费了。古人斫一张琴,少则二年时间,多则要三、五年功夫,才会出好的声韵。




或曰,有授琴老师乃至大师推荐的,琴的质量应该有保证。然而也未必,斫琴卖琴几几乎是无政府状态,利益高于一切,就看谁玩得好。其中奥妙不言而喻,有良知的琴师毕竟少数。当今斫琴热潮若千军万马,或为利所驱;或怀兴而来。以愚见,虽则名家如云,然则确可传世的良琴寥寥无几。斫琴人缺了正心、正念、正见,何得与极品谋面?其中因缘玄妙,岂容亵渎而猎获。

抚者言制弦


自古以来,亦然有一套科学的制弦法传世。琴人视制弦与斫琴同样重要, 虽有上等良琴,如果没有优质丝弦相匹配,只能挂起来望洋兴叹。余和丝弦弟子曾经多次试验,一张良琴倘若丝弦匹配不当,音韵会大打折扣;反之,即使一张普通琴如果配以优质丝弦,其音韵就得以显著提升。

传统制弦十分讲究,其复杂程度不在斫琴之下。首先要选用地道的材料。主要有质量优良的生丝和优质的辅料,有大黄鱼鳔、野生白芨、天门冬等。然后要熟练掌握传统的制弦工艺。古代都是家庭式制弦作坊,往往营造一个品牌老字号,一代代相传可以有数百年之久。例如,丝弦老字号有杭州老三泰和名牌回回堂,宋代、明代都曾经出产过质量特优的琴弦号称冰弦



清末民初战乱不断,琴乐式微而致使制弦行业日趋萧条。及至抗战时期回回堂弦绝,引起琴人极大恐慌。(这个事件亦然佐证了琴弦的重要性。现在一张琴可以要价几十万,而琴弦不值钱才几百元,也就感觉不重要了。持有这种观点的还不在少数。)

面临琴人无弦可弹的灾难性局面,时有《今虞》琴家查阜西等力挽狂澜,及时在苏州找到制作普通民乐丝弦的老师傅方裕庭,请他攻克难关,研制成功古琴丝弦,取名虞琴弦。琴人安稳了十余年,之后传统文化再遭十年浩劫。后方老师傅病故,丝弦生产再度陷入低迷,于是乎钢丝尼龙弦应运而生、取代丝弦。但是,琴人自发为促进传统丝弦生产,提高丝弦质量的努力一直在断断续续行动中。




港台琴人坚持用丝弦的比较多。改革开放之后,香港琴家苏思棣等前往苏州民乐厂定制古琴丝弦,希望能够改善丝弦质量。之后有港地(后移居加拿大)琴家黄树志个人出资,并具体设计改进丝弦质量的方案,找到余协助联系苏州民乐厂方厂长,安排其改进方案的实施。经过几年的努力,丝弦质量确有所提高。但丝弦的工艺掌握在制弦工人手中,黄先生监督亦然白费劲。因为弦工不弹琴,没有用弦的体会和感受,难免时常疏忽,造成丝弦质量时好时差,很不稳定。这样维持了好几年之后,随着制弦技师的退休,改进方案受挫,丝弦质量已经难以进一步提高了。

当年北京李璠是守护丝弦琴乐的老琴家,他为复兴丝弦心意拳拳,每会余,必叮嘱:你在苏州,丝弦可不能再废了。余自忖资质平平,何以对李老。然一直在思虑,如若能有弹丝弦的琴人组织起来自己动手制弦,丝弦质量必定可以大有改观。如此留意察访,忽忽数年,诚感叹知音难觅。然则天不欲绝丝桐耶,终于有志同道合者三、五子,相聚于吴地,结为攻关团队,谋划提高琴弦品质,此乃琴人发心按古法自制丝弦之初。历时三年有余,吴声丝弦的研制初见成效。期间风风雨雨知多少,制弦琴人一概微笑以对,静下心来做自己的试验研究。




而今新研制的吴声特色精丝弦,已然得到传统琴乐同道的首肯。保守一点说,从外观晶透和润,到内质有坚韧性、张力强劲、富有弹性、音色灵动、音韵绵长,诸方面均已逾越当年《今虞》丝弦的水平。不久将来,可望更上一层楼。《吴声》团队的目标,或许在于探索古代曾经现身过的冰弦。

时下,丝弦制作亦开始发酵,冒出了好几种品牌,不再限于苏州独家经营。这是桩好事,有利于产品竞争,推动丝弦琴乐的复兴。不过也摆在学弹丝弦者面前一道难题,就是如何鉴别丝弦的真假优劣? 通常,琴人以弦的光滑度和牢固性作为识别标准。这两个指标固然需要,但是还有更重要的,却往往被忽略了。那就是丝弦的音色、音韵以及手上的感觉


余时常对弟子说,琴操缦到一定程度,还有比耳听目睹更要紧的历练,就是感觉。是由手指传导给心神的气韵,然后又传递回来到手上。丝弦的优劣对这种气韵的传导往复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这不是弦的光滑问题。此外,有了好弦还得留心维护保养。


无论斫琴还是制弦,琴人希望公平竞争,不可弄虚作假。诸如斫琴中掺假化工漆,制弦用化学胶水,还有所谓改良缠弦等等。都是不按古法规范,利欲熏心耍小聪明,坑骗琴人消费者。至于用化纤材料制弦,却非要冒充古代冰弦,真是自欺欺人,贻笑大方。还有把日本丝弦拿过来换一换包装,打压传统国货。实际上,日本弦的骨子里是种种流三弦和筝的制作工艺,移用到古琴上是滥竽充数,无论音韵、感觉都不对。蒙混初学也许过得去,如何经得住明白人法眼推敲。

古人制弦用弦几千年,自然是世间可用之物皆试过,最后丝桐妙合,其完备周全,非后人之短见浅识所能妄改。况且,琴之所尚,桐木也好,生漆也好,蚕丝也好,皆天地间有生命的东西。自然内可通心神,外可通天地灵气。琴之妙用亦在于此,岂是钢丝尼龙化学漆胶这等浊阴死物可以取代?若一味开发新材新法,实属不自量力,坐失时机。


古法是古人的大智慧,传承数千年惠泽后世, 如是福报自当珍惜。如今丝弦古法固然接续承传,琴人共当守护。虽说弹琴是为自己修养,然而今日世间浮沈,琴学多事之秋,吾辈亦有壹份担当。先贤有汪元量为文天祥抚琴后入道,严天池有振兴琴道之举。丝桐大道之丝往往为人所轻,乃世俗之见。故:


琴道不传先绝于丝,琴人岂可等闲视之

乙未仲夏 林屋山人 有感于太湖西洞庭



本文转自  巫娜古琴


汪鐸先生亲临指導:

丝弦琴乐讲习培训计划(第三期)即將在自道精舍开班,

点击左下'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机会难得,欢迎报名参加!

关注请长按下图二维码,谢谢您的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