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庭前柏树子(细川景一)

 方竹云天图书馆 2016-03-13

 

庭前柏树子《无门关》

 

选自《枯木又逢春——通过禅语悟人生》(细川景一著2000.11.禅文化研究所出版)

 

这是《无门关》第三十七则里的故事。一僧问赵州和尚:“如何是祖师西来意?(达摩祖师千里迢迢从印度来中国的旨意是什么?)”说来是为了传授禅,所以这个问题是在问什么是“禅”、什么是“佛”、什么是“悟”。

 

对此,赵州和尚断言答道:“庭前柏树子。”

 

此处的“子”是助词,没有任何意思。所谓“柏树”不是日本所称的“柏”(日文汉字写“柏”,中文意为“槲树”),是叫做“园柏”的植物,这种树,在无数树枝的周围环绕着类似柏树的树叶,生长力很强,冬夏颜色不变,四季常青,树干类似日本扁柏呈红色,竖条纹非常漂亮。赵州和尚居住的“观音院”亦称“柏林寺”,寺内柏树苍苍,非常繁茂。上述问答就发生于此。

 

“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庭前柏树子。”

 

赵州和尚到底想说什么呢?

 

他并不仅仅是在山川草木悉皆成佛,即看到的、听到的、存在的一切都是佛的世界这个意义上回答“庭前柏树子。”

 

《赵州录》里还有后续的故事。

 

僧继续问道:“和尚莫将境示人?(我在问何谓禅,师父莫不是以外境示人)”

 

赵州和尚云:“我不将境示人(我绝不拿外境示人)。”

 

于是,僧再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赵州和尚俨然答道:“庭前柏树子。”

 

此僧的提问设立在“心”与“境”对立之上。但是赵州和尚所要表达的是,心境一体,心境一如,禅师的心中不存在境。庭前柏树子仅仅只是庭前有柏树。赵州和尚想表达的是,不要去管什么祖师西来意、什么禅、什么佛、什么悟,截断妄执就能达到天地间柏树子的绝对境地。

 

这是一种即使是释迦佛、达摩也不能察觉,不能丝毫分别的、彻底的“无心”之心。

 

后来妙心寺的开山祖师关山国师简评道:“柏树子话有贼机。”也就是说,这个公案里有可怕的盗贼一样的作用,它含有不仅我们迄今积累的名誉财产,而且要从根儿上祛除执着分别之心以及一切妄想烦恼的玄机。

 

日本黄檗宗的开山祖师隐元禅师(1592-1673)在江户时代从中国明朝回国后,在日本的禅道场挑起说法论争,遍访各地,当时也到了京都妙心寺,和当时的山主愚堂和尚有过一场问答。

 

“我想拜读一下开山祖师关山国师的语录。”

 

“开山祖师没有语录。”

 

“没有语录,何以叫开山。”

 

“开山祖师没有语录,但有‘柏树子话有贼机’的话语。”

 

隐元禅师闻听此言,不禁全身一震:“这一句胜过千百万语录”,马上顶礼膜拜。

 

让隐元禅师大惊的正是这句“有贼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